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纱原理》试题题库

《纺纱原理》试题题库

《纺纱原理》试题题库按类型划分的试题题库:概念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一、概念题55.机械牵伸56.实际牵伸57.牵伸效率58.机械波59.牵伸波60.浮游纤维61.引导力与控制力62.牵伸力与握持力63.摩擦力界64.附加摩擦力界65.纤维变细曲线66.曲线牵伸67.双胶圈牵伸68.罗拉握持距69.条子并和的正相关与负相关70.并合71.配条72.配重73.自调匀整74.真捻75.假捻76.倍捻77.捻回角78.捻系数79.捻幅80.捻陷81.阻捻82.捻回传递效率83.阻捻系数84.假捻效应85.卷捻86.初捻线87.复捻线88.ZSZ捻89.大圈条90.圈条牵伸91.圈条速比92.管导式卷绕93.粗纱伸长率94.粗纱纺纱张力95.管底成型96.细纱纺纱张力97.细纱纺纱强力98.气圈99.长动程圆柱形卷绕100.短动程圆锥形卷绕二、单选题39.在粗纱工序,实际牵伸与机械牵伸存在的关系为()。

A. 实际牵< 机械牵伸B. 实际牵> 机械牵伸C. 实际牵= 机械牵伸D. 不确定40.纤维在罗拉牵伸区变速的条件为()。

A. 引导力> 牵伸力B. 引导力= 牵伸力C. 引导力> 控制力D. 引导力> 握持力41.牵伸力最大的位置在()。

A. 临界牵伸位置B. 张力牵伸位置C. 牵伸倍数=1.3位置D. 牵伸倍数=1.15位置42.须条在罗拉钳口下不滑溜的条件是()。

A. 引导力> 牵伸力B. 引导力< 握持力C. 引导力> 控制力 C. 握持力> 牵伸力43.须条经罗拉牵伸后产生不匀的根本原因是()。

A. 采用的牵伸倍数太大B. 采用的牵伸倍数太小C. 纤维变速不稳定 C. 罗拉控制纤维能力差44.在牵伸区内布置附加摩擦力界的目的是()。

A. 控制须条在钳口下滑溜B. 实现准确的牵伸倍数C. 有效控制纤维运动D. 使引导力> 控制力45.纱条经牵伸后产生的随机不匀率是由于()产生的。

A. 纤维变速不稳定B. 纤维的随机排列C. 牵伸装置控制纤维能力差D. 纤维变速区域大46.造成纱条产生机械波的原因是()。

A. 牵伸机件有缺陷B. 牵伸装置控制纤维能力差C. 纤维变速不稳定D. 牵伸罗拉速度太快47.条子并和为负相关的是()。

A. 粗段与粗段相遇B. 细段与细段相遇C. 粗段与细段相遇D. 随机相遇48.自调匀整的开环系统检测与匀整位置为()。

A. 检测在前匀整在后B. 检测在后匀整在前C. 检测与匀整在同处D. 检测与匀整位置不固定49.须条加捻的实质是使()。

A. 须条截面产生角位移B. 须条长度方向获得捻回C. 须条获得强力D. 须条获得较好的外观50.纱线的ZZS捻中的第二个Z表示的是()。

A. 单纱捻向B. 初捻线捻向C. 复捻线捻向D. 不是表示捻向51.纱线捻度指标可反映()的加捻程度。

A. 同特纱线B. 不同特纱线C. 所有特数纱线D. 不能反映52.使用假捻效应的机台有()。

A. 环锭细纱机B. 翼锭式粗纱机C. 走锭细纱机D. 所有机台均有53.走锭纺属于()。

A. 非自由端加捻B. 连续加捻C. 间歇加捻D. 层捻加捻54.须条两端被握持,在须条中间有一加捻器对须条加捻,则须条获得的捻回为()。

A. 真捻B. 假捻C. 层捻D. 卷捻55.当股线捻幅等于两倍的细纱捻幅时,所获得的股线具有的特点为()。

A. 光泽最好B. 弹性最好C. 手感最好D. 强力最好56.梳棉机采用在高产高速大卷装时,一般采用的圈条形式为()。

