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委政法委综治工作述职报告

县委政法委综治工作述职报告

县委政法委综治工作述职报告县委政法委作为综治成员单位之一,主要是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督促全县各乡镇(场)及县直各部门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20**年,县委政法委扎实履行综治职责,紧紧围绕全市政法综治30件实事,以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为主线,以深入推进平安XX县建设为重点,秉承“社会和谐、大局稳定、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理念,狠抓公共安全、矛盾化解、服务管理、基础运行“四大体系”建设,实现了全县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抓好统筹协调,县委政府对综治工作高度重视。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综治维稳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在领导力量、经费保障以及政策出台等方面,都给予了重点倾斜,支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长足发展。

3月1日的全县政法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胡玖明亲自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六个一”的工作要求。

县委、县政府又先后于5月10日,6月18日、6月28日、8月18日、11月1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政法综治维稳工作。

同时,在其他各项支出严格压缩的情况下,县政府增加政法经费预算1000余万元,对综治经费给予了足额保障。

另外,对政法综治战线的干部在调配和使用上予以统筹考虑、优先安排,配备配强了乡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并全部落实了职级待遇,保证了综治维稳岗位有人干事、愿意干事。

二、履行服务承诺,创优生态滨江新区经济发展环境。

1、派驻专班,全力服务重点项目。

派出专门力量进驻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妥善化解了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引发的阻挠施工、聚众闹事等事件30余起,保证了各项重点任务顺利推进。

2、联系重点企业,扎实开展服务经济“十项承诺”活动。

县委政法委组织干部深入10家联系企业开展走访座谈,实地解决企业疑难问题7件。

县法院走访商贸、流通、服务行业40余家,落实涉企案件诉讼费用减免5件;县检察院开展了“42111”工程。

正、副检察长各联系4个乡镇、2个企业、1个重点工程项目、1所学校、为移民村办1件实事、联系10名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积极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

县公安局开展了服务企业发展“春风行动”,全局副科级以上干部与38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包点对接,挂牌保护,及时化解治安维稳问题23件,侦破打假案件5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0万元;县司法局组织律师、法律援助人员、人民调解员深入金龙公司、电力公司、绿源水电公司等企业走访调研,采取发资料、送书刊等方式开展法律宣传活动,现场为企业解决法律问题22 件,为企业职工答疑释惑、提供法律咨询600余次。

3、保卫重点活动,努力维护敏感期社会稳定。

在子胥湖、苏酒集团等重大项目开工、十八届三中全会、全省“两会”等重大活动、重要节日、重要会议期间,县政法机关全警动员,周密安排,实现了安全无事故的目标。

三、深化平安建设,努力推动平安创建工作提档升级。

1、着眼于“多方参与”,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按照”行政+市场+社会”共建的模式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强化单位内部安保,县人民医院、县实验中学等单位对大门进行了整修,并强化了门卫值班备勤。

二是由县政府出资,投入901万元,在城区街面、乡镇重要路口,边界重点路段新安装 150套a类探头、9套治安卡口和2套电子警察,城区各企业单位及公共场所监控系统达到2000套。

乡镇集镇已建成高清视频监控探头105套,实现乡镇公共街道全覆盖,部分乡镇覆盖到了重点村道。

三是运用市场的手段,在城区商铺、门面推进联网报警系统建设。

先后引进湖北国安和安泰技防两家技防公司参与竞争,目前两家公司已发展商户70余家。

四是充分发挥群众联防力量,在农村开展不定期治安巡逻500余次,发展电话联防2万户。

通过三方共建,形成了”地面+天空,专业+义务,土办法+高科技”相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2、着眼于“以打促防”,深入开展严打斗争。

政法机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多措并举,打出了声威,打出了实效。

县公安局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271人,刑拘155人,提请逮捕165人,移送起诉136人;查处行政案件违法人员1187人,其中罚款889人,治安拘留236人,警告62人。

县检察院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案件123件184人,审查后已批准逮捕85件129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174件265人,审查后提起公诉132件193人,有罪判决率 100%。

县法院突出打击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两抢一盗”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刑事犯罪,共办理此类案件63件82人;突出打击流动性团伙性跨区域性犯罪,办理此类案件27件94人;另调解或裁决民商事案件5052件,执结440件案值达3690余万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3、着眼于“以整促改”,大力开展重点整治。

对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消防、民用爆炸品、冶金等9大行业和领域,组织开展检查执法行动41次,出动执法人员190余人次,检查企业235次,发现隐患1300余处,发整改通知书350份,责令停产整顿72处,停电停民爆物资37家,拆除违法建筑8处,暂扣非法采矿设备18台(件),拆除机械设备62件,处罚企业14家,移送案件1起,处罚责任人9人。

大力进行网吧整治,对消防设施不到位的7家网吧进行停业整顿。

检查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经营场所87家次,下达整改通知书3份,立案查处5起,净化了校园周边文化环境。

