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学导论一、判断题:1.管理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2.管理者做任何活动都必须先明确目标。
(√)3.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4.管理学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具有显著的科学性。
但是,管理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管理本身无法完全量化,故而只是一种不精确的科学。
(√)5.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不是一种艺术。
(×)6.鉴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所以说,迄今为止管理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7.管理既要追求效果,也要追求效率。
前者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后者则是正确地去做事情。
应当说,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
(√) 8.效率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效果是使组织资源的利用成本达到最小化,而效率则是使组织活动实现预定的目的和目标。
(×)9.有人调查合资企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是先进的生产设备,在中国所取得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却无法达到国外的水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的生产工人素质差。
(×)10.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
(√)11.凡是完全或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管理者。
(√)12.一个组织正常的运转需要有两类活动,即管理活动与计划活动。
(×)13.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单项选择:1.___B 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石。
A.决策B.信息c.控制D.创新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行使的是_A__的角色。
A.代表人B.联络者c.发言人D.谈判者2.___C 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A.亚当·斯密B.泰罗B.罗伯特·欧文D.亨利·法约尔3.___D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A.亚当·斯密B.罗伯特,欧文C.亨利·法约尔D.泰罗4.___C 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5.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 C 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6.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总结,认为工人是 B 。
A.经济人B.社会人C.理性人D.复杂人7.斯密认为人是 C 。
A.理性人B.社会人C.经济人8.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这是管理的A 职能。
A.控制B.组织C.领导D.决策9.韦伯认为 B 权威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
A.个人崇拜式B.理性一合法式C.传统式10.在 C 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11.管理者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时所扮演的是 A 。
A.发言人角色B.传播者角色C.联络者角色12.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 B 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A.归纳法.B.试验法C.演绎法13.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D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 .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14.现代管理的中心是:(D )A.决策 B .信息 C.资金 D.人15.管理的载体是:( C )A .管理者B .技术C .组织 D.工作16.管理乃是由管理者通过(B )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A .命令B .协调C.激励 D .求助17. 王超是一家大型软件公司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开发组组长。
为衡量具体项目的进展情况,他提出使用一种两维图,其中一维表示项目所涉及问题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另一维表示研究开发方法本身的先进性(合理性和精确性)。
如图 1-1 所示, R 、 S 、 T 分别代表他们先后开发出来的三大项目。
根据此图,你认为以下哪句话最能确切地反映王超领导的开发组在项目组织管理方面取得成绩的变化情况? ( C )方法先进行图1-1A .效率和效果都下降了B. 效率和效果都上升了先进 落后 大小 问题重要性C.先是效率下降而同时效率提高,再后来是效果不变而效率提高D.先是效率下降而同时效率提高,再后来是效果不变而效率再提高18.某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合格,并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到市场供过于求,这反映出:(D )A.厂家生产有效率,但无效果和效益B.厂家生产既无效率也无效果和效益C.厂家生产有效率,也有效果和效益D.厂家生产有效率也有效果,但无效益19.从发生的时间顺序看,下列四种管理职能的排列方式,哪一种更符合逻辑?(D )A.计划、控制、组织、领导B.计划、领导、组织、控制C.计划、组织、控制、领导D.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0.在组织保证的基础上,管理者必须选择适当的方式,有效地指挥、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效率,于是就产生了(C )职能。
A .计划B .组织C. 领导D. 控制21.下列(C )不属于管理的特性A .综合性B .应用性C .精确性D .艺术性22.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C )A.复杂性B.有效性C.实践性D.精确性23.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联系的( D )属性。
A .生产B .自然c .物质D .社会24.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保健品市场的兴起是由于人们观念变化引起的,这一因素属于外部环境因素中的(C )。
A .经济因素B .技术因素C .社会因素D .政治因素25.某公司以前主要生产塑料制品,经营状况不理想。
后来注意到,影视作品及电视广告中出现的家庭居室多使用各色塑料百叶窗,这种现象渐成时尚。
于是公司推出了各种款式、尺寸、颜色的百叶窗,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
该公司的这一调整是对下列哪种环境要素所作出的何种反应?( C )A. 对技术环境的利用与引导B. 对经济环境的利用与引导C. 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适应D. 对经济环境的适应26.由于国家处于经济萧条时期,从而影响组织的目标,这种环境属于:(A )A .经济环境B .社会文化环境C .政治环境D .国际环境27.一般说来,组织的外部要素是:( D )A .可以控制的B .部分不可控的C .部分可控的D .不可以控制的28.资源分布通常影响工业的布局和不同产业经营的命运,对它的分析属于企业的:(C )A.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B .微观经济环境影响因素C.自然环境因素D.技术环境因素三、多项选择:1.属于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是ABCE 。
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C.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D.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E.企业应采取新型的管理方法2.管理者的信息传播角色具体体现为(AD)A监听者B谈判者C领导者D发言人3.管理者的人际关系角色具体体现为(AC)A联络者B谈判者C领导者D传播者4.下面属于管理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的有:(ABC )A.干部人事制度的变革B.司法的制定并实施C.国家政治重心的转移 D. 道德准则和文化素质D. 经济运行的周期5.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必要条件是:(AC )A. 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B. 有管理者C. 有一致认可的目标D.有各种资源 E. 有机构6.以下属于影响管理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有:(ABC )A.价值观念B.道德准则C.伦理规范D.市场容量E.财政政策7.组织内部的基本要素有:(ABCDE )A.人B.物C.信息D.机构E.目的8.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职能是:(ABCDE )A.计划B.组织C.人员配备D.指导和领导E.控制9.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的要素有:(ABCDE )A.行业B.原材料供应C.产品市场D.政治状况E.社会文化10.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BD )A.科学性B.自然属性C.艺术性D.社会属性E.实践性11.管理的基本特征有:(ABCE )A.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B.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C.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D.管理的核心是决策E.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12.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CE )A.管理组织B.管理技能C.管理活动D.管理经验E.管理过程13.一般一个组织通常被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BDE )A.战略层B.上层C.战术层D.中层E基层四、填空题:1.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把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以被归人三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3.管理者所扮演的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领导人和联络者。
4.管理者所扮演的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5.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干扰对付着、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6.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三个条件是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
7.管理的载体是组织,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的过程,目的是实现既定目标。
8.管理的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表现出来,计划职能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9.人际技能包括对属下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10.“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被称之为概念技能。
11.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
12.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总结,认为工人是社会人。
13.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
14.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_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15.泰罗被称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a)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16.斯密认为人是经济人。
17.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这是管理的控制职能。
18.正式组织以效率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情感为主要标准。
19.巴纳德的理论为后来的“社会系统学派”理论奠定了基础。
20.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21.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
22.罗伯特. 欧文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23.甘特的两大贡献是甘特图和计件奖励工资制度。
24.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生产力)属性和社会(生产关系)属性25.现在人们所普遍公认的管理四项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首要职能是计划。
26.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27.组织的外部一般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自然环境.五、名词解释:1.管理效率管理效率是管理活动的结果,可以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