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重复发表,实际上就是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在学术界是绝对禁止的,学术界严厉指责的行为,因为它浪费了期刊版面及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对相关期刊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搅乱了依据科学成果的发表所建立的学术奖赏机制。
另外我国的法律也是明确禁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一条有明确的规定:“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约定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
关于论文一稿多投的信息,笔者之前已经发过文章详细介绍过,在此就不赘述了。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谈谈项目可以重复资助报奖的事情。
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包含了研究类、人才类和环境条件类3个项目系列,其定位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构成了科学基金目前的资助格局。
其中,研究项目系列以获得基础研究创新成果为主要目的,着眼于统筹学科布局,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激励原始创新;人才项目系列立足于提高未来科技竞争力,着力支持青年学者独立主持科研项目,扶植基础研究薄弱地区的科研人才,培养优秀学术骨干,造就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培育创新团队;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主要着眼于加强科研条件支撑,特别是加强对原创性科研仪器研制工作的支持,促进资源共享,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
在世界学术界,大家关心的莫过于三件事情:论文、经费、获奖。
每一个人,至少绝大部分科研人员,都希望自己能够发表更多的有影响力的论文,能够获得更多的基金资助,也能够获得更多好的奖励。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科研人员三要素吧。
三个都有最好,缺一项也能接受,缺两项就会有些难受,缺三个就可能证明不适合在科研学术界了。
然而,论文、经费、获奖的资源数量都是有限的。
也因此,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够让学术界更好地良性发展。
就论文而言,学术界的声音是一致的,就是明确地发对学术论文一稿多发。
如果某某被发现一稿多发,他的学术之路基本上就葬送了。
为什么我们反对一稿多发?因为,世界的学术资源是有限的,编辑的付出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审稿人的付出更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为了不浪费学术资源,为了不浪费其他科研人员的努力。
如果发现一稿多投,就我知道的国际知名期刊的处理方法,作者通常在三年内禁止再往相关期刊投稿,并且有些期刊会通知国际上一些相关的学术期刊,也拒绝接受这些人员的论文投稿。
当然,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处罚,就是相关论文会被撤稿。
对于科研经费,其实也是一种资源。
就国家层面给予的资助而言,每年的经费总额是一定的,如果某些人写一份项目申请书,修改不同的格式,填写几份不相同的表格,就能够获得国家不同部门的经费资助。
大家试问,这样的情况,对于那些刚刚起步、需要经费支持,而又“无能为力”的科研人员公平吗?把这些经费给那些“能人”,或许会是一种“锦上添花”,但是,更多的则是国家科研资源的严重浪费。
但是,这造成的后果则是那些真正想做一些事情的人员,却没有经费去做实验、做研究。
以上讲的是面上项目,接下来谈一下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是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
重点项目每年确定受理申请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发布指南引导申请。
申请人应当按照本《指南》的要求和重点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根据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确定项目名称,尽量避免使用领域名称作为项目名称。
注意明确研究方向和凝练研究内容,避免覆盖整个领域。
另外一个,也就是科研报奖。
虽然我一直希望国家少设立一些奖项,这样就可以节约科研人员更多的时间,让他们真正踏实地多做一些工作。
但是,这种呼吁似乎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然而,由于各种奖项的设立是相互独立的,一个项目似乎可以申请不同部门很多奖项。
就我自己的领域而言,如果某高人愿意而且善于包装,一个项目可以申请的奖励包括:各省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材料学会科技进步奖、机械工业学会科技进步奖、冶金部科技进步奖等等。
特别是,有些单位自己的内部奖,也被认定为省部级奖励。
可所谓众多,也让那些“钻营之士”有了发挥的空间。
显然,这种行为是科学界的一种耻辱。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3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医学论文
扣1760405151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
关于限项申请规定,2014年度和2015年度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未获资助的项目(包括初审不予受理的项目)申请人,2016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面上项目。
重大研究计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前沿,加强顶层设计,凝练科学目标,凝聚优势力量,形成具有相对统一目标或方向的项目集群,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包括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集成项目3类。
申请人应当按照本《指南》相关重大研究计划的要求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体现学科交叉研究特征,明确对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
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或“集成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相应的重大研究计划名称。
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联合基金旨在发挥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与整合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促进有关部门、企业、地区与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科学与技术人才,推动我国相关领域、行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2016年度发布项目指南的联合基金包括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钢铁联合研究基金、NSFC-通用技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NSFC-新疆联合基金、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NSFC-辽宁联合基金、NSFC-浙江两化融合联合基金和NSFC-山西煤基低碳联合基金等。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共同围绕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合作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和造就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体。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不得作为申请人提出申请。
正在承担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参与者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
退出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参与者2年内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
综上所述,由于学术资源有限,所以我们一致反对学术论文一稿多投。
同样也是由于科研资源有限,我们才不一致反对科研项目重复资助,科研奖励重复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