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政务082218专业独立本科段信息组织与网络检索考试大纲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政务082218专业独立本科段信息组织与网络检索考试大纲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政务(082218)专业(独立本科段)信息组织与网络检索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7814)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十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信息组织与网络检索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政务(独立本科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

鉴于专业性质,应考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也是本专业对应考者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课程重在培养应考者对信息组织与网络检索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的掌握,是深入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入门课程,从而使应考者从专业学习的一开始就能重视基础环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应考者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信息组织和网络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从而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规定的实验,培养和提高应考者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研究能力,从而使应考者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电子政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只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本课程的内容,真正做到对本课程的融会贯通。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信息组织与检索概论(一)课程内容1.1 信息组织的必要性与发展沿革1.2 信息组织的处理方式与处理结果1.3 信息检索的主要途径1.4 信息组织与检索机构简介(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信息组织的必要性、发展历史,信息组织的处理方式与处理结果,信息检索的基本途径,主要的信息组织及检索源。

本章所列的知识点中,重点是信息组织与检索的含义、信息组织的处理方式与处理结果、信息检索的主要途径,难点是如何理解一、二、三次文献。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1信息组织的必要性与发展沿革,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1.1.1信息组织的必要性1信息的涵义2信息组织的社会需求3 信息组织的涵义4 信息组织的社会意义1.1.2 信息组织的发展沿革1清册职能时期2查检职能时期3组织职能时期1.2 信息组织的处理方式与处理结果,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

1.2.1信息组织的处理方式1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2对信息资源的内容进行浓缩3提供检索点1.2.2 信息组织活动的内涵1 信息组织的操作2 信息资源组织规范1.2.3 信息组织的处理结果1二次信息2三次信息1.3信息检索的主要途径,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

1.3.1信息检索与信息组织的关系1.3.2检索途径1内部特征途径2外部特征途径1.4 信息组织与检索机构简介,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1.4.1图书馆1.4.2档案馆1.4.3博物馆和艺术画廊第二章信息组织与检索原理(一)课程内容2.1 信息组织的内容2.2 信息组织的控制与规范2.3 信息检索的过程与效率(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信息组织的内容、信息组织的控制与规范、信息检索的过程与效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描述的对象、内涵和作用,了解信息揭示的内涵和程序、信息分析的程序,掌握信息存储的内容,重点掌握信息组织的控制与规范,掌握信息检索的过程,如何评价检索效率。

本章的重点是信息组织的内容和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2.1信息组织的内容,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2.1.1 信息描述1 信息描述的内涵2 信息描述的对象3 信息描述的作用2.1.2 信息揭示1 信息揭示的内涵2 信息揭示的程序3 信息组织语言在信息揭示中的作用2.1.3 信息分析1 信息分析的内涵2 信息分析的程序2.1.4 信息存储1 信息存储的内涵2 信息存储的方式3 信息存储相关问题2.2 信息组织的控制与规范,要求达到“简单应用”的层次。

2.2.1 选择控制1 权威性2 时效性3 持久性4 广泛性2.2.2 描述控制1 描述项目的控制2 描述文字的控制3 描述级别的控制4 描述格式的控制2.2.3.词汇控制1 同义控制2 词义控制3 词间关系控制2.2.4.句法控制1 组配次序2 辅助符号2.3 信息检索的过程与效率,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2.3.1信息检索的过程1 分析研究课题,明确检索要求2 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3 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标识4 记录和阅读文献线索5 索取原文6 检索实例2.3.2 信息检索的效率第三章信息描述(一)课程内容3.1 信息描述方式3.2 信息描述项目、标识3.3 信息检索点和规范文档3.4 信息描述方法(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应了解信息描述方式、了解著录和标引的含义,掌握信息资源描述项目与标识,具体掌握信息描述的项目、符号、文字等内容,了解信息检索点和规范文档,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信息描述的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信息描述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3.1信息描述方式,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3.1.1 著录1著录的基本概念2著录的标准化3.1.2 标引1标引的含义2标引语言的基本概念3标引语言的类型4标引类型3.2信息资源描述项目、标识,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3.2.1信息描述项目1基本描述项目2信息描述子项目3.2.2描述的符号和文字1描述的符号2描述的文字3.3 信息检索点和规范文档,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

3.3.1信息检索点及其选择1信息检索点的意义2题名检索点的选择3个人责任者检索点的选择3.3.2名称规范档1规范控制的作用2规范控制的方法3名称规范控制3.4 信息描述方法,要求达到“简单应用”的层次。

