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研究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研究

第43卷第7期2018年7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Vol.43 No.7July2018文章编号:1674 -6139 (2018) 07 - 0073 -04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研究胡冬雪(绥化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黑龙江绥化152〇52)摘要:近年来,中国多地相继爆发雾霾以及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中国大气污染呈现出区域性和复合型的特点,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需要从传统的点源控制模式向区域联防联控模式发展。

现阶段,中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措施尚不健全,因此,应该加强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创建、应用和优化,实现中国大气污染的有效改善。

关键词: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志码:ADiscussion on Regional Air Pollution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H u Dongxue(Suihu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 Suihua 152052,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air pollution problems such as haze and photochemical smog have been broken out in China,which not only affects peopled normal work and life, but also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coming regional and complicated increasingly,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we have to promote air pollution control transferring from point source control to inter - regional joint prevention and cootrol. At present. regional air pollution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is still in the preliminary stage of exploration measures are not yet sound.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appl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joint control air pollution joint d efens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air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Key words:regional air pollution;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chanism1中国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必要性1.1大气污染的流动性、扩散性、要求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空气资源具有共享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资源,但是因为大气的流动性以及扩散性,使得大 气污染物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输送,往往会造成跨行收稿日期:2018 -05 -09作者简介:胡冬雪(1987 -)女,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 境监测与管理。

政区域的污染。

由此可见,中国对环境污染的属地 管理模式并不能实现对大气污染的有效解决,这就 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建立区域大气污 染联防联控机制,对区域环境保护资源进行科学合 理的配置,用最少的成本取得最优的环保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大气流动虽然不以行政区域为单 位,但是其进行传输的通道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所造 成的大气污染还是有边界的,这就需要在充分研究 空气流域的前提下,划定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域,建 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助力环境空气质量 持续改善。

• 73 •1.2大气污染来源复杂性、交叉性、要求建立区域 联防联控机制相关大气污染来源解析成果表明,中国主要城市 空气的细颗粒物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 和扬尘等,其中北京、广州等地机动车为主要污染源,哈尔滨、南京等地燃煤为主要污染源,兰州、宁波等地 扬尘、流动源为主要污染源,兰州市2015年一次PMi 源解析结果如图1所示。

可见,中国大气污染物来源 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种污染物相互叠加 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而且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也不尽 相同。

这就需要多区域、多部门进行联动,建立区域 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标。

图1兰州市2015年一次PM:。

源解析结果1.3大气污染防治手段的综合性要求建立区域联联因为大气污染流动性和交叉性,若是仅仅依靠 环保部门力量是不能有效的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需要多部门进行共同合作,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 联控机制,可以对环保、工信、经济、科研院所的相关 职能进行整合,同时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 段,共同实现精准治霾。

2中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现状2.1中国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困境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大规模爆发重污染天气,其中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东北地区为重灾区,并且呈 现出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相较于其他 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可以进行远距离输送,因此形成 的环境问题往往都是区域性的。

而现阶段中国大气 污染防治工作仍然实行的属地管理模式,地方政府各自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大气污染治理,同级政府 • 74 •之间往往缺少相互交流和协作[1]。

而且现行的属 地化管理模式很容易形成地方保护问题,这也会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联合治污局面的形成[]。

此外,相 关理论研究的缺失、机制体制的不健全等等,共同决 定了中国空气质量很难得到根本改善。

2.2中国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的优势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核心在于实现四 个统一,即统一协调、统一监管、统一评估和统一监 测[]。

通过四个统一,可以有效克服属地管理模式 的弊端,对区域的各种资源比如资金、技术、行政等 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显著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能 力。

中国在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上积 累了宝贵的经验,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上海世博 会都卩实现了区域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同时中国从 立法层面上,也给大气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

2.3现阶段中国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存在的问题奥运会、世博会以及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的顺利开展,已经充分说明开展区域大气联防联控 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但是因为缺乏持续开展的配套 保障机制,造成几次行动只是在短期内发挥作用,这 治标 治 的难 的持续善,例如,相较于奥运会期间,奥运会后北京及其周 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出现明显的反弹,2013年1月份,一场严重的雾霾席卷了整个中东部地区,其中北 京、石家庄等地的PM2.瞬时值甚至超过了 80 ug/m3,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为保证长 三角空气质量的联席机制也在世博会过后停止运 行,至今没有再启用。

综上所述,因为特殊的历史意 义,短期的空气质量保障行为常常会将诸多问题掩 盖,比如经验不足、协调不力、体制机制不健全等,使 其缺乏持久性和连续性。

而相应跟进措施的缺乏,使得重大实践带来的契机不能够被充分利用,这就 导致了区域联防联控没有落到实处。

所以,现阶段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必须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的采取 措施加以解决。

3中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应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在联防联控成功案例的 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并对 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对区域环境资源进 行重新配置;提升污染治理力度,力争多污染物协同 控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 制和措施。

根据国内外联防联控机制构建的相关经 验和资料,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3.1成立组织机构因为大气污染的区域性与复合型,各自为战的 治理方式是不可行的,中国相关专家建议学习美国 的先进经验,设置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委员会,该 委员会凌驾于行政单元之上,并负责整个区域大气 污染治理工作,通过设置分会的方式保证各地方工 作的开展和落实[4]。

也有的专家认为可以成立区 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小组,为各行政区域之间进行 沟通搭建桥梁,并进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编 制,同时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下 设决策及执行机构,长三角区域成立了大气污染防 治协作小组办公室,并建立了基本的组织架构,具体 如图2所示。

综上所述,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十分有必要,不仅能够加强 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而且还能够使防治工作顺利、有 序的开展。

图2长三角联防联控组织架构3.2成立区域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当复杂,因此需要加强 相关技术的引入,在充分收集和处理现有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空气质量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

由此可见,进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势必会伴随着大量数据的产生,而且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也需要对现有数据进行充分分析[],建立区域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就显得势在必行。

建立区域大气科学研究中心,首先应加强监 测网络的建设,保证原始数据的充足;其次应该建 立健全监测预警体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最大限 度的降低大气污染的危害;再次,在监测和预警的 基础上进行大气科学研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6]。

3.3确定区域立法执法机制《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 律法规的修订,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支持,但是因为与之配套的具体实施细则的缺失,阻碍了联防联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中国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及标准仍然主 要针对单项污染物,而面对大气污染逐渐呈现出复合型和区域性的趋势,已经明显不适用了。

所 以,该 大 污染 联 防 联 机 相 关 的法律法 中,联 防 联 的主 及开展程序进行明确。

此外,为了更好的保证联防联 的,该建 域 联 合执法 ,加强区域联合执法的力度。

3.4加强公众参与作为大气污染的直接影响群体,公众享有被告 知、被咨询相关信息的权利,公众参与能够有效的促 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