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编号:DL-选3-006《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
2. 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
3.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怎样的节奏。
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阶段,理解其内涵。
5.理解人文景观建设和风土民情与自然的关系。
6.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重点难点】1.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2.以情观景【学法指导】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对抗质疑等【知识链接】知识点一选择观赏位置1.距离2.角度画中游”的佳境。
知识点二把握观赏时机知识点三抓住景观特色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⑮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⑯________,以及景观的⑰________________或者⑱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⑲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⑳________、发展、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并突出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________,用“虽由人作,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知识点五以情观景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________________。
4.登山涉水,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一、选择观赏位置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效果。
通过下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位置的一般规律。
【典例剖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二所示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
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四地,可能见到这种景观的是________地。
(2)观赏该景观时,为了获得特定的形态美感,从旅游景观欣赏的角度看,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③(2)选择观赏位置(距离或角度或观赏点)【思路剖析】此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景观的欣赏。
该景观为风蚀景观,一般分布在风力作用显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内,故选③地;风蚀景观一般具有一定的造型,观赏时关键在于选择观赏位置。
二、抓住景观特色1.不同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
(1)自然景观——山有山景的特点,水有水景的特点,在欣赏时就应先了解它们的特点,如游泰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就要抓住它们的特点“雄、奇、险、秀、幽”。
(2)人文景观——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体,因此要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2.欣赏园林景观要抓住园林的建筑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要抓住园林的特点,就要了解园林的构景手法,这是园林欣赏的基础。
【典例剖析2】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青藏高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新热区。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是什么?(2)旅游者进入青藏地区有多条线路。
试比较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沿途自然景观和旅游观赏视角的主要差异,完成下表。
【答案】(1)原始的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文化(藏传佛教、民族风情)。
(2)①高山深谷②湖泊、河源风光③以原始森林景观为主(森林、草原垂直分异景观)④以平视为主。
(3)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思路剖析】(1)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个方面列举。
(2)川藏公路途经横断山区,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有多种植被景观;青藏铁路途经青藏高原,是著名的高原湖区及大河源头;青藏高原地势起伏和缓,视野开阔,景观欣赏宜平视。
(3)对地方文化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促进相互了解以及加强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等方面回答。
【基础达标】1.下图是桂林的梯田(左图)和月亮山(右图),如果要比较好地观赏它们,最佳方位是( )①梯田:宜在适当的位置俯瞰②月亮山:应在视野开阔的近点平视③均宜在适宜的距离内平视④均应选择观赏位置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关于自然景观的观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冬季欣赏B.庐山最宜冬季欣赏C.钱塘江大潮的欣赏,宜选择8月18日D.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3.为抓住景观特色要做到( )①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②确定旅游路线③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④了解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⑤保持一定的观赏节奏⑥综合感受⑦移情于景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②⑤⑥⑦4.清朝某画家的诗中写到:“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
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
”诗中反映了旅游资源的欣赏要求是( )A.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B.抓住景观的特点C.把握观赏时机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5.园林建筑中常用墙、廊、树篱等把景区分为层次丰富的各部分,这种构景手法是( ) A.借景B.框景C.隔景D.障景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1年5月5日,记者从黄山市旅委获悉,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该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8.71万人次,同比增长46.85%;实现旅游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44.46%。
材料2:“黄山在全国的位置图”。
材料3:黄山雄踞于安徽南部,号称五百里黄山。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目录,2000年被评为AAAA级旅游区,已成为全人类的瑰宝。
(1)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天气应如何选择?(2)黄山四绝之一是“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3)听松涛、看云海、赏怪石、浴温泉,从不同侧面体会黄山之美,这属于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中的________,是旅游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拓展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是( )①到庐山旅游,最好在外围仰视②到庐山旅游,在山中观赏无多大意义③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④观赏位置的不同,会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美丽的景观。
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2~3题。
2.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C.以情观景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3.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A.平视B.俯视C.远眺D.仰视苏东坡说,西湖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
西湖有着千姿百态的美感,如何领略杭州西湖的美景、神韵、风情?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观赏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景观,选择的最佳时机应是( )A.农历初一的夜晚B.农历十五的白天C.农历十五的夜晚D.农历初一的白天5.观赏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景观的最佳季节是( )A.深秋B.盛夏C.隆冬D.初春6.有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欣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能够对游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B.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不同,但园林建筑风格却相同C.我国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D.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和谐生美”体现了两者统一的自然观。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在观赏苏州园林的过程中,能满足观赏者感官和心理需要最重要的条件是( ) A.掌握丰富的知识B.把握适当的时机C.保持一定的节奏D.站在一定的高度二、综合题9.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下列旅游景观应如何欣赏,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置身其中近观的是__________。
(填A、B、C、D代号,下同)(2)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的是________。
(3)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天气的是______________。
(4)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的是____________。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五台山的寺庙同北方其他寺庙一样,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
这种设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第(1)题中的意境的是( )(3)大理三塔建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而且是建在山麓湖边小山的脊线上。
这种建造手法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图中不同的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共同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布局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参考答案】[知识链接]①远观②近观③仰视④俯瞰⑤远眺⑥低临水面⑦特定观赏点⑧乘船(筏)沿水路⑨夏秋⑩夏⑪丰富并富有变化⑫雨过天晴⑬日出日落⑭特定的时间⑮景观特色⑯原理⑰美学价值⑱历史文化价值⑲节奏韵律⑳序幕高潮因势得体自然美自然宛自天开自然综合感受发挥想象情景交融求质求真[基础达标]1. C2. D3. A4. D5. C6. (1)阴雨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