3.4.1信息描述工作的要求1准确2规范3完备3.4.2信息描述的方法1题名的描述方法2责任者项3版本项、出版发行项4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5文献标准编号及有关记载项6提要项7检索排检项第四章分类法(一)课程内容4.1 分类法结构剖析4.2 类目体系的建立4.3 国外分类法介绍4.4 国内分类法介绍4.5 分类标引规则(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分析分类法的结构、类目体系的建立、分类标引的规则,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著名的分类体系。

要求了解分类法的意义、类目体系的组成、标记符号、说明、注释与索引。

掌握类目如何划分、引用次序、同位类如何排列、类名的确定、类目之间的关系,掌握国内外主要的分类法的结构及如何使用,掌握分类标引的规则。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类目体系的建立和国内外主要的分类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4.1分类法结构剖析,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4.1.1分类法的意义4.1.2类目体系的组成1主表2复分表4.1.3标记符号1分类号的要求2号码种类3编号制度4标记技术4.1.4说明、注释和索引1说明与注释2类目索引4.2 类目体系的建立,要求达到“简单应用”的层次。

4.2.1类目的划分4.2.2引用次序4.2.3同位类排列1按时间先后顺序序列2按事物进化顺序排3按空间次序排4按逻辑次序排5按依存次序排列6按惯用的次序排7按实用顺序排8按照字顺次序排4.2.4横向关系的揭示和处理1设置交替类目2建立参照3设置选择类目4设置选择类表5规定类目的归属4.2.5类名的确定1科学2简明3确切4通用4.2.6类目之间的关系及其形式。

1从属关系2并列关系3交替关系4相关关系4.3 国外分类法介绍,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

4.3.1《杜威十进分类法》1发展概况2类表结构4.3.3《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发展概况2类目体系4.4国内分类法介绍,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

1发展概况2类目体系3辅助表与索引4标记符号4.5分类标引规则,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4.5.1分类标引的意义4.5.2分类标引规则1分类标引的基本原则2一般分类标引规则第五章主题法(一)课程内容5.1 叙词语言的词汇控制5.2 叙词表的结构5.3 国外主题词表介绍5.4 国内主题词表介绍5.5 主题标引方法与规则(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探讨叙词语言的词汇控制、叙词表的结构、主题标引方法与规则,并举例介绍国内外重要的主题词表。

要求了解主题法的意义,词类、词形、词间关系的控制,掌握序词表的结构,掌握国内外主题词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了解主题标引的方法和规则。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叙词表的结构及国内外主题词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5.1 叙词语言的词汇控制,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5.1.1主题法的意义5.1.2词类控制和词组控制1词类控制2词组控制5.1.3词形和词义控制1词形控制2词义控制5.1.4词间关系控制1等同关系2等级关系3相关关系5.2叙词表的结构,要求达到“简单应用”的层次。

5.2.1叙词表的一般宏观结构1字顺表2专有叙词表3轮排索引4双语种对照索引5字顺索引6入口词表7范畴索引8词族索引9叙词关系图10分类表5.2.2各辅助部分的微观结构1范畴索引的微观结构2词族索引的微观结构3双语种对照索引的微观结构4轮排索引的微观结构5.3国外主题词表介绍,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

5.3.1《美国国会标题表》1发展概况2款目结构3主标题的类型4子标题类型5自由浮动标题5.3.2《医学标题表》1发展概况2款目结构3主题词的类型4副主题词表5树形结构表5.4国内主题词表介绍,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

5.4.1《汉语主题词表》1发展概况2主表4辅助索引5.4.2《中国分类主题词表》1发展概况2《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的结构和特点3《主题词一分类号对应表》结构和特点5.5主题标引方法与规则,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5.5.1主题标引方法1主题分析2主题概念的转换3标识的确定5.5.2主题标引规则1主题标引的基本规则2各种主题、信息资源类型的标引第六章自然语言标引与检索(一)课程内容6.1 自然语言概述6.2 关键词语言6.3文字文本检索6.4 后控词表6.5 自动标引6.6 自然语言与控制语言性能及两者结合的趋势(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自然语言标引与检索,包括关键词语言、文本检索、后控词表、自动标引与自然语言的发展趋势。

要求了解什么是自然语言,掌握关键词法、文字文本检索,掌握后控词表的特点、结构,自动主题标引和自动分类标引,了解自然语言的发展趋势。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关键词语言、自动标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6.1 自然语言概述,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6.1.1 关键词法6.1.2 文字文本检索6.1.3自由标引6.1.4 自然语言入口词检索6.1.5 自动标引6.2 关键词语言,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

6.2.1关键词法概述6.2.2关键词语言的类型1题内关键词索引(keyword in context index)2题外关键词索引(keyword out of context index)3双重关键词索引(double KWIC index)6.2.3 关键词索引的性能6.3 文字文本检索,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