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井曲线自动分层问题研究

测井曲线自动分层问题研究

PORC, P P, BUL , HF, P K F, CAL C, CL, PORX , PORH ,RW A ,RMFA .
D V , Zm, R A , M , , E i A I G , C R L …) 即建立测井数据 到层数 的函数关 系, a 表示参 数. 对应 的矩 阵表示
R ML( 微侧 向电阻率 )
R ( T 电阻率测井 )
b 1 b 2 b3 b4 b5 4 4 4 4 4 b 1 b 2 b3 b4 b5 5 5 5 5 5
WA ( 地层 水电阻率 ) 视
2 4 模 型的 建立 .
问题 一 : 根据 给 出的数 据 , Maa 出 17 用 tb加作 l _ 号井 层数 与深 度 的关 系图 , 图 1 示 . 如 所
结合各种测井数据 , 首先对最早开发 的参考井进行 详细研究. 每一种测井数据 , 都反映了地质结构的特 点和地层的变化 , 地质人员根据经验 , 综合各种测井 数 据反 映 的地层 特 点 , 井进 行井 层划 分 和命 名 , 对 如
1 井从 距井 口深 38米 处 开始 , 次 往 下 , 名 为 号 6 依 定
C L( A 井径 ) PR ( O W 含水 孔隙度)
2 1 丘 02
P R 总孔隙度 ) O T( PR ( O R 有效孔 隙度 ) PR ( E M 绝对渗透率 )
S ( H 泥质含量 ) PW ( O 含水 孔隙度) F ( w 产水率 )
P R( O 孔隙度 ) P R 冲洗带饱含 O F( 泥浆孔 隙度 )
B = b 1 b 2 b 3 b4 3 3 3 3
第五步: 根据层函数与深度的关系进行自动分层. 分层规则 : 上面求特解A 时的 C值 1 5 - - - 。 k - 分层 1

0515对应深度段 属于第一层 ,. -. .-. 152 5第二层 , 依此类推. 实际上受一些 因素 的影响 ( 。 但 如 特解
长 3 、 3 、 3、 4 、 4 、 6 、 6 、 6 、 1 长 2 长 3 长 1 长 2 长 l 长 : 长 3 Z 长7 、 7、 7、 8、 8、 9、 9 1 长 2 长 3 长 l 长 2 长 1 长 2等地 层 .
①以 1 号井为标准井 , 根据此井 的各种测井 曲
线 数据 , 立数学 模 型 ]对第 2号 至 7号井 进行 自 建 6,
测 井变 量矩 阵 :
bl b1 b1 b1 b1 1 2 3 4 5
R . 4 电阻率 ) 4 0( M
G R(自然伽玛测井 )
b 1 b 2 b 3 b 4 b5 2 2 2 2 2
B = b 1 b 2 b3 b4 b5 3 3 3 3 3
以及 已给的各种测井 曲线数据 , 确定合适 的数学模
型对 第 8号井 至 1 井进 行 自动分层 ]并 分析所 3号 ,
得 的结论 .
缺失 中 间某 层 的现象. 如第 6号 井缺 长 3 、 3 1长 2 层. 通常这些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来进行的 , 这就是所 谓人工分层方法. 该方法不仅费时费力 , 而且受主观 影 响很大 , 成不 同 的人员 有不 同的分层 结果 ] 造 . 自动分层是引入计算机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实现 的 . 随着一个区域开发井 的数量增加 , 我们 希望 利用已有分层井点数据与变化特点作为控制 点, 结
为:

由于原始 数据组 数 太多 , 了方 便求 解 , 一号 为 将

井按层数分为 1 5组 , 出每组 变量 的平均值得 到 求
1 方程 , 5组 而所求 参 数共 有 6 7个 . 由线 性方 程 组 的
第1 期
李蓝天, : 等 测井曲线 自动分层 问题研究
6 5
解 的理论 可知 , 程有 无穷 解 , 方 因此 根据 实 际和 变量
函数参 数矩 阵 : :
PR ( O H 油气重量 )
测 井曲线 :
D P H( E T 井位深度 )
RL 深感应电阻率) ID(
D N( E 密度 ) RL ( IM 中感应 电阻率 ) S 自然 电位测井 ) P( A ( C 声波测井 ) C L( N 中子密度测井 )
b2 2 b3 2
0l
a2
a3






针对 1 号井求 .
第一步: 一号井各层的同一参量求解均值 , 结果

i b 67

a 6 7
为一个均值阵列 , 形式为 1 x 7的矩阵, 5 6 简写如下
b 1 b 2 b 3 b4 2 2 2 2
其 中 6代表测井数据量矩阵元.
对于原 始井 数据 , 一个 n 的矩 阵 , 测 B是 n为 量组 数 ,为 其 测 量 变 量 数 . i 因而 , 于关 系式 为 : 对 C = ,, B 关键 问题就 是求A 4 .


