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生猪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2017年9月修订目录第一部分报告正文第一章总论 (1)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0)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13)第四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17)第五章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24)第六章项目建设目标 (27)第七章项目建设方案 (31)第八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卫生 (33)第九章项目进度计划 (38)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9)第十一章经济评价 (42)第十二章结论和建议 (44)第一章总论一、项目业主概况本项目建设单位为某某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本公司地处某某村。
本公司养殖基地目前年存栏种母猪110头,种公猪2头,年存栏生猪1300头。
建有各类猪舍(种公猪房、孕母猪房、产房、保育房、仔猪房、成品生猪房等)、储粪棚、饲料加工用房、人员生活办公用房等建筑物约2350平方米,有水塔、配套排泄物处理设施(沼气池、无害化处理池、消毒池)等构筑物,有场区内硬化道路、砌石挡墙等附属工程;有防疫设备、设施若干套,有保育床、母猪产床、定位栏、水帘、排风扇等养猪配套机械设备若干;有鱼塘一处,有各类绿化苗木、果树(铁树、桂花树、红枫、毛竹、杜鹃、金桔、茶花、樱桃、罗汉松等)约420株。
基地实行园区内的生态循环,充分利用猪场排泄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
二、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1、项目名称:某某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某某3、建设单位联系人及电话:某某/ 某某4、项目地点:某某村某某山茶园。
有场区内硬化道路、砌石挡墙等附属工程;有防疫设备、设施若干套,有保育床、母猪产床、定位栏、水帘、排风扇等养猪配套机械设备若干;有鱼塘一处,有各类绿化苗木、果树(铁树、桂花树、红枫、毛竹、杜鹃、金桔、茶花、樱桃、罗汉松等)约420株。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新建各类猪舍及相关配套用房、农场工作人员居所等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
2、新建水塔、配套排泄物处理设施(沼气池、无害化处理池、消毒池)等构筑物若干处。
3、场内道路硬化等附属工程。
4、新建鱼塘一处。
5、农场生态绿化。
(三)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期限为17个月,即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
(四)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1、本项目总投资约434万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工程费用约411万元(含场地平整、新建猪舍、配套用房等建筑物、消毒池、水塔、沼气池等构筑物、场内道路硬化等附属工程费用、绿化费用、设备添置费用等)。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约10.8万元(含项目前期费用、保险费等)。
(3)预备费(基本预备费)约13万元。
2、资金来源本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争取国家补助约80万元;2、某某政府拆迁补助资金约210万元;3、建设单位自筹资金144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
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推广农牧结合和排泄物综合利用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县的大多数养猪场基本属于农场主边学边建,未经合理规划,布局不够合理,畜牧业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畜牧业养殖空间和产业发展。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排泄物污染问题必将更加突出。
标准化生猪养殖项目建设,通过养殖场向丘陵荒山种植基地发展,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实现变废为宝,既可增加养殖效益,又可保护生态环境,以期实现良性循环利用。
2、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是应对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严峻形势的需要。
当前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和动物产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从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病、口蹄疫直至高致病性蓝耳病,都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并对生猪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许多地区生猪存栏数锐减,猪肉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价格暴涨。
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规范各项防疫制度,落实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提高生猪疫病防空能力和标准化饲养水平,以点带面起到正面的引导、示范作用,发挥正能量。
3、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畜牧业是衔接种植业和加工业之间的中轴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当前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4、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是提高猪肉类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通过项目实施,建立起一整套饲养管理(包括饲料配方、原料选择、药物使用、疫病控制、无害处理、排泄物处理)的技术规范,按标准生产,有利于提高生猪质量安全,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安全健康生产。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政府重视、政策扶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把促进我省生猪生产发展,有效保障市场猪肉供应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制度、能繁母猪保险制度和财政补贴政策。
扶持发展规模生态养猪,建立的畜禽养殖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引种改良补助,畜牧业污染治理补助等一系列产业化扶持政策,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供政策保障。
2、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某某与某某等县市毗邻,交通方便,生猪及其产品可以直供上述县市以及某某乃至某某等经济发达县市。
