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
所谓“拜耳法”系奥地利化学家K·J·Bayer 于1887 年发明的处理优质铝土矿
制取氧化铝的一种方法。
拜耳法就是用含有大量游离苛性碱的循环母液处理铝
土矿,溶出其中的氧化铝得到铝酸钠溶液,往铝酸钠溶液中添加氢氧化铝晶
种,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分解就可以析出氢氧化铝,分解母液经蒸发后用于溶
出下一批铝土矿。
拜耳法生产中经常用到苛性比、硅量指数、循环效率、晶
种系数等概念。
拜耳法就是用碱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
工业上把溶液中以NaAlO2 和NaOH 形式存在的Na2O 叫做苛性碱(记作Na2Ok),以Na2CO3 形式存在的Na2O 叫做碳酸碱(记作Na2Oc),以Na2CO4 形式存在的Na2O 叫做硫酸碱(记作Na2O),所有形态的碱的总和称做全碱(记作Na2Ot)。
苛性比就是铝酸钠溶液中的Na2Ok 与Al2O3 的摩尔比,记作αko。
美国习惯用铝酸钠溶液中的Al2O3 与Na2Ok 的质量比表示,符号A/N。
硅量指数指铝酸钠溶液中的Al2O3 与SiO2 含量的比,符号A/S。
循环效率指铝酸钠溶液中的1t Na2O 在一次拜耳法循环中产出的Al2O3 的量(t),用E 表示。
它表明碱的利
用率的高低。
晶种系数(种子比)指添加晶种氢氧化铝中的Al2O3 数量与分
解原液中的Al2O3 数量之比。
分解离指分解出氢氧化铝中的Al2O3 数量占精液中所含Al2O3 数量之比。
计算式为:η=(1-αa/αm)×100%式中αa,αm-分别表示分解精液和分解母液的苛性比值。
拜耳法生产包括四个过程:(1)用
αk=3.4的分解母液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使溶出液的αk=1.6~1.5;(2)稀释溶出液,洗涤分离出精制铝酸溶液(精液);(3)精液加晶种分解;(4)
分解母液蒸发浓缩至苛性碱的浓度达到溶出要求(230~280g/L)。
拜耳法生产
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铝土矿的溶出是拜耳法的关键工序。
铝土矿中的三水铝石在140℃就很快地溶入苛性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