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报表分析之利润表解读

财务报表分析之利润表解读

? 截至4月30日,沪市已披露 2007 年年报的862 家 上市公司中,有 150 家公司存在债务重组,其中 108 家是债务重组盈利,平均盈利数为 6464 万元 。而债务重组收益前十位均为 ST公司,扣除重组
收益后,十家公司中仅有一家实现盈利。
?债 务 重 组 准 则 是 一 项 新 修 订 的 准 则。 1,570家上市公司中, 316家上市公司发 生了债务重组,占 1,570家的20.13%。因 债务重组产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为 130.04 亿元,占 1,570 家上市公司净利润 的1.29%,其中, 229家上市公司作为债 务人获得了债务重组收益 133.00亿元, 82家上市公司作为债权人因让步产生债 务重组损失2.96亿元。
3.1.2 利润表的格式和结构
? 多步式
? 1.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 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 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 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 利润。
? 2.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 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3.2.2利润表收益项目关系分析
? l.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 ? 营业活动是公司赚取利润的基本途径,代表公司有
目的活动取得的成果。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 表明,营业利润的持续增长是企业盈利持久性和稳 定性的源泉 。 ? 如果一个公司的非营业利润占了大部分,则可能意 味着公司在自己的行业中处境不妙,需要以其他方 面的收入来维持收益,这无疑是危险的。
3.1.1 利润表的性质和作用
?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年度 )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产生于企业独立核算盈 亏的需要,由于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益或亏损 ,因而又称为损益表。
? 1.可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 2.可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 。 ? 3.可以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 4.可据以评价和考核企业管理者的绩效。
第3章 利润表解读
投资者开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 并且,长期偿债能力也要建立在稳定的收益基 础上。利润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的收 入、费用和利润,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 ,它揭示了企业的未来前景和是否有能力为投 资者创造财富。因此,对利润表的分析一度成 为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 。
3.1 利润表概述
? 案例:
? 由于新会计准则允许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净利润,ST 长控以每股收益4.726 元勇夺2007年上市公司第一季 度季报每股收益冠军。4月13日,股改停牌长达4月的 ST 长控,复牌后上演神奇暴涨,股价最高曾达85 元, 半日涨幅就超过10 倍,ST 长控的暴涨“惊动”了证券 交易所,当天下午随即被实施紧急停牌处理。从公司 季报看,一季度实现的净利润2.87 亿元中有2.85 亿元 是债务重组带来的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占净利 润比例超过99% ,这部分利润既没有真金白银的流入 ,也不能向股东分配(公司未分配利润仍为负数), 此外,这种收益是一次性非经常损益,不具有可持续 性。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 -”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 -”号填列)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 -”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 -”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 -”号填列)
? 3.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 利润(或净亏损)。
? 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已公开交易的企业,以及正处 于公开发行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过程中的企业,还 应当在利润表中列示每股收益信息。
利润表
编制单位:
年月
单位:元
项目
本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因财务造假崩塌,为其多年提供审计服务的安达信会 计公司也因此而关门。
?2.经常业务Βιβλιοθήκη 润和偶然利润? 经常性业务收入因其可以持续不断地发生,应当 成为收入的主力。而一次性收入、偶然业务利润 (如处置资产所得、短期证券投资收益、债务重 组收益等)是没有保障的,不能期望它经常地、 定期地发生,因而并不能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 偶然业务利润比例较高的企业,其收益质量较低 。
? 用EBITDA 来消除上述四类因素对盈利水平的影响 。从而使得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盈利水平更具可 比性。
3.2 利润表的解读与分析
3.2.1利润表分析的基本程序 首先要从有关收益项目总额之间的内在 关系角度考察利润形成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然后,再对利润表中各个收入、费用项 目进行逐一解读,分析这些项目的真实性、 完整性,从而对企业的收益质量进行判断。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上期金额
利润概念
? 营业利润(经营利润、核心利润) ?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
? 税前利润(EBT ,利润总额) ? =表中营业利润+非经常性收益-非经常性损失
?
? 息税前利润(EBIT )=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 EBIT 不受企业负债政策的影响,也与公司所得税负担的
大小无关,因此它是考察公司获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 税后利润(earnings after tax ,EAT) ,即净利润=税前 利润-所得税费用
利润概念
?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s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
2001年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1.59%(该季度的收 入为5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3倍,而营业利润 很少)。它的利润是利用关联交易从子公司转移利润 。例如,2000年第二季度,把一批光纤电缆出售给关 联企业等。因此,OWS公司建议股东不要轻信安然的 财务利润。“安然神话”从此破灭,最终,安然公司
案例:安然事件是怎样爆发的?
? 2001年5月6日,波士顿的一家证券分析公司——OWS (OFF WALL STREET )公司发表了一份关于安然公 司的分析报告,建议投资人卖掉安然股票,主要依据 是安然越来越低的营业利润率。资料显示,安然的营 业利润率从1996年的21.15%,下降至2000年的6.22 %。其中2000年的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为2.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