A. 大条筒小圈条B. 小条筒大圈条C. 大条筒大圈条D. 小条筒小圈条57.粗纱的纺纱张力指的是()段纱条所承受的张力。

A. 筒管至压掌B. 锭翼空芯臂C. 前罗拉至锭翼顶孔D. 锭翼顶孔至锭翼侧孔58.细纱机在纺纱一落纱断头最多的部位为()。

A. 小纱B. 中纱C. 大纱D. 都差不多59.细纱机的钢丝圈在纺纱时运动速度规律为()。

A. 钢领板上升时由慢到快B. 钢领板下降时由慢到快C. 钢领板下降时由快到慢D. 速度不变60.细纱机钢丝圈重量的选择考虑的因素有()。

A. 纺纱特数B. 气圈高度C. 纺纱段长度D. 钢领升降速度三、多选题39.下列影响摩擦力界的因素为()。

A. 罗拉压力B. 罗拉直径C. 牵伸力D. 须条定量40.下列牵伸装置布置了附加摩擦力界的有()。

A. 3/4曲线牵伸B. 4/4双区牵伸C. 压力棒牵伸D. 4/4直线牵伸41.在罗拉牵伸区内,不同长度纤维变速规律为()。

A. 长纤维变速集中且远离前钳口B. 长纤维变速集中且靠近前钳口C. 短纤维变速分散且远离前钳口D. 短纤维变速分散且靠近前钳口42.在罗拉牵伸区内,弯曲纤维伸直所具具备的条件为()。

A. 力学条件B. 位置条件C. 延续时间D. 弯曲条件43.在罗拉牵伸区内,前弯钩伸直的力学条件为()。

A. 弯钩部分的引导力< 控制力B. 弯钩部分的引导力> 控制力C. 主力部分的引导力< 控制力D. 主力部分的引导力> 控制力44.下列因素可使牵伸力增大的有()。

A. 增加罗拉握持距B. 减小罗拉握持距C. 在临界牵伸外增加牵伸倍数D. 在临界牵伸外减小牵伸倍数45.下列因素可使细纱机牵伸力增大的有()。

A. 缩小浮游区长度B. 增大浮游区长度C. 减小胶圈钳口隔距D. 增大胶圈钳口隔距46.下列属于精梳毛纺纺纱系统采用的牵伸形式有()。

A. 5/4曲线牵伸B. 双胶圈牵伸C. 针板牵伸D. 针圈牵伸47.纤维条并合后可改善条子的()。

A. 粗细均匀B. 结构不匀C. 混合不匀D. 强力不匀48.自调匀整按控制系统分可分为()。

A. 开环系统B. 闭环系统C. 交错环系统D. 混合环系统49.按须条加捻方法不同,可获得()。

A. 实捻纱B. 混捻纱C. 层捻纱D. 卷捻纱50.可反映所有纱线的加捻程度有()。

A. 捻度B. 捻回角C. 捻系数D. 捻幅51.当股线捻幅等于细纱捻幅时,所获得的股线具有的特点为()。

A. 强力好B. 光泽好C. 手感好D. 耐磨好52.下列影响细纱纺纱段捻度的工艺因素是()。

A. 导纱角B. 气圈高度C. 纱条与前罗拉包围弧D. 纺纱段长度53.下列情况不同,导致粗纱捻系数不同的有()。

A. 粗纱特数B. 细纱特数C. 纤维长度D. 纺纱段长度54.下列机台对须条加捻点的是()。

A. 粗纱锭翼顶孔B. 粗纱锭翼侧孔C. 细纱钢丝圈D. 细纱锭子55.细纱捻系数选择考虑的因素有()。

A. 纺纱特数B. 纤维长度C. 纺纱段长度D. 导纱角56.影响细纱纺纱张力的因素有()。

A. 钢丝圈重量B. 钢领半径C. 卷绕直径D. 锭速57.稳定细纱纺纱张力要考虑的是()。

A. 稳定气圈形态B. 修复衰退钢领C. 合理选用钢丝圈D. 增加纺纱强力58.能够起到粗纱张力调节的变换齿轮有()。

A. 升降齿轮B. 卷绕齿轮C. 成型齿轮D. 捻度齿轮59.细纱成形的要求有()。

A. 要有卷绕层和束缚层B. 钢领板每次升降后要有级升C. 卷绕要顺利D. 要有管底成形60.正确提高细纱纺纱强力的方法有()。

A. 提高加捻三角区纱条捻度B. 增加前钳口对须条的握持C. 增加细纱的捻度D. 改善输出纱条条干四、判断题(正确写√,错误写×)49.精梳机的分离牵伸值一般为变牵伸值。

