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猪养殖形势分析项目概述 0市场分析 0行业特点 (3)行业趋势 (4)项目基本指标预测 (5)项目财务概算 (6)风险预测 (8)应对措施 (9)结论与建议 (01)本分析为网络及本人之观点,仅供参考。
当前生猪养殖形势分析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投资220万元,在X县建成一个存栏基础母猪110头、公猪4头的自繁自养猪场,年出栏肉猪2000头,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350万元,除去成本费用,可获纯利润117万。
项目背景: 2005年末和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低迷导致众多养殖者大量淘汰母猪,甚至退出养猪业;2006年全国大范围爆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引起生猪特别是中、小猪发病死亡,母猪流产,造成全国性生猪饲养量下降;2007年初,南方部分省份高热病重新抬头,四川、河南等生猪养殖大省高热病疫情严重,也导致生猪存栏不足;饲料原料价格均大幅上涨。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生猪价格从2006年8月份开始一直上涨,猪价从当年5月份的7.22元/kg的亏本价上升到当年末的10元/kg,各地养猪者全面实现盈利,但猪价并没有停止上涨,2007年12月更是达到了历史高性价16元/kg。
据2008年3月份的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为26元/kg,广东省为28元/kg,部分地方则超过了30元/kg;全国生猪平均收购价格达17.4元/kg,而广东省则超过了19元/kg;全国仔猪均价在48.8元/kg左右,而广东省的仔猪价格则达到了65元/kg。
出栏一头商品猪可获利300元左右,如果是自繁自养可高达600-800元。
可以说,目前的养猪业处于超高、超长的盈利时期,各地补栏和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很高。
市场分析:我国2006年我国生猪存栏4.94亿头,出栏肉猪6.81亿头,猪肉产量5197.2万吨,生猪饲养量、猪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猪养殖业产值达到6443.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13000亿元)的48.4%。
我国13亿人口,绝大多数人的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猪肉消费占到了总肉类消费的64%(2004),全国猪肉产量和人均消费量逐年上升。
1996-2006我国猪肉产量、人均消费量变化表从上表可以看出,十年间我国猪肉产量增加了64.6%,人均消费量以年均5%的幅度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引起的。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一直是肉食品消费的主要群体,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量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的2倍多,因此我国猪肉消费量增长的潜力主要来自农村。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猪肉消费水平仍然很低,随着中央“三农”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逐步推进,农民的生活水平必将逐渐提高,肉类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
另外,人口的增长也将加大对肉类的需求量,而猪肉作为国人主要的肉食消费品,其需求量也将会不断的增加。
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这对消除消费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消费者信心,扩大肉类需求十分有利。
广东省广东省地处沿海地带,总体经济发达,2007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GDP)突破3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并超过台湾,人均GDP 2.8万元,全国排名第五位。
国民购买能力很大,因而对肉类的需求类也相当巨大,据估算,广东年猪肉消费量6000万头以上。
但由于多种原因本省的生猪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本省自给率不到60%,外省调入占40%,即每年要从外省调入2500万头生猪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也正因如此,广东省的猪价一直以来都比全国均价高出很多。
由于意识上的原因,本省生猪最受消费者欢迎,其次是本地企业在外省基地的生猪,最后是外省调入的生猪。
随着珠三角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此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力度都将加强,东莞于2007年底宣布的“2009年1月1日起全市全面禁止养猪”,虽然该条例在各方的压力下最后被迫取消,但可以反映出该地区由于养殖业带来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又由于该地区的大量土地被用于工业发展,而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土地不断减少,其使用费用也将不断提高,从而使养殖成本逐渐增加,其产品在与外地甚至本省其他地区的畜产品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有专家预测,养猪业,乃至养殖业迁出珠三角地区将成为一种趋势。
这些大量迁出的企业将不得不在粤北、粤西、粤东另寻出路。
近年来,韶关、河源、梅州等市的畜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珠三角逐渐减少就是一个证明。
X县X县在其2007年10月《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报》中提出“……注重培育、扶持养殖大户,大力发展规模生产,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抓住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养殖业将逐步关闭或内迁这个契机,结合我市与东莞、深圳签订的年供应100万头生猪合同,除对原有5个万头猪场进行扩建外,有针对性地对基础扎实、经济能力较强的规模场做好技术指导,培育发展成万头猪场,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联引一些大型养殖场落户我县……大力发展畜、禽、流水产产品通服务队伍,形成了强大的产销衔接链……加大对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争取县级生猪屠宰加工厂的建立,进一步促进X县生猪的销售……抓好强制免疫工作,为畜牧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行业特点○1总量大,规模小。
1990年猪的饲养量为3.6亿头,2001年增加到4.3亿多头,2007达到6.4亿头,分别比1990年和2001年增长了77.8%和44.8%,2006年生猪养殖业产值达6443.5亿元。
