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及理论的演进
韩非子——中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的原则对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行政 管理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条法则: 法——“约定性的规范” 势——“权势”、“权威”、“权力” 术——“言”、“行”
14
一个没有传统文化观的民族, 一个没有历史自信心的民族, 一个没有道德责任感的民族, 一个没有坚忍不拔志的民族, 就是一个等待被灭亡的民族。 ——引自《呼唤企业家心的回归》,P3。
4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
《论语》、《大学》、《中庸》、《荀子》 等中国大量儒家代表作中蕴涵着极为丰富 和深刻的管理思想。
5
《论语》: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理,有耻且格。
《论语·里仁》:福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去也。”
《荀子·君道篇》: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其人载其事而各得 其所宜。 ——授权准则
10
有人用16个字概括儒家管理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推崇道德, 提倡诚信, 以人为本, 注重和谐。
(德是根本,诚信是获利的条件。)
11
丰田公司价值观
•
天地
人
•
知
仁
•
勇
12
(二)道家的管理思想
—老子的智慧是人类的智 慧。
➢ 英国天才的数学家、发明家和科学管 理的先驱者。
➢ 他最著名的发明是在1822年制造了 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机械计算机——差分 机。
20
➢ 巴贝奇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分工的思想, 分析了分工能提高效率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
➢ (1)节省了学习所需要的时间。生产中包含的 不同工序越多,则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假如一 个工人不要做所有的工序,只是做其中的少数 工序,就需要少量的学习时间。 (2)节省了学习期间所耗费的材料。因为在 学习中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材料,劳动分工后, 需要学习的时间减少了,所耗费的材料也相应 减少了。
18
• 他认为分工在管理上对于提高劳动生产 率有三个好处:
• (1)提高了每个工人的技巧和劳动熟练 程度;
• (2)节约了从一种工作向另一种工作转 换所浪费的时间;
• (3)可以使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人经 常改革劳动工具和发明机器。
19
• 2.查尔斯 ·巴贝奇(Charles Babbage, 1792-1871)
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霸王》 “争天下者,必先争于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勿代马走,使尽其力,勿代鸟飞,使弊其翼;
8
《孟子》: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荀子》: 义立而王,信立而霸。
9
《荀子·解蔽篇》: 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 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 将管理活动和具体技能区别开来。
2
管理学理论框架
(1930年 以பைடு நூலகம்)
(1930~45年)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
科学管理
人际关系理论
一般管理
个体行为理论
行政管理
团体行为理论
组织行为理论
(1945-1980)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 人类行为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技术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权变管理学派
17
• 亚当•斯密分析了国家的财富和分工 的关系亦即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他认 为一个国家的财富的多少,取决于这个 国家的国民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
• 而劳动的数量又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参加劳动人数的多少,二是劳动生 产率的高低,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又取 决于个人的能力和技巧(技术),而技 巧又取决于在生产上的分工。
• (6)重复统一操作,技术熟练,工作较 快。
➢(7)注意力集中于单一作业,便于改进 工具和机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 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古去彼取此。”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13
(三)法家的行政管理思想
15
二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劳动分工思想 授权的思想与实践
16
• 1.亚当 ·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代表作:《国富论》,1776 ➢ 对于管理学的贡献:特别强调分工带
来的经济利益。他开明宗义地指出:“劳 动生产力上的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 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 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组织行为学 管理科学学派
(1980-今) 当代管理理论
价值链理论 企业重构再造 核心竞争力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知识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3
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
一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推荐阅读书籍:
经典原著; 《哲人圣智》,黄德昌等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仁者无敌》,钟杨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老子与企业管理》,杨先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呼唤企业家心的回归》,王绍蹯,新世界出版社。
……
6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
7
《管子》: 以人为本; ——《霸王》,“夫霸王之所使也,以人为本。
21
• (3)节省了从一道工序转移到到下一道 工序所需要的时间,而且由于分工后经 常做某一项工作,肌肉得到了锻炼就更 不容易疲劳。
• (4)经常从事某一工作,肌肉能够得到 炼,不易引起疲劳。
22
• (5)节省了改变工具、调整工具所需要 的时间。在许多工艺中,工具常常是很 精细的,需要精密的调整,而调节需要 大量的时间,分工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管理思想及理论的 演进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及理论的演进
(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 (1900以前)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1900—1930) 第三节 中期管理理论(1930—1945)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1945—1980) 第五节 当代管理理论(1980—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