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无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比较

山东无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比较

山东无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比较无棣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接壤,距北京仅有290公里,因此无棣方言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总体差异不是很大,如没有塞音韵尾,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除了这些相同点,二者在个别声母、韵母和声调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主要从声母和韵母两方面对二者加以比较,声调方面拟另文详述。

一、声母的比较(一)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字,普通话除庄组的小部分读[ts]、[ts‘]、[s]以外,其余大部分读[t]、[t]、[];而普通话读[t]、[t‘]、[]声母的字,在无棣方言中有一部分也读为[ts]、[ts‘]、[s]。

下面先分类列举这些字及其在中古的音韵地位,然后总结其规律。

1.在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铡(山开二入黠庄)①闸(咸开二入洽崇)渣(假开二平麻庄)栅(梗开二入麦初)斋(蟹来二平皆庄)诈(假开二去祃庄)站(咸开二去陷知)摘(梗开二入麦知)找(效开二上巧庄)债(蟹开二去卦庄)争(梗开二平耕庄)挣(梗开二去诤庄)睁(梗开二平耕庄)窄(梗开二入陌庄)宅(梗开二入陌澄)枝(止开三平支章)芝(止开三平之章)择菜(梗开二入陌澄)蘸(咸开二去陷庄)笊(效开二去效庄)纸(止开三上纸章)指(止开三上旨章)趾(止开三上止章)侧歪(曾开三入职庄)寨(蟹开二去夬崇)翟(梗开二入陌澄)乍(假开二去祃崇)通过比较、分析以上在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字,我们可以发现下面几条规律:(1)普通话中读[tai]的字(如“摘、债、窄、宅、择”)在无棣方言中一律读为[tsai]。

(2)普通话中读[tan]的字只有“站”和“蘸”在无棣方言中读为[tan],它们分别属于中古的“知母陷韵开口二等去声”和“庄母陷韵开口二等去声”;其他和普通话中一样,也读[tan]的字的音韵地位与此二者皆不同。

(3)普通话中读[tA]的字(如“炸、铡、闸、栅、渣”)在无棣方言中一律读为[tsA]。

(4)普通话中读[tɑu]的字,只有“找”和“笊”在无棣方言中读为[tsɑu],它们在中古都属于庄母字;其他在普通话与无棣方言中通读[tɑu]的字皆不属于庄母,如:赵,澄母;照,章母;着,知母。

(5)普通话中读[t]的字,只有“争”“挣”“睁”三个字在无棣方言中读为[ts],它们在中古皆属庄母字,其他在普通话与无棣方言中通读[t]的字都不是庄母字,如:蒸,章母;正,章母;郑,澄母;政,章母。

(6)普通话中读[t]音的字,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有“支、枝、只、芝、之、纸、指、趾、址、止”。

它们在中古的音韵地位分别为:支、枝、只(章母支韵开口三等平声),芝、之(章母之部三等平声),纸(章母纸部开口三等上声),趾、址、止(章母止部开口三等上声),指(章母旨部开口三等上声)。

中古与“支、枝、只”“ 纸”“ 指”“ 趾、址、止”读音分别相同的字还有“肢、卮、栀、祉”“咫、轵、枳”“旨、恉”“芷、阯”,因为这些字在无棣方言中没有或极少见,不易判断其在无棣方言中的读音,故暂不讨论。

经过分析、归纳我们可以发现,普通话中读[t]而无棣方言中读为[ts]的字在中古都属于章母字,韵母分属于之部、止部、支部、纸部、旨部,即都是止摄。

但是否中古属于章母止摄并且在普通话中读[t]的字在无棣方言中都读为[ts]呢?不是的。

如“志、置、痔、帜、至”等去声字在中古也是章母止摄,但它们在无棣方言中和普通话一样,也读为[t]。

因此我们上面的规律可以修正为:普通话中读[t]的阴平字、阳平字和上声字如果在无棣方言中读为[ts],那么这些字肯定是中古的章母止摄字。

(7)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为[ts]的字一定都属于中古的开口韵,即现在的开口呼和齐齿呼。

2.在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叉(假开二平麻初)出差(蟹开二平佳初)炒(效开二上巧初)差错(假开二平麻初)钗(蟹开二平佳初)吵(效开二上巧初)插(咸开二入洽初)拆(梗开二入陌澄)衬(臻开二去震初)茶(假开二平麻澄)豺(蟹开二平皆崇)翅(止开三去置书)搽(假开二平麻澄)柴(蟹开二平佳崇)愁(流开三去尤崇)茬(假开二平麻澄)谗(咸开二平咸崇)瞅(流开三平尤崇)察(山开二入黠初)铲(山开二上产初)孱(山开二平山崇)杈(假开二去祃初)产(山开二上产生)诧(假开二去祃初)查(假开二去麻崇)通过比较、分析以上在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字,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1)普通话中声母读[t‘ɑu]的字,只有“吵”和“炒”在无棣方言中读[ts‘ɑu],它们两个都是上声字;其它声调的[t‘ɑu]音字在无棣方言中也读[t‘ɑu],如“超、抄、朝、嘲”。

(2)普通话中读[t‘A]的字在无棣方言中皆读为[ts‘A]。

(3)普通话中读[t‘ai]的字(如“出差、钗、拆、柴、豺”)在无棣方言中一律读为[ts‘ai]。

(4)普通话中读[t‘an]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an]的字有“产”“谗”“孱”,它们在中古都属于开口二等字。

