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粟裕大将(微党课)专题培训课件
粟裕大将(微党课)专题培训课件
• 1934年7月,中共中央以红七军团为主组建中 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寻淮洲的领导 下向安徽进击以宣传抗日和支援皖南。中央的 战略意图是以先遣队威胁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 区,吸引和调动一部分“围剿”中央苏区的国 民党部队,掩护红军主力长征。11月初,红七 军团与方志敏率领的新红十军会师,组建红十 军团,合建浙闽边根据地,方志敏任司令员和 军政委员会主席,粟裕任参谋长。
孤悬浙境,千锤百炼显成熟
• 粟裕牢记中共中央最后给他的命令, 与刘英一起转战浙江中部和南部地区 ,改正规战为游击战,采用井冈山时 期毛泽东教导的方法:分兵发动群众 ,集中打击和消灭敌人。
• 粟裕基本上是能闹多大动静就闹多大 动静,目的是迫使国民党抽调主力回 防浙江,从战略上策应中央红军的行 动。
孤悬浙境,千锤百炼显成熟
大将粟裕
粟裕(1907—1984),初名粟多珍、粟志裕,侗族。 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淮海战役、 上海解放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指挥者,建国后历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 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总理级)、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 委员会常委、第5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 授予大将军衔。
麾下如云的开国将军
• 指挥过的大将有: 1、陈赓;2、张云逸;3、肖劲光
• 指挥过的上将有: 王建安、陈士渠、叶飞、许世友、唐 亮、钟期光、宋时轮、张爱萍、韦国 清、傅秋涛、宋任穷
卓越的军事才能
战役名称
指挥员
黄桥战役
粟裕
苏中战役
粟裕鲁南战役粟裕源自莱芜战役粟裕孟良崮战
粟裕
豫东战役
粟裕
济南战役
粟裕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邓小平,谭震林
渡江战役 粟裕,刘伯承,邓小平,谭震林
我方与敌方兵力对比 7千:1.5万 三万余人:12万 13万:约16万 19万:约24万 16万:约45万 20万:约25万 14万:27万 60万:80万 60万:45万
歼敌数量 1.1万 53700人 53530人 56800人 32680人 10万 10.4万 55万人 30万
• 1935年8月,蒋介石命卫立煌、罗卓 英二人把粟裕所在的浙西南数县围得 水泄不通,然后在宣铁吾保安团配合 下,分区分片包围“清剿”,时间长 达9个月。
• 1936年11月,蒋介石调刘建绪率8个 正规师,四省各一部保安团,共约10 万人,重点进攻浙西南和浙南,“围 剿”时间长达8个月。
孤悬浙境,千锤百炼显成熟
毛泽东对粟裕军事才能的评价
• 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 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认为粟裕最 会打仗。认为从近代至今,只有粟裕在华东打 的一些仗可以与二次大战中的某些仗相提并论 ,其它的仗怕是都不算数了:“这个仗是粟裕指 挥的,本来不成熟呢,他们硬要吃下去。我的 这些战友中,属这个粟裕最会打仗,他也是我 们湖南的。”
• 几十年后,粟裕和浙江省委领导龙跃 回忆当时严峻的形势。有一次战斗粟 裕一天走了180里,一天打了7仗。粟 裕带的100多人只剩下七八人。坚强 的粟裕突出重围后另辟遂昌、宣平( 今武义)、汤溪边区。
粟裕头部的弹片一直未取出
毛泽东对粟裕军事才能的评价
• 1944年3月,粟裕率领数千人在苏北 车桥歼敌军一千多,其中包括毙伤三 泽大佐以下460余日军官兵。捷报传 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 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 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 四五十万军队。”
败在粟裕手下国民党名将
• 苏中七战七捷:薛岳, 李默庵 • 莱芜战役:活捉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 • 孟良崮战役: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 • 豫东战役:活捉兵团司令区寿年 • 济南战役:活捉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 • 淮海战役:杜聿明、黄百韬、邱清泉、黄维
革命初期显锋芒
• 1927年5月28日,粟裕来到武昌,参加了国民革 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正是大名鼎鼎的 叶挺。
黄桥战役
• 1940年10月,粟裕在黄桥战役中,面对国民党 韩德勤部3万余人气势汹汹的进攻,从容镇定, 以1000人守黄桥,4000人在外围运动歼敌。首 歼韩顽精锐翁达旅,再歼其嫡系89军等部。此战 ,粟裕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上下一心,歼灭韩顽 部队1.1万,毙敌中将旅长翁达,89军中将军长 李守维。打开了苏北抗战局面,挫败了韩顽的反 共气焰,粟裕名声大振。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 寻淮洲 1934年12月在安徽太平谭家 桥战斗中牺牲,年仅22岁。
• 1935年1月因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围 追堵截而兵败江西怀玉山,几千人的 队伍仅粟裕率500多人突围。领导人 方志敏被俘遇害。
• 1935年1月15日,中央电示以先遣队 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 进师,任命粟裕为师长。
• 1927年8月8日,南昌起义爆发,粟裕时任前敌委员 会警卫队班长,成功将朱德护送至安全地带。
• 井冈山七浮岭战斗,时任连长的粟裕,仅带3名敌 人追击敌军,俘虏敌军一百多人,被朱德誉为“ 青年战术家”。
• 1929年7月上旬,毛泽东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 到闽西养病。粟裕担任其警卫连长。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人物速写
• 粟裕的为人特别无私。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 谦虚,两让司令、“一让元帅” 。1945年10月 ,中央任命粟裕、张鼎丞为苏皖军区正副司令 。粟裕得知后,于当天电呈中央,请求改任副 职。1948年4月,毛泽东调离陈毅,让粟裕任 华野司令员。在粟裕的请求下,陈毅调中野工 作,但仍由陈毅同志兼华野司令员,粟裕任华 野的代司令、代政委。1959年彭德怀落难时, 不愿乘人之危提出平反申诉。
粟裕大将(微党课)
人物速写
• 粟裕与我们特别有渊源。粟裕长期战 斗在浙江大地,是我党红军时期在浙 南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也是杭州的 解放者。
• 粟裕的战功特别大。
人物速写
• 粟裕受的冤屈特别长。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对他 进行了错误批判,会议强加给粟裕的罪名是“反党 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给粟裕正式平反,是 在他去世10年之后。1994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 副主席刘华清和张震,联名发表了题为《追忆粟裕 同志》的文章.文章特别明确指出: “1958年,粟裕 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 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 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粟裕回 忆录》对淮海战役只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