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pptx

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pptx

4
学海无涯
育紧密衔接,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基本建立,职业教育发展达 到全国平均水平。
表 2 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单位
2015 年
2020 年
中等职业学校数量

174
140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 其中:技工学校
85 万人
10
66.5 6
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例 %
50
(三)发展形势。当前,我省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 诸多挑战。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 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 号)的贯彻落实,全省工业 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5 个 100 工程”的加速推进,教育“9+3”计划的全 面实施,既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输送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 造了良好条件和大好机遇。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是我省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表 3 贵州省职业院校布局规划
地区
贵阳市 遵义市 六盘水市 安顺市 毕节市 铜仁市
2015 年
中职
学校 (所)
在校生 (人)
54 195100
23 97150
7
39600
10 35000
14 94000
9
56000
高职
院校 (所)
在校生 (人)
16 100000
3
22000
1
5000
1
8000
1
5000
2
15000
2020 年
中职
学校 (所)
在校生 (人)
高职 在校生
院校 (人) (所)
50 190000 18 137000
20 85000
3
25000
7
30000
1
8000
8
30000
1
10000
14 85000
1
8000
9
47500
2
20000
6
学海无 涯
黔东南州 10 55000
2
20000
(一)主要成绩。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着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12 年末,全省有高职院校 24 所, 在校学生 14 万人,中职学校 262 所(其中技工学校 33 所),在校学生 50 万人 (其中技工学校 3.7 万人),“十二五”以来培养输送了 60 万名中高级技术技 能人才,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的要求。
50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
%
95
95
高等职业院校数量

30
32
其中:新增高职院校中民办院校比例
%
25
25
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数
万人
20
26
高等职业教育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比例 %
41
44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
%
90
92
继续教育年均参与人数
万人
200
250
职业院校职业教育集团参与率
%
90
100
专兼职技能型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
——加快推进以清镇职教城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区建设。按照省市县 联动共建原则,研究制定清镇职教城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清镇职教城建设实施办 法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到 2015 年,职教城入驻院校 15 所以上,在校生规 模达到 12 万人以上。到 2020 年,职教城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设施完备。清镇职 教城发展实现“32115”目标(人才培养覆盖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 3 大产业,入驻院校达到 20 所以上,为省内 1000 家以上大中型企业培养输送技 术技能人才,在校学生力争达到 15 万人以上)。将职教城建设成为集学历教育、 技术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技能竞赛为一体的“生态园地、人才高地、科 创基地”。进一步扩大贵阳(含贵安新区)其他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新建 7 所高 等职业院校。到 2015 年职业院校达到 80 所左右(含省属中等职业院校、技工学 校),在校生规模达到 35 万人左右,2020 年将职业院校数量和在校生优化调整 为 68 所和 32.7 万人。
注:2013 年全省有技工学校 35 所,其中 14 所挂牌在中职学校。到 2020 年,
技工学校全部与中职学校整合,140 所中职学校中挂技工牌子的学校达到 60 所以上。
——加快推进以市(州)职教园区为重点的职业教育重点推进区建设。到 2015 年,建成毕节、铜仁、六盘水、黔东南等市(州)职教园区;到 2020 年, 推动各市(州)重点建成一个由 3-5 所学校组成的职教园区,至少建好 1 所高等 职业院校。到 2015 年,除贵阳市以外的 8 个市(州)所在地职业院校达到 70 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 35 万人左右,2020 年将优化调整为 54 所和 34.3 万人。
——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高。2012 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 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8 和 4.5 个百分点,在全国处于挂末位 置。高中阶段教育学校 127 万名在校生中,中职学生仅 50 万人,普职比例为 6:4; 高等教育 38 万名在校生中,高职学生仅 14 万人,普职比例为 6:4,与国家提出 的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中职教育生师比 为 30:1,排全国倒数第 4 位,教师学历合格率仅 78%。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 模、质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我省“ 主 基调”、“主战略”的能力亟待增强。
10 45000
2 20000
黔 南 州 15 62200
3
20000
13 52500
3 24000
黔西南州 11 40000
1
5000
9
35000
1
8000
贵安新区
技工学校 21 100000
省外学校
80000
65000
合计 174 854050 30 200000 140 665000 32 260000
%
40
60
职业院校宽带和校园网覆盖率
%
100
100
注:根据人口变化情况,预测 2015 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为 200 万人,2020
年下降到 147 万人。
——到 2020 年,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特色发展,突出效益”为重点, 基本建成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布局 科学合理,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合更加紧密,职业教育服务全省产业发展的能 力显著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职业教育水 平进一步提高。
——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及办学条件不能满足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2012 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为 10 平方 米,仅为中职学校设置国家标准的一半,生均仪器设备值不足 2000 元,排全国 倒数第 2 位,高职院校生均校舍面积和仪器设备值在全国处于挂末位置。投入不 足严重制约了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近年来,我省重点建设了一批示范(骨干 ) 职业院校,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级示范(骨 干)
1
学海无涯
高职院校,省建设学校等 19 所中等职业学校被列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形成了一批服务白酒、医药卫生、能源、化工、电子信息、 旅游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专业体系。
一、规划背景
2013—2020 年,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 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 统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熟练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经济结 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就业再就业、改善人民生活、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不顺。发展理念落后,校企合作松散,开放程度不高,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特色不突出;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中职—高职—本科教育
2
学海无涯 “立交桥”不畅通,学生就业优势不够明显,升学通道不宽敞;政府主导、行业 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以及督导机制不健全,就业准入制度不完善;职业教 育发展机制不顺,多头主管、同质化办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突出。
(三)建设目标。遵循终身教育理念,以构建适应需求、灵活多样、有机衔 接、多元立交的基本架构为重点,形成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相适应的技术 技能人才培养系统化、办学类型与学习形式多样化、开放立交与内外衔接体系化, 适应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空间布局科学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到 2015 年,以“改善条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加快普及”为重点, 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职业教育发展条件得到改善,办学规模大幅扩 大,吸引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的需求。职业院校布局基本 合理,各层次、各类型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专业设置更加科学,中高等职业教
表 1 贵州省重点产业和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统计
重点产业和领域 能源矿产和原材料产业 特色轻工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含电子信息 产业) 装备制造业 文化旅游产业 特色农业 金融业 产业园区 水利和城镇发展领域 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
2015 年需求量 28 万 13 万 8万
11 万 25 万 48 万 5万 20 万 4.2 万 64 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整合优化 职业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统筹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中等职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