近年来,随着生猪品种的改良、规模化程度的提高,饲养水平的进步,养猪效益明显提高;加上某某基本属于丘陵地带,小山坡资源丰富,温湿度适中,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一、国际市场分析从国际市场看,世界肉类总产量仍将以平均每年2%的速度递增,而且牛、羊肉下调,猪肉和禽肉略有增加,可见世界猪肉市场整体是稳中有升。
而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受到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生产、资源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逐渐减少了生猪的养殖与肉制品加工生产。
相比之下,我国猪产品产量大、产品多、劳动力成本低,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可见,在今后的世界猪肉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中,中国所占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大。
二、国内市场分析从国内市场看,我国猪肉人均占有量及猪肉消费延续平稳增长态势,未来消费前景看好。
1、从消费总量上看,我国猪肉消费整体呈稳定增长趋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00-2012年间,我国猪肉消费保持年均2.2%的增长态势。
同时,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猪肉消费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重自2000 年以来均保持在60%以上。
2000~2012年中国猪肉消费量统计2、从消费群体上看,我国城镇居民的猪肉消费量要高于农村居民消费量,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增加对猪肉的需求。
2000~2012年我国居民家庭人均年猪肉购买量:(单位:千克)3、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将加速近年来,疫病的暴发给生猪养殖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不断提高疫病防治水平是生猪生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的猪场选址与布局、良好的饲养管理、严格的防疫措施及疫苗的研究、开发等将会进一步提高生猪疫病防控能力。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将会越来越严格。
保证食品安全,控制兽药残留是生猪养殖行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猪养殖技术将在合理用药、开发生物疫苗、完善食品卫生标准、提高检验检测技术等提高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方面不断发展。
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将成为生猪养殖企业持久发展的生命线。
我国生猪长期以散养为主,目前规模化养殖有一定进展,但生产集中度仍很低。
2008年之前,年出栏50 头以下的散养户出栏生猪占全国生猪出栏总数均在50%以上;2008年年出栏生猪50 头以上的养殖户出栏生猪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比例提升为56%,首次超过一半。
2009 年出栏5 万头以上的养殖户全国仅96 家,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比例仅为0.83%。
2010 年出栏5 万头以上的养殖户全国仅121 家,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比例仅为0.99%。
农业部正式发布的《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年)》明确,标准化规模养殖将是“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
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15 个百分点,其中年出栏500 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将达到50%。
目前我国养殖业迎来规模化发展拐点——以农户为单位的传统养殖模式正在向规模化、工厂化的现代养殖模式悄然转型。
伴随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规模化养殖龙头企业将赢得更多机遇。
4、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养猪业也将快速与世界接轨,完整的猪肉产业链企业将成为主导,集约化养猪生产模式将成为主流,中国养猪业将更加繁荣稳定。
企业大规模一体化经营的模式,将成为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大规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建立完整的品质控制体系,提升生猪的产品质量;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提升企业疫病防控能力;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利于实施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养殖,提升劳动生产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5、在金华本地,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优质猪肉需求量不断增加。
仅本地消费,商品猪缺口约达100万头。
同时,某某地区地处长三角边缘地带,周边有上海、杭州、宁波、温州、苏州、无锡等大城市,猪肉消费市场异常庞大。
特别是外三元商品猪的优质猪肉需求量逐年增加,且到各大城市均在4小时交通圈内,运输方便,实施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前景看好。
第四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本项目地处某某村某某山上,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
此山现为茶叶山,周边有茶园约400亩,水稻田约100亩,远离市区及人员居住区,适合建设养猪场。
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选址较为理想,也符合某某城乡规划要求。
▲图正中小山头茶园即为鲶鱼山本项目拟建区块二、建设条件1、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某某2、水文地质条件某某所在的某某位于某某省中部,某某市某某部,某某盆地东南。
县境东邻某某市,某某县,西接某某县、某某县,北靠某某市、某某区、某某区,南界某某市。
某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16.9℃,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28.8℃。
年均降水1477毫米。
年均日照1964小时。
无霜期228天。
某某地处某某中部,某某盆地东南,南北长59km,东西宽50km。
某某盆地西起某某大溪滩,东至某某夏程里,呈北东走向近“S”形展布,东西长约180km,南北宽一般为10~20km,总面积2980km2,是某某省最大的地堑、半地堑形断陷盆地。
盆地中出露地层为白垩系某某组。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市区地震的特点是强度弱、震级小,根据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属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
本项目区所处地层稳定,有感地震出现频率很低。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某某省建设厅(2001)167号文规定,本区不必进行抗震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