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一、引言
1.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符号的特点:任意性、线条性。
3.文字是符号的符号,文字是按照一定方式记录语言的书写系统,是辅助语言并且扩大它的作用的工具,是用来
代替语言的符号;文字是书写符号的体系,但书写符号并一定是文字。
4.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5.现代汉语是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广义:普通话和方言。
6.现代汉语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历史背景:(1)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2)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3)传入中国的
佛教文化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述
1.语法:一是指语法本身,即人们说话的规则,或者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客观存在的;二
是指语法著作或者是语法学这门学科。
2.教学语法:教学语法称为规范语法、学校语法、课堂语法等。
是在语法教学中使用的语法学及其语法书,教学
语法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研究他们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解决的方式方法。
理论语法也称专家语法、语言学语法。
3.教学语法的特点:规范性、稳定性、可接受性(一是教师的可接,二是学生的可接受性。
语法教材必须具有很
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是应用性的教学语法,对象既可以是外国学生,也可以是从
事或将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5.汉语语法的特点:(1)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
在一一对应关系(3)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4)助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类词(5)单双音节对词语结构有一定影响(6)有丰富的量词
6.教学语法是贯穿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语法教学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
7.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地位:(1)掌握所学语言的语法规则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2)大多数第二语言教
学流派都比较重视语法教学(3)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更需要语言理论知识的指导
8.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语法术语的表述,尽量少用语法术语(2)语法偏误的讲解(3)表
述的浅化和简化
9.第二语言教学流派方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
10.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1)演绎法,特点是从语法规则到具体语言材料,从一般到具体。
(2)归纳法,特
点是从具体材料到语法规则,从具体到一般。
(3)特点是从具体语言材料到具体语言材料,不演绎不归纳,教给学生范句或句型,通过模仿或替换练习掌握。
11.汉语语法规则的表达方式和方法:(1)文字描述法(2)公式法(3)比较法(4)对比法(5)图表法
1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13.量词的语法特点:(1)可以做定语:那个学校好吗?(2)可以作主语或宾语:昨天我们去商店买衣服,我买
了两件,小李买了一件。
(3)可以作状语:玛丽第一次来中国。
(4)可以作补语,一般指的是动量词作补语:那里我去过两次。
14.动词的语法特点:(1)动词主要充当谓语,有时也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
(2)动词前面一般不能加“很”等程
度副词。
(3)大部分动词后面能带宾语。
(5)大多动词可以受“不”“没有”修饰,构成“V不V”或“V没V”
肯定否定的重叠形式,但是可以离合的双音节动词一般只是重叠第一个语素,这些复合形式都表示疑问。
(5)动词加上“着了过”“起来”“下去”或重叠的方式来表示“时态”。
15.能愿动词的:(1)表示可能的:能会可以(2)表示意愿的:要肯敢(3)表示必须的:必须应当
能愿动词的特点:(1)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相当于状语的作用。
(2)不能重叠(3)不能带“着了过”。
(4)
在正反疑问句中,由能愿动词构成正反疑问形式的,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eg.他明天能不能来上课。
能。
16.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主要功能作谓语和定语:漂亮姑娘谁都喜欢。
(2)大部分可作补语:衣服已经洗干净。
(3)大部分可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也可以受“不”的修饰:很美丽/不美丽。
(4)大部分可作状语: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
(5)一般不能带宾语,但少数形容词在表达“使/对……怎么样”时可以带宾语:不能肥了自己害了集体。
17.形容词的重叠:(1)单音节重叠为AA式:好好儿、高高。
(2)双音节重叠为AABB:干净干净。
(3)双音节
还可以ABAB:雪白雪白。
18.副词的特点:(1)不能作谓语、主宾语,只能作状语(2)不可以单用(3)部分副词具有关联性作用,可以独
用(说了又说)、有的可以合用(不折不扣)、有点和连词配合使用(不但……还)。
19.人称代词的活用:(1)单数用作复数(2)复数用作单数,变自称含有谦虚的语气(3)表示任指(4)表示虚
指(5)第二人称代替第一人称(6)特指
20.疑问代词用法:(1)用于反问,不表示疑问:我多会儿答应你了?(2)成对使用,或与指示代词连用,说明
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表示任何人或事物,表泛指:他什么事也不知道。
(3)虚指,指代不必说、不想说或说不出的人或物:我想去哪儿玩儿。
(4)用于列举(什么、什么等)。
(5)特指
21.介词:经常复着在名词、代词、动词(主要是名词)前边,组成介词短语:被人。
本身不能单说,通常用作动
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被人打了。
22.连词的语法特点:(1)具有连接性,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用。
(2)不能充当句子成分(3)不能单独回答
问题。
连词“和”的三种连接功能:并联、合连、分连。
23.助词的分类:(1)结构助词:的地得。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比况助词:一样一般。
(4)估量助词:来
把多。
(5)列举助词:等、云云。
(6)其他助词:们给
的:定语+的+名:我的书
地:状语+的:高兴地说
得:(动词/形容词)得+补语:说得很好
24.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
25.短语和词的区别:(1)结合程度不同(2)表达的意思不同
26.短语的结构类别:(1)主谓短语,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明天晴天。
(2)述宾短语,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听
懂他的话。
(3)述补短语,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说清楚。
(4)偏正短语,修饰与被修饰:十分舒服。
(5)联合短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分有并列或选择的关系:聪明伶俐。
(6)同位短语,两个成分复指同一事物:夫妻两个。
(7)连动短语,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性词语连用,并且没有联合偏正述宾述补主谓等关系:躺着看书。
(8)兼语短语,两个或两个以上谓词性词语连用,其中前一个动词性词语的宾语兼作后一个动词:请他参加。
教学的一般过程:(1)分析:a.确定起点状态b.分析教学任务c.陈述教学目标(2)实施阶段:a.设计有效飞教学措施b.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民族差异c.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3)反馈阶段:a.测量与评估教学结果b.诊断与补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