4、着眼于治疗管控,以”五应五必”模式强化精神病人管理。

县政府出台了《XX县精神病人治疗管理暂行办法》,拨付50万元精神病人救助基金,在县残联成立了精神病人治疗管控办公室,形成了五应五必的精神病人治疗管控模式。

一是”应排必排”。

滚动排查、摸清底数。

二是”应助必助”。

按患病程度分级管理,分别给予强制入院治疗、建议入院治疗、在家看护服药和一般关注四种救助方式。

三是”应治必治”。

设立50万元基金,对精神病人救助采用1+3模式,即病人食宿由合作医院免费提供,治疗费用做到”三个一部分”,即先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报销一部分,再从民政部门开通的大病救助中解决一部分,剩余部分由县残联从精神康复基金中对医院进行结算。

四是”应控必控”。

将管控责任分解到县、乡、村,充分发挥家庭、邻里对精神病人的管控作用。

五是”应访必访”。

对治疗后的病人定期进行回访,并进行动态管理,防止情况恶化,做到”随走访、随分类、随治疗”。

全县累计免费药物救助330人,大柳、南化、茶店、梅铺等乡镇的 78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在协作医院接受了救助治疗,累计回访1100余人次,全年未发生精神病人恶性肇事肇祸事件。

5、着眼于“就地消化”,充分发挥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矛盾吸附功能。

在三有(有址说事、有人办事、有章理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实现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常态化、规范化运行,着力构建”党政主导、多方参与、责任明确、配合有力、能啃硬骨头”的矛盾联调联处机制。

一是全员参与。

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轮流在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值周,重大事项交由党委会集体研究,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职人员常态抓、所有干部一起抓”的社会管理格局。

二是充分授权。

群众上访在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统一调查核实,党委、政府做出的最终决定都由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统一反馈、发布。

实现“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

三是整合资源。

将信访、综治、司法等部门资源整合到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矛盾化解平台。

四是提能增效。

选派素质优、责任心强的干部到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任职,日常工作中所需的经费给予全力支持。

全县20个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联调联处功能正逐步显现,矛盾”就地消化率”显著提高。

6、着眼于“便民利民”,网格管理进一步深化。

启动了县网格监管中心、兴郧社区办公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109个网格基本实现了“一格一员,定人定岗”,建立了网格员晨会、信息采集、管理考核等制度。

网格员结合自身岗位,大力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当好“神经末梢”,实现了“五进”网格。

一是“四城联创”进网格。

网格员开展大规模集中行动30余次,清理小广告、牛皮癣、卫生死角12000余处,有力捍卫了创卫成果。

二是综治维稳进网格。

网格员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上报了包括郧阳桥栏杆被风吹倒,小石桥瓷砖脱落、中岭一小区地陷等安全隐患700余起。

由社区民警带领,开展夜间治安巡逻xx年4月专职民警进驻社区以来,我县社区见警率显著提高,社区出警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群众办理警务相关事项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社区内可防性案件下降18%,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

8、着眼于“积小成大”,推进11类平安细胞创建工程。

在全县20个乡镇场、100余家县直单位开展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医院、平安校园等11类平安细胞创建,基本将全县所有区域、所有单位、所有个人纳入平安创建范围。

针对县直单位制订了“一提两评争优胜”创建方案,由各系统工委进行初评,初评优胜者报县综治办复评。

每一类平安细胞创建都明确有牵头单位和责任人。

一年来,县综治办共召开5次协调会,对11类平安细胞创建进行督导落实,开展各类整创活动80余起。

9、着眼于“中立快捷”,”五个转变”规范第三方专业调委会建设。

在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诉前调解,将人民调解、诉前调解与保险理赔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定点调解、居中调停、全程公开、理法融合的疑难纠纷调解新模式,实现了从”临时灭火”到”专业诊疗”的转变,从”室外调解”到”室内调解”的转变,从”部门主导”到”居中调停”的转变,从”繁琐漫长”到”简便快捷”的转变,从”生硬说理”向”理法融合”的转变,提高了疑难矛盾纠纷的化解效率,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年来,XX县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已调解各类疑难纠纷150余起,涉医涉校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显著减少,专业调委会已逐渐成为促进XX县社会和谐的”减震器”和”稳压器”,其运行模式被《十堰政法》、《荆楚网》、《楚天法治》、《十堰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

10、着眼于“与时俱进”,三项措施提高科技应用能力。

一是对接新媒体。

先后开通了平安XX县网、XX县公安局、XX县司法行政网等官方网站,开通平安XX县官方微博和平安郧阳官方微博。

发布政法综治动态1000余条,官方微博发布各类提示性信息800余条。

大大增强了平安创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明显提高。

二是设立网上办公办案平台。

县政法委开通网上公文交换站,在20个乡镇场,40余家县综治成员单位开通了矛盾纠纷化解系统;县公安局建成110应急指挥中心;县法院建成以审判流程管理为核心,涵盖审判、政务、信息服务、电子档案等内容的网上办案平台。

三是拓展网上便民服务渠道。

县政法委建立了政法综治维稳、网格员、网评员等qq群,网格员在各自辖区网格内建立了108个便民服务qq群,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与“格格”开展互动交流,了解最新的惠民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