我们 采取 的方法 : 以一号 井为标 准井 , 用其 先 利 数 据求 出一 = 然 后 1A 作 为标 准 , A; . ) o 2 作用 于其 他井 变 量 , 出 其 c 函数 ; 后做 出 c函数 与 深 度 求 最
S ( W 总含水饱 和度 )
层 函数 : :
SO( X 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CR ( A B 煤的含量 )
B L ( 砂指数) UK 出
其 中 c 代表第 i 组数据所在的层数 ;
C L 井径差值 ) A C(
C 粘 土体 积) L(
R A( MF 视泥浆 电阻率 ) PR ( O X 流体孔隙度 )
动分层 , 并且与人工分层结果进行 比较分析. 考虑是
否需 要利 用建 立 的数 学模 型 , l号井 进行分 层 . 对 ② 通过 前 面 人 工分 层 与 自动 分 层 的 比较 结果 ,
接着 在 分析 随后 开 发 的 2号井 时 , 根据 ] 井 的 也 【 号 规律 依 次分 层 .井 的位 置不 同可能 会 导致 这 口井 的 每一 个层 位 的深 度 范 围也不 同 , 至 有 可能 会 出现 甚
关 系 , 相应井 分层 . 对
求 方法 :
以 1 井 为标 准 井 , 据此 井 的各 种 测井 数 据 号 根 ( 括测 井 曲线 数据 与测 井 地 质 数 据 ) 号 井 分 为 包 一 1 , 5层 包括 6 参量 , 7个 如下 :
CURVENAME = DEN, RI D , RI M , RLL L L 8,
摘要: 测井曲线分层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首先要完成的基础工作. 每口井的分层由其测井曲线数据和
地质特征数据来决定 , 即存在 由测井数据变量 到所 在层的函数. 通过建立合 理的数学模 型 , 利用 c++在 Ma t . 1 a b平台上编程求得各井数据 变量到所在层的 函数 .
关键 词 : 测井曲线; 线性方程组; 离散点插值
的选 取 ) 起 取 0 5可 能 有 误 差 , , . 出现 这 种 情 况 , 可
b1 b2 b3 b 4 4 4 “
以采用人工分层的第一层 , 其后为 自动分层. 第二步 : 根据模型 1 的分析 , 层函数初值取 :
c =( , 3 4 5 6 7, , ,0,1 1 , 3 1 , 1 2, , , , , 8 9 1 1 ,2 1 ,4
算 由 Ma a t b实现 l ….
A0
第 四步 : 通过参数特解求解其它井的层函数. 将 特解 、 其他井变量矩阵 B代入下列函数
Cl
3 模 型 求解
3 1 对 问题 一 求解 .
…≥ ; 麓 2 b 3 1 . 6 7
C2
b1 l
b1 2
b2 b 3 l 1
RI LD% ,RI LM% , RL 8% ,SP1 , S L % P% ,d n% , e CAL% , RML% , RMN% , P ORW , PORT, P ORR , P ORF, PERM , S , S , S W H XO, P OR, S PC, RT, P ,POW , PO,YO ,YOW ,YW ,CARB, CENG , W
图1 1 - 井层数 与深度 的 关 系图 7号
S P1, R4.0, S P, DEVi AZI , GR , AC, RML, , m RMN ,CAL, CNL,R4. 0% , c 1 , GR% , AC% , n%
由图 1 知 , 可 层数 与 深度近 似呈 线性 关系 , 因此 我们 可构 建如 下模 型.
在地 球物 理勘 探 中需要 利 用测 井资 料 了解地 下 地质 情况 , 中测 井 曲线 分层 是 首 先 要 完 成 的基 础 其 工作 . 通常 , 一个 区域 内 , 过 前 期 地 质研 究 工 作 , 在 通
2 问题 分 析 与模 型 的建 立
2 1 拟完成 的 工作 .
权重选择一个 特解 , 求得A . 。 然后将 作用 于其他 。 井, 得到其他井层数与深度关系, 从而进行分层 , 详 细过程见下面模型求解 . 问题二 : 根据假设 5 不同井 的分层与深度关系 , 按照一定规律变化 , 因此可以 由 1 号井 的: 分层数据 进行插值拟合 , 出 81 得 . 3号井 的分层数据. 具体计
合 每 口井 丰 富 的测 井 曲线 数 据 , 密 度 ( E 、 如 D N) 声
2 2 模型 假设 .
①每层的各种测井参数随深度有规律的变化.
②层数是各项测井参数的多元函数. ③各井 的分层规律相同. 即分层函数可以应用
于所有 井 .
④假设标准井 l 号井的分层和命名是准确的. ⑤在同一片区域 内的不同井的分层有规律的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