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教学策略设计

第三章 教学策略设计

15
3.2 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一、含义
概念性知识是一种较为抽象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类型
抽象概括
例:植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自养型
生物。
有组织(知识内部的联系)
猫、宠物、老鼠、动物
与事实性知识的区别(现象VS本质)
历史: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VS农民阶级当时不 代表先进生产力 地理:地名、地理数据、地理景观、演变和分布状况 VS 地理特征、地理事物的演变和分布规律及形成规律的原因
38
二、分类
(一)智慧技能 (二)认知策略(“学会学习) (三)动作技能
39
三、心理学规律
达到运用的程度
(一)安德森的ACT(思维的适应性控制)理论
陈述性阶段 知识的编译阶段 自主阶段(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动作完成更加迅速和自动) (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观察他人学习
教学重点: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难点:利用策略分析案例 教学方式:结合实例讲解
35
3.3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关于如何做事的知识 本质: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 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 活动。 例:解方程的步骤
⑴有分母先去分母 ⑵有括号就去括号 ⑶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 ⑷合并同类项 ⑸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
讨论:日常教学中存在哪些低水平的问题?
31
(六)提供练习与反馈
形式
对概念性知识的新例证进行识别或解释
间隔性练习 画概念关系图
应伴有反馈
对、错、进一步解释
32
(七)动机的设计
开始:引发冲突,创设情境
其次,将新概念与原有知识或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33
回忆哪些原有知识
事实性:角
概念性: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增加则加大
回忆的方式
提问、测验、复习
28
(四)呈现学习材料
例证所体现的概念性知识的特征或关系要予以突出
或强调
提示例证注意的方面(实物或演示----手势) 蕴含的特征或关系不突出,对例征做操作加工
例证的呈现按由易到难的顺序
树立信心
通过阐明教学目标和目的创设积极的成功期待,此外允许学
习者设置自己的目标 给予学生成功完成挑战性目标的机会 取得成功,是自己具有能力并且付出努力的结果
产生满足
提供运用新学的技能的机会以引起自然的后果 在自然后果缺失时,运用积极后果策略。如口头表扬 通过保持一致的标准并将结果与期待相匹配而确保公平
3、强化
正确地重复了要学习的事实性知识后得到了奖励或表扬, 从而促进了学习者对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外部、内部)
6
4、学习者认知的调节作用
记忆术
» 有意识地将要记忆的信息组织成对他而言更熟悉、更有意义 的单元或结构 » 精加工:与原有知识联系、视觉表象(韵律、首字母)
5、情境化
在一定的情境中呈现和学习事实性的知识
16
知识元素(教学子目标)
(1) 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概念) (9) (2) 真分数(了解真分数) (3) 分数线(了解分数线) (4) 带分数(了解带分数) (5) 假分数(了解假分数) (10) (11) (12) (13)
知识元素(教学子目标)
同分母真分数的加减 (掌握同分母真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约数(了解什么是约数) 倍数(了解什么是倍数) 最大公约数及最小公倍数(了解 什么是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
若干概念的关系(例:长方形面积=长*宽)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
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 得出的。(例:两点相连,直线最短)
(三)理论、模型和结构
由若干事实、概念、原理按一定关系组织而成的知
识体系
19
三、概念性知识的学习
解释、举例、分类、概要、推论、比较、说明
具备与之相关的原有知识
老师为了让学生记住“告”字字形, 不具备:事先提供
案例
便通过“一口咬掉牛尾巴”这一谜语 的形式呈现要学习的内容。
10
(五)提供记忆指导
精加工的策略(课下自主学习)
谐音法、词头记忆等
案例
(六)安排间隔复习
游戏、竞赛、应用情境 案例(见附件)
11
(七)将认知因素和动机因素融合
13
案例分析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 通过多媒体演示画面):有一天,唐僧师徒4人走在西天取经 的路上,太阳热辣辣的照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到口渴难耐。 孙悟空向师傅请求去给大家找水喝,师傅同意了,不一会儿, 孙悟空没找到水却抱回了个西瓜,猪八戒看见可高兴了,说: “大师兄,让我来分西瓜吧,我的肚子最大,所以我吃1/8, 师傅和我一样多,也是1/8,沙师弟吃1/4,大师兄肚子最小, 吃1/2,就够了”。孙悟空一听就哈哈大笑起来。你们猜一猜 ,孙悟空为什么发笑?同学们听完看完,各个兴奋起来,有的 猜猪八戒吃的多,有的猜猪八戒吃的少,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碰 撞,进而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使用的教学策略是: 创设学习和应用事实性知识的情境
24
四、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学习过程
注意与预期 激活原有知识 选择性知觉 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 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 技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
25
(一)概念知识的分析与例证设计
(1)分析关键特征或关系、与之相关的概念性知识
» 特征或关系多少:例证还是言语界定 » 相关的概念性知识:下位提供正例,并列提供反例
第三章 教学策略设计
授课时间:9月15、16、18、19日
授课学时:2
教学目标:1、理解事实性、概念性知识的含义,掌握


