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精品文档. 土地坳镇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统考试题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第I卷(每小题3分,共30分)一、(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 嗥.鸣(háo)迭.起(dié) 彭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B .彷.徨(páng) 花圃.(pǔ)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g)C .凹凼.(dàng)涎.水(dián)徘徊.(huái)烟雾缭绕.(rào)D .校.注(xiào)弄.堂(nóng) 倔.强(jué)潜.移默化(qián)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人声鼎沸万丈狂澜芳草萋萋锋芒必露B、慷慨淋漓锲而不舍历尽心血刮目相待C、妇儒皆知鞠躬尽瘁寻欢作乐一反既往D、迥乎不同亦复如是杂乱无章家喻户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

B.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C.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D.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多阅读,是能否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B、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三个学校的老师利用周末时间下乡进行精准扶贫工作。

D、历经近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关村企业加强技术的自主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大踏步迈进。

B、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C、在两幅画前我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也许是与艺术家“心有灵犀一点通。

”D、对联既有雅的,也有俗的,既有严肃的,也有谐趣的,既有喜庆的,也有悲怨的。

6、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3分)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B.④③②①C. 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写于普法战争时期,作者是德国作家都德。

C.《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D.《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二、阅读《孙权劝学》,完成8、9、10题。

(9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B.若孰若.孤以.钱覆其口若.毒之乎C. 过及鲁肃过.寻阳 D.见见.往事耳是非功过.自有后人定风吹风吹草低见.牛羊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拜蒙母”“结友”,侧面烘托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C.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D.本文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语言描写言简义丰。

第II卷(共120分)一、(24分)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分)译文:(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分)译文: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1分)(1)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2),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3),寒光照铁也。

(《木兰诗》)(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6)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光未然《黄河颂》)13、古诗鉴赏(6分)《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3分).14、综合性学习。

(6分)学校团委开展了“雷锋在我心,助人我先行”的主题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

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围绕主题,请你设计两个活动方式。

(2分) (2)活动二:请你为雷锋写一段颁奖词。

(4分) 二、(36分)(一)阅读杨振宁的《邓稼先》节选,完成15—18题(18分)①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②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③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④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⑤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

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⑥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⑦“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⑧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⑨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⑩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⑾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5、请概括出选文叙述邓稼先的两件事。

(4分) 16、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4分)17、怎样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5分)18、钱三强选聘邓稼先,葛罗夫斯选聘奥本海默,其实这样的“伯乐”还很多,请再举出一个事例。

(5分) (二)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节选,完成19—22题(18分)①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

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

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

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

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

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

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

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

他一瞪天的份儿。

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

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②刘四爷是虎相。

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

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

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

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

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

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

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③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

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

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④“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⑤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⑥“我可还得在这儿住,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⑦“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⑧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

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