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消化性溃疡优秀课件

关于消化性溃疡优秀课件

(GU);3:1 DU好发于青壮年,GU中老年人多见,约晚
十年 秋冬,冬春之交好发;南方发病率大于北方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为多病因疾病,发病机制 未完全明了,但
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胃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削弱
是PU发生的重要因素
天平学说
正常胃体
胃体小弯黏 膜皱襞比较 平滑。胃体 前、后壁的 黏膜皱襞呈 分叉状。胃 体大弯黏膜 皱襞较粗而 多,常呈脑 回。
贲门在食管与胃连接处,淡红色的食管黏膜 与橘红色的胃黏膜形成明显的分界线,两者 互相交错,构成齿状线
胃窦的黏膜皱襞容易因充气而消失,故胃 镜下表现为光润平滑。幽门呈圆形,常处 于收缩关闭状态,也可呈松弛开放状态。
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现代理念
没有胃酸就没有溃疡; 没有Hp就没有溃疡复发; 一个健康的黏膜屏障就不会有溃
但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 所谓的消化性溃疡,就是指胃及十二指 肠溃疡
消化道溃疡的分类
由于溃疡多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又称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DU) 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
流行病学
常见病,多发病,全球性分布 男性多于女性 十二指肠溃疡(DU)多于胃溃疡
1.慢性经过 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2.周期性发作 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
秋冬,冬春发作,天气转暖缓解 3.节律性上腹疼
GU多于餐后1h痛---餐后痛。 DU为饥饿疼,进食缓解,有夜疼.
症状
1.上腹痛---主要症状
部位 上中腹, 剑下或偏右。 性质 钝痛、灼痛、胀痛、少数不疼, 偶有剧痛, 或
溃疡的自然病程,使溃疡的复发率降至 5%以下。当前不少学者提出“HP感染慢性胃炎-溃疡形成”,认为“没有HP, 就没有溃疡”的观念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病理
一 部位与数目
GU 胃窦和胃体交界处,小弯,胃角附近 后壁多于前壁;
DU 球部,少数球后,前壁多见 ; 对吻溃疡:球部前、后壁各见一溃疡; 吻合口溃疡 多发于不耐酸的肠侧。
数目 多数单发,少数多发
二、 大小及形态
大小: DU d<1cm; GU d<2cm
少数 d>2cm
d>3-4cm
形状: 圆形或椭圆型;少数为线样或霜降样
三 、 深度
浅者累及黏膜肌层, 深者达肌层,甚至浆膜 层,少数穿破浆膜层而穿孔. 边缘光滑,底部洁 净,附灰白或灰黄苔。
活动性溃疡:
溃疡周围常有炎症、水肿,底覆厚苔。侵犯血 管时引起出血,穿破浆膜层时引起穿孔。
关于消化性溃疡优 秀课件
这么多好吃的, 不吃白不吃!
啊哈!可以开 动了****
真好喝!
哎哟!我肚 子痛,恶心, 吐酸水,一 点胃口都没 有!为什么! 老天太不公 平了
消 化 系 统 全 貌
1.组成 消化管 消化腺
2.分部 上消化道:口腔到十 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1胃底2贲门3胃体4胃大弯5胃肌层6幽门窦7幽门管8幽门 9十二指肠上部10角切迹11胃小弯12贲门13食管腹部
DU为上腹偏右局限性压疼. 少数因贫血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 并发梗阻或出血时有相应体征
三 特殊 3. 复合溃疡(5%) 5. 幽门管溃疡 7. 食管溃疡
2. 老年人溃疡 4. 球后溃疡 6. 巨大溃疡 8. 吻合口溃疡
溃疡病的临床特点
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长期性;周期 性;节律性 ;
饥饿样不适感 持续时间 约半小时, 1-2小时 或更长 诱因 精神刺激,过度劳累,饮食不慎,气候变化,进食,饥饿 缓解办法
2 其他症状
全身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 失眠,多梦,心慌,闷气;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多汗,缓脉
消化道表现: 饱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 呕吐, 流涎等。
二 体征
缓解期无症状 发作期 : GU上中腹或剑突下压疼,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PU)
消化性溃疡的定义:
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 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
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得名。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 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
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消化 液所消化(自身消化)造成的溃疡,除 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外,也可发生在食管 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Meckel 憩室内。
溃疡愈合期:
周围黏膜炎症、水肿消退,边缘上皮细胞增生 覆盖溃疡面,底部肉芽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 瘢痕收缩周围黏膜皱襞集中。
四 愈合
一般4-8周, 短者2-3周, 长者12周以上.
多次复发或破坏过多, 愈合后可留下瘢痕, 瘢痕收缩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引起病变部 位畸形和幽门梗阻.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NO acid,NO ulcer NO HP, NO ulcer
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因素
早在1910年就有人提出 “无酸就无溃疡”, 这是人类与PU作斗争90余年来的经典总结。 胃酸是由壁细胞分泌的,约10亿壁细胞分泌盐 酸23-25mmol/h,胃液PH为1.3-1.8。胃蛋白 酶是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转变 而来,它的生物活性取决于胃液PH,当PH升 高到4时,胃蛋白酶就失去活性。抑制胃酸的 分泌或中和多余的胃酸可促进溃疡的愈合,因
疡形成。
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因素与损伤因 素失调是PU主要原因。当损伤因素增强 和(或)保护因素削弱时就可发生溃疡。
胃黏膜损害因素增强
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过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形成十二指溃疡重要
因素 药物因素(NSAID) 神经精神因素 遗传、环境等其他危险因素
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
黏膜屏障与黏液/碳酸盐屏障 黏膜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的更新 前列腺素分泌减少 表皮生长因子分泌低下 生长抑素
此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因素。
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抑制机制缺陷
胃窦正常泌酸机制
PH<2.5
胃窦G细胞
促胃液素
壁细胞泌酸
H+刺激
十二指肠S细胞
释放促胰液素
食糜
胆囊收缩素
肠抑胃肽
血管活性肠肽
在发现HP之前,PU治疗后约80%病人 一年后溃疡复发。DU及GU HP检出率分 别在90%及80%以上。HP的根除可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