据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统计,我国现有近160万个养猪场/户,2005年出栏的6.61亿头商品猪中,年出栏50头以下生猪的小规模饲养比重占全国出栏总量的62.8%,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规模养殖占80%以上。
○2从业人员多,平均素质低。
因农户养猪生产灵活、投资小、风险小等特点,2003年从事养猪人数近2000万;同时,又由于养猪行业的特殊性,如地处偏远、生产环境恶劣等,使得许多拥有较高文化水平和生产技术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不愿意进入该行业,因此目前从业者总体素质较低,平均受教育年仅为9.4年。
○3生产水平低,缺乏国家宏观调控,盲目性大。
由于缺乏良好的饲养管理技术,饲料报酬、产仔数、成活率等生产指标普遍低下,疾病时常困扰着中小规模的养猪场;缺乏国家宏观调控,没有规划,自由竞争,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又一哄而下,跟风盲从现象严重,缺乏理性,致使生猪产量波动性较大,同时给重大动物疾病的大范围传播提供条件。
○4生猪及猪肉质量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从业者文化水平较低的缘故,没有禁止使用违法药物和停药期的意识,加上疾病的袭击,导致动物体内药物和微生物残留量超标,影响猪肉质量,危害人体健康;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必要的引导,出现了养猪下去做不到人畜分离,没有粪污处理设施,使养殖小区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对于一些规模化猪场,由于处理能力有限,处理费用居高不下,只交排污费,没有根本上去治理。
○5产、销矛盾突出、市场风险大。
养猪生产、生猪收购、屠宰加工、猪肉销售这四个环节本应该有机联系,在我国却出现断裂,多次生猪价格的快速下跌就暴漏这种体制的弊端,屠宰加工企业并没有保护其供应商的利益,实施保护价收购,他们也担心供应商出现问题,但没有足够经济能力。
龙头企业不够强,当养猪人出现风险时,政府不管、屠宰厂不管,没人管,任其自生自灭。
行业趋势:○1养猪工厂化。
将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的生产方式,建立工厂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据预测,2010年,集约、规模化养猪比例将超过50%,2020年,该比例有望上升到70%比例,将真正实现由农户养猪主导的大起大落的养猪市场经济转为由工厂化主导的较为平缓的养猪市场。
新出台的减税条例规定免除养殖业的税收,国家于去年开始发放母猪补贴,与此同时各地纷纷设立生猪保险,生猪期货交易市场很快建成,这一系列措施都将积极促进养猪业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国家的环保和市场准入机制,协会进行的母猪基数调控,将使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养猪市场多年来的大涨大跌将逐渐变得理性、平稳。
○2肉食安全得到强化10年来,政府倡导、民众期盼,但猪肉的绿色食品就是无法真正实现。
究其原因是海关检疫不严,多数种猪企业引种攀比,过分崇洋媚外,洋猪病不断引入,导致国内猪病越来越复杂,使防疫体系变得脆弱,经不住任何一次疫情的风吹草动。
病多必然带来药残,病多必然带来生物污染,因此实现猪病净化,实施多点式养猪生产,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实施健康绿色猪肉战略是养猪业的必然。
○4养猪产业化、一体化在几轮的市场起伏中,吃亏的是养猪生产者,讨好的是杀猪和卖肉的,俗语说:养猪的不如贩猪的,贩猪的不如杀猪的,杀猪的不如卖肉的。
长此以往,养猪人路在何方?唯有将赚钱与赔本环节结合为一体,才能使相关产业利益均沾,才能控制养猪风险,创建猪肉品牌,实现安全战略。
既发展从饲料生产到种猪繁育,到肥猪生产,到牲猪屠宰,再到连锁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化生产经营,附加沼气生产和复合粪肥生产加工。
产业化经营必将成为养猪业的重要一部分。
○5养猪环保在农户养猪时代,养猪是吃肉又集肥,工厂化养猪的发展初期,是生产与水土污染,未来的养猪业是养猪环保与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猪全身都是宝,关键是我们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力度,饲料要按环保和营养标准合理配制,控制好重金属用量,生产设备和工艺要科学化,减少水和饲料的消耗,减少污水的排放,实施污水的处理排放和沼气的生产利用,实现猪粪的复合肥加工利用,实现饲料、粪肥与农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6养猪科技育种种猪的选育将向着优质高产的专门化配套系发展,重点加强繁殖与肌肉品质的选择,保持现有肉用性能,运用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己的配套系。
在保持优良肉质的基础上,选育出适合本地区生长、抗病力强、生产性能高的猪种,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
饲养技术饲料的营养安全、饲料氨基酸开发和营养科技、多点式养猪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的开发应用。
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新型安全、高效、低残留疫苗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高效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生物安全保障。
标准化养猪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贯穿于饲料生产、养猪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有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的标准,每个环节都有生产记录和可追溯性。
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一套快速检测质量的标准体系,实现政府的检测监督与信息公告,实现养猪业的品牌创建管理,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稳健发展与农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总之,养猪业是永恒的行业,是前景无限的行业,是无可替代的产业,谁能够掌握并运用先进的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技术以及能够灵活主动地根据市场来调整生产、服务方式和产业结构,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管理和营销能力的职工队伍,将是未来养猪企业获得壮大发展的有力保障!猪场基本指标预测:本场为自繁自养瘦肉型良种猪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正常运转后,存栏110头基础母猪;10头后备母猪;4头公猪;2头后备公猪;哺乳仔猪约200头、保育猪220头、育肥猪600头;母猪年更新率30%;公猪年更新率40%左右;仔猪4周龄断奶;保育期6周;育肥14周左右;168日龄体重达100公斤左右出栏;受胎分娩率85%;母猪年提供健康活仔20头;分娩舍成活率93%;保育舍成活率95%;育肥舍成活率98%;每年出栏商品肥猪2000头;共投入约220万元人民币,其中土建79万元;流动资金12万元;本金年利息约6万元,年利润1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