两类知识的教学设计策略,能利用相应策略
分析具体案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事实性、概念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难点:利用策略分析案例 教学方式:结合实例讲解
36
一、含义
程序性知识不同于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做事的步骤,强调如何做 概念性知识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一定的关系中 理解某一概念或原理 例:一班分二组投球。优秀组6人,共投中42个;练习组 21人,共投中63个,全班每人投中多少个 例:某公司招聘20名员工,年龄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凭。 月平均工资不低于1000元。一位受聘者第一个月只领到 800元,他到法庭控告公司未履行合同。这位员工的官司 能打赢吗?
基础性
习得宠物狗的一些事实,才有可能形成狗的概念
一学就会,转眼就忘
4
二、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一)学习程度:
记忆、理解、运用
5
(二)学习规律
1、接近
事实性知识各部分在空间和时间上相靠近,以使学习者能
同时注意到
2、重复
学习者不断的体验事实性知识的各组成部分 间隔复习
课后活动:
1.自主学习:精加工策略
2.小组讨论: 案例《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 数》中使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作用 3.自选事实性的知识,为其设计教学策略
34
授课时间:9月22、23、25、26日
授课学时:2
教学目标:1、理解程序性知识的含义,掌握程序性知
识的教学设计策略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放在更大的概念性知识网络中(专家具有丰富、良好的知识 结构) » 民主政府:由不同机构执行立法、司法、行政三种功 能以实现制约和平衡的政府组织形式 » 上位概念:政府 » 并列概念:独裁政府、议会政府 » 下位概念:美国的民主政府
(3)和说明的例证结合起来
22
23
3.练习和反馈
对例证判断分析
(二)创设学习和应用事实性知识的情境
模拟情境:真实的生活、应用的情境、角色扮演等手段 (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实践情境) 通过问题等形式创设想象的情境 案例
9
(三)呈现事实性知识
突出的措施
不要超过学习者工作记忆的容量(5—9个记忆单位)
(四)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相关知识
(6)
(7) (8)
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比较 同分母分数大小)
大小相等的分数(理解大小 相等分数的含义) 约分和通分的概念(理解约 分和通分的概念)
(14)
(15) (16)
通分(掌握通分方法)
约分(掌握约分方法) 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掌握不同 分母分数的加减)
17
18
二、类型
(一)概念 (二)原理、规则
7
三、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确定要记忆的事实性知识 创设学习和应用 事实性知识的情境 呈现事实性知识 提示学生回忆 原有相关知识 提供记忆指导 安排间隔复习
8
将认 知因 素和 动机 因素 融合
(一)确定要记忆的事实性知识
不常用的
要经常参考的,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
重要,应当持久记住(如:偏旁部首)
14
案例分析
1.已知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根据物质 的组成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 质相同; 2.已知氢氧化钾是一种碱,根据碱的通性,氢氧化钾 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案例中涉及到的事实性知识是什么?
使用的教学策略是: 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相关知识(联系-预测)
(2)选择或确定概念性知识的例证
正例: 具体、可观察 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反例:与概念性知识相并列的概念性知识 思考:为什么要举反例?
26
(二)引起注意与预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