()51.梳理工序的机械牵伸值一般大于实际牵伸值。

()52.罗拉握持距一般根据纤维主体长度制定。

()53.罗拉牵伸区中布置附加摩擦力界的目的是控制浮游纤维变速点集中。

()54.纤维间摩擦系数增大,会使控制力增加,而引导力减小。

()55.纤维在牵伸区中变速的条件是引导力大于牵伸力。

()56.牵伸倍数增加,会使牵伸力减小。

()57.牵伸倍数增加,会使输出须条条干不匀率增大。

()58.罗拉握持距增大,会使牵伸力增大。

()59.摩擦力界的合理布置是后钳口峰值要陡,前钳口峰值要向后延伸。

()60.纤维伸直的力学条件是纤维弯曲部分的引导力要大于控制力。

()61.须条经罗拉牵伸后产生不匀的根本原因是变速纤维头端产生移距偏差。

()62.并合可改善须条的粗细不匀。

()63.并合的正相关指的是条子的粗段与细段并合。

()64.开环系统自调匀整是检测须条的输出部分,而控制的是须条的喂入部分。

()65.开环系统自调匀整是针对性匀整。

()66.纱条两端被握持,中间有一加捻器使纱条绕其轴线回转所获得的捻度称真捻。

()67.捻度不能反映不同特数纱的加捻程度。

()68.加工同特粗纱中的纤维长度长要比加工同特粗纱中的纤维长度短时的捻系数小。

()69.加工细纱特数大,要比细纱特数小的捻系数大。

()70.翼锭式粗纱机的加捻点在锭翼顶孔,同时此处也是捻陷点。

()71.细纱导纱角增大,会使纺纱段捻度减小。

()72.细纱强力随细纱捻度的增大而增大。

()73.细纱捻幅和股线捻幅相等时,股线的的强力最大。

()74.圈条半径大于条筒半径一般称大圈条。

()75.高速大卷装一般采用小圈条较好。

()76.粗纱机的龙筋升降速度在卷绕同一层时一般为恒速。

()77.管导式粗纱机的筒管转速在纺纱过程中逐渐增加。

()78.细纱的钢丝圈速度在卷绕小直径时大于卷绕大直径时的速度。

()79.细纱断头在纺小纱时最多。

()80.细纱断头的原因是纺纱张力大于细纱强力。

()五、填空37.影响变细曲线形态的因素有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8.纤维伸直的三个基本条件是____ 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39.罗拉牵伸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牵伸装置可分为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41.牵伸区纤维按运动速度可分为__ _______、__ _______。

42.前区牵伸倍数为E1, 后区牵伸倍数为E2,则总牵伸倍数为____ _____。

43.匀整在梳理以前表现为_______,在梳理以后则表现为_______与____ ___。

44.并和可以匀整纱条所有的不匀,包括___ ______和____ _____。

45.自调匀整装置一般由__ ___、__ __、________、传导机构和__ __组成。

46.按控制系统可将自调匀整装置分为___ ______、___ ______和___ ______。

47.按牵伸的调节方式可将自调匀整装置分为___ __变速方式和___ _____变速方式。

48.真捻的加捻结构可分为__ _______、____ _____和__ 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