属于中古开口三等字在普通话中读[t‘an]的字(如“缠、婵、阐、颤”)在无棣方言中也读[t‘an]。

其它一些属于中古开口二等在普通话中读[t‘an]的字(如“忏、潺、羼、巉”)在无棣方言中没有或极少见,不易判断其读音,故暂不讨论。

(5)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字都是中古的开口韵,即现在的开口呼和齐齿呼。

3.在普通话中声母读[]而在无棣方言中读[s]的:沙(假开二平麻生)生(梗开二平庚生)视(止开三去至禅)纱(假开二平麻生)牲(梗开二平庚生)是(止开三上纸禅)砂(假开二平麻生)甥(梗开二平庚生)柿(止开三上止崇)杀(山开二入黠生)省(梗开二上梗生)士(止开三上止崇)厦(假开二去祃生)师(止开三上止崇)事(止开三去志崇)狮(止开三上止崇)虱(臻开三入栉生)试(止开三去志书)驶(止开三上止生)史(止开三上止生)市(止开三上止禅)始(止开三上止书)通过对普通话中声母读[]而在无棣方言中读为[s]的字读音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1)普通话中读[A]的字,除上声的“傻”外,见于无棣方言的一律读为[sA]。

(2)普通话中读[]而在无棣方言中读为[s]的字(如“生、牲、甥”)在中古都属于生母,其它不属于生母、在普通话中读[]的字(如“升——书母、声——书母、绳——船母、剩——船母、胜——书母”)在无棣方言中也读为[]。

(3)普通话中读[]而在无棣方言中读[s]的字,在中古分别属于生母、禅母、书母、崇母、船母,与无棣方言中也读[]的字没有什么区别;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无棣方言中读[s]的字在中古都属于止摄,而读[]的字则有不同的来源,如:湿,深摄书母;失,臻摄书母;十,深摄禅母;实,臻摄船母;食,曾摄船母;石,梗摄禅母;世,蟹摄书母;誓,蟹摄禅母;室,臻摄书母;式,曾摄书母。

(二)普通话中声母是[]的几个字在无棣方言中是零声母字,如:褥([u]——[y])、软([uan]——[yan])、揉([ou]——[iou])。

褥(通合三入烛日),中古与“褥”读音相同的“缛、蓐”在无棣方言中不读[y]。

软(山合三上狝日),中古与“软”同音的“蝡”在无棣方言中不见。

揉(流开三平尤日),中古与“揉”同音的“柔”在无棣方言中不读[iou],“輮”则不见于无棣方言。

“褥”“软”“揉”在中古都是日母字,在无棣方言中变成了零声母,由于字数太少,尚无法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普通话中的合口零声母字在无棣方言中都有唇齿音声母[v]。

如:文([un]——[vn])、无([u]——[vu])、物([u]——[vu])、晚([uan]——[van])、万([uan]——[van])、未([uei]——[vei]),这些字都是中古的微母字。

(四)有些普通话中开口呼的零声母字在无棣方言中有舌根鼻音声母[]。

如:挨打([ai]——[ai])、袄([au]——[au])、安([an]——[an])、藕([ou]——[ou])、鹅([]——[])等。

(五)少数普通话中的开口零声母字在无棣方言中有[i]介音,是齐齿零声母。

如:紧挨着([ai]——[iai])、矮([ai]——[iai])、昂([ɑ]——[iɑ])。

(六)无棣方言中声母与普通话不同的还有几个字,它们字数比较少且不成系统,难以总结出其规律,兹列举如下:嫩([nn]——[lun])堆([tuei]——[tsuei])俊([tyn]——[tsun])捆([k‘un]——[t‘yn])殊([‘u]——[t‘u])淆([iɑu]——[iɑu])帚([tou]——[t’u])箕([ti]——[ti])俗([su]——[])胳膊([pei]——[p‘ei])尾巴([uei]——[i])二、韵母的比较(一)北京话中有些读[ti]和[i]的字在无棣方言中读[tiai]和[iai]。

现将这些字及其在中古的音韵地位列举如下:解开(蟹开二上蟹见)鞋(蟹开二平佳匣)蟹(蟹开二上蟹佳)街(蟹开二平佳见)械(蟹开二去怪匣)懈(蟹开二去卦见)介(蟹开二去怪见)界(蟹开二去怪见)芥(蟹开二去怪见)疥(蟹开二去怪见)届(蟹开二去怪见)戒(蟹开二去怪见)诫(蟹开二去怪见)押解(蟹开二去卦见)邂(蟹开二去卦匣)皆(蟹开二平皆见)这些字在中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属于蟹摄开口二等字。

其他的在北京话中读[ti]和[i]而不属于中古蟹摄开口二等字,如:接(咸摄开口三等)、揭(山摄开口三等)、截(山摄开口四等)、姐(假摄开口三等)、卸(山摄开口三等)。

在无棣方言中也读为[ti]或[i]。

(二)北京话中有些读[k]和[x]的字在无棣方言中读[kuo]和[xuo]。

现将这几个字及其在中古的音韵地位列举如下:胳(宕开一入铎见)凑合(咸开一入曷匣)割(山开一入曷见)盒(咸开一入曷匣)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入声字,但其他很多现在北京话中读[k]和[x]的原入声字在无棣方言中也读为[k]或[x],因此这不能算是一条规律。

由于它们的字数较少,尚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所在。

另外,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无棣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之处就是“过”在无棣方言中读为[k],其韵母变化方向正好与以上几个字相反。

(三)北京话中有些读[t]、[k]和[k‘]的字在无棣方言中分别读作[tei]、[kei]和[k‘ei]。

现将其列举如下:得([t]-[tei])(曾开一入德端)德([t]-[tei])(曾开一入德端)隔([k]-[kei])(梗开二入麦见)刻字([k‘]-[k‘ei])(曾开一入德溪)客([k‘]-[k‘ei])(梗开二入陌溪)这几个字在中古都是入声字,但同上面第(二)点一样,尚不能发现较为严格的更具概括力的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