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三课 谢冕《 读书人是幸福人》课件
第十三课 谢冕《 读书人是幸福人》课件
速读体会,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
2、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精读探究,把 握内容
1、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
2、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人是
幸福人”呢?
作者阐述了他的理由:因为读书人拥有两 个“世界”——一个是人所共有的“现实 的世界”,另一个是“读书人所独有”的 “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7、大抵(dà dǐ ): 指大概; 大都;表 示总括一般的情况 。 例句: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 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 美好境界前行。(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 8、熔化(róng huà):指固体在液体中 溶解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某固态物质, 在另一种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 的扩散过程。 例句: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 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
优劣、高下 育、感化 富于正义、情趣高雅 教
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避恶
一课小结
(二)进入不同时空的 诸多他人世界
(一)读书人 是幸福人
(三)丰富知识,感化与 陶冶精神(例证)
(五)读书 人是幸福人
(四)使人向善,使人避 恶 (引证) 提出观点
总 分析论证 分 点明主旨 总
朗读课文
为什么
?
读书人是幸福人?
3、“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 的世界”是指什么?
书中的世界,它所反映 的社会现实远比我们每 个人所能亲身经历的广 阔。
精读探究,把握内容
阅读究竟会给人带来什么呢? 这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4
人们通过阅读,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 他人世界
精读探究,把握内容
5.那么阅读除了能给我们带来 “丰富的知识”外, 还有 什么作用?
3、陶冶(táo yě):陶冶为现代汉语词, 指烧造陶器,冶炼金属,比喻对人的性格进 行培养。 例句: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与人们的 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 冶。(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4、睿智(ruìzhì ): 聪慧;明智。[睿 ruì 古时臣下对君王、后妃等所用的敬词。 例句: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 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谢冕《读书 人是幸福人》)
自由发言
进一步体会读书人是幸福人
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的感受。
谢谢!
中心论点: 读书人是幸福人
三个分论点:
1.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 的时间。 2.读书加惠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 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3.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 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 大 眼 睛 〉 苏 学明 儿娟 童, 贫 困 山 区 的 失
《 我 要 读 书 》 希 望 工 程 的 标 志
----
思考 为什么条件那么 艰苦他们仍然 坚持学习,不放弃?
名人名言
食。
1 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
——普希金
2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 友 ——藏克家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施惠,给予好处
往哲先贤: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 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 ruì 英明有远见。睿,看得深远 睿智: bēi bǐ 卑 鄙: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1、浩瀚(hào hàn):最先是形容水势浩 大。现在广泛用于形容知识和艺术方面的博 大精深。 例句: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 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 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谢冕《 读书人是幸福人》) 2、上溯(shàng sù ):从当前向以往推; 逆水而上。 例句:不仅多识了草木之名,而且还可以 上溯古今,下及未来。(谢冕《读书人是幸 福人》)
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生,福建福州人。现 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
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其学术专著有《文学的绿色革命》
《新世纪的太阳》等十余种,另有
散文随笔《世纪留言》《流向远方 的水》《永远的校园》等。他的论 文《在新的崛起面前》曾对朦胧诗 运动产生过极大的作用。
速读体会,纠正字词
加惠:
5、嗜好(shìhào ): 嗜好,指特别爱好(多 用于贬义);具有浓厚兴趣并积极参加。 例句: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 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 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 俗。(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6、书籍(shū jí):是指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 字,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 合。广义的书则是一切传播信息的媒体。不过有些 人认为图书一词是“河图”与“洛书”的简称。 例句: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 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有负面影响 的。(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精读课文,部分感知
(以第三段为例)
1 .在本段中,作者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来阐明分论点? 2.作者以哪些具体事实为例?
3.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第三自然段
1、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2、具体事例:《论语》《史记》《正气歌》
马克思 鲁 迅 列夫· 托尔斯泰
歌
德
拜
伦
3、修辞手法:排比和反复
拓展练习
《论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史记》 《正气歌》 歌德 拜伦 列夫·托尔斯泰 《浮士德》、《少年维持之烦恼》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唐 璜》、《哈洛尔德公子旅行记》 司马迁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 文天祥
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6.八个事例意在说明什么?论 证了什么观点?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
意在说明人们从读书中学会做人, 学得人格;从而论证 读书对人们的精神成长所起的巨 大作用;运用了举例论 证的方法。
精读探究,把握内容
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 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这段作者是如此安 排思路的?读书还有什么好处? 先解释 —— 联系自身实际 —— 引用名言
两个方面: 从物质和精神, 即主观和客观 两个方面来论述的。
总分总的结构
布置作业
选做:
作者认为读书使人幸福,也 有人说有钱使人幸福,做官使人 幸福,能上网使人幸福,爱情使 人幸福,做好人好事使人幸福, 事业有成使人幸福----那么到底 什么使人幸福呢?请你写两个发 生在你身边的关于幸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