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海权论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马汉的作品被公认为“比一支联合舰队更为强大有力”。
评论家形容马汉:“超级战舰都是他的儿女,十六英寸口径巨炮的怒吼只不过是他呼声的回音”。
美国总统罗斯福称马汉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与《论语》、《君主论》、《资本论》或《物种起源》这些经典巨著一样,马汉和他的海权思想改变了世界。
《海权论》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具燃烧性”的理论思想,马汉在建立现代海军的成就上,比全世界任何一个人的贡献都大。
就历史著作来讲,恐怕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海权论》这样对世界历史发生如此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其海权理论著作被誉为“海军的《圣经》”。
他把海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对美国海军建设和对外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体来说,这一理论成为推动十九世纪末及二十世纪初美国海外扩张的理论基础,并为以后美国历届政府推行对外政策和制订战争计划、谋求世界霸权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指导作用。
例如他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峡附近的水域,再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进一步与列强共同利用东南亚与中国的海洋利益。
马汉同其他人一样,其言论充满着强烈的帝国扩张主义色彩,直接为美国国家利益及战略考虑服务。
他认为,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应该同寻求战领国外市场的机会相结合,美国的剩余产品要跨越新的“边疆”——海洋——寻求市场,这种经济扩张过程必然会导致国家间冲突甚至战争,因此,美国应该拥有强大的海军作为其海外扩张的保证。
他的“海权”理论顺应并推动了美国国内谋求占领海外经济市场、寻找商业机会的扩张战略的需要。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是以马汉理论为基础。
直到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部署都以马汉理论为原形。
马汉把海权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而且该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政治、外交紧密联系,对美国海军和美国对外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一种扩张战略而言,它尽量避免走穷兵黩武之路,使国家利益不会顾此失彼,可以说是一种成熟的战略。
例如“对于美国面临任何军事危险的最佳迎击区是美国本土之外,也就是海上。
对海上战争做好准备———既准备好迎击来自海上的进攻,也准备好发动海上攻势———就是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有备无患。
”在马汉去世后的几十年里(也包括现在),美国海军一直沿着“进攻性”的方向发展。
它把大型航母作为编队的核心,加以巡洋舰、驱逐舰等舰艇的支援,实现了强大的对舰、对空和对地攻击能力,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找到了狼牙棒。
以至于海外出现了什么“不好”的苗头时,美国总统会首先考虑哪个航母编队距该地最近。
在对拉美问题上,马汉坚持门罗主义,并通过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和海军实力,提出了一些见解,其中很多内容成为现实。
当然,马汉有关海洋的理论,包含着浓厚的强权色彩与逻辑,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还透射了对于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溢美之辞,公开宣扬“强权即公理”的丛林规则,这其中有我们必须加以唾弃的一些思想。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马汉的外交思想散发出弱肉强食的“丛林主义”味道。
在他眼里,据有战略位置的弱小主权国家理应成为强国的海外殖民地;某些国家的“门户”不仅要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开放”,还要在思想上“开放”,乃至完全被纳入西方体系。
为此,甚至不惜诉诸武力。
尽管其分析惊人地正确,然而,这毕竟是强权盛行时代的冠冕堂皇的强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