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中的手势语探讨_庄财永

跨文化交际中的手势语探讨_庄财永


要包括没问题、顺利、认可、同意等意思;而在其他国家,则传递着其他 的含义,如在日本、南朝鲜、缅甸,这个手势表示“钱”;在中国,一般表示 “零”或“没问题”;在巴西、意大利的撒丁岛和希腊等国则表示一种令人 厌恶的污秽手势;在法国,这个手势表示“混蛋”、“低劣”或“无价值”之 意,像在法国盛产葡萄酒的南部地区,如果葡萄农在向客人斟献葡萄酒 时,要是看到有人做出“OK”的手势,葡萄农则会露出不悦之色,因为这 一手势在法国南部地区表示的不是赞扬的意思,而是表示劣等品的意 思。
1.手势语的重要性 英国苏格兰语音学家 David Abercrombie 指出“我们用发音器官说 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We speak with our vocal organs,but we converse with our entire bodies)。 人们在进行交际时,不仅仅通过语言来交谈和传递信息,还通过非 言语行为进行交际。其中,非言语行为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位置 及身体的不同移动等多种形式。从 David 的话语中也可以看出非言语 交际是整个交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西方身势语领域研究 专家 Birdwistle 也指出,人们在意义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交际中,有 65%的 信息是通过脸部表情、动作、手势、姿势等身势语来完成的,这说明人们 在传递信息时身势语远远超过了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而在非言语交际 行为中,由于手比较灵活自如,手指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从而能 够表达大量的信息和含义。因此,手势语在整个非言语交际中占有非 常重要的地位。布罗斯纳安曾经说过:“手部动作实际上是身势语的核 心”。而英国一位心理学家对不同文化的手势语的使用频率进行调查 的结果也从侧面验证了这种说法。他发现,在一个小时的谈话中,意大 利人做了 80 个手势,法国人做了 120 个手势,墨西哥人则做了 180 个手 势。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大意是,如果一个人的胳膊被砍掉,那么他宁 愿当哑巴,借此形象地指出手势语在交流交际中的重要性。 2.手势语具有区域性 手势语是在一定的文化条件下,人们通过手和手指的动作和形状 来传递各种信息。西方非言语行为学者 Desmond Morris 研究表明:很多 手势语具有明显的区域和文化特征,特别是象征性的手势,更是需要通 过了解有关文化或当地的习惯才能理解。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 不能正确理解手势所代表的意义或手势的多义性,则有可能在交际过 程中犯错误,造成交际失败、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在地中海沿岸的一 个海军基地附近,哨岗用英语大声命令在附近游泳的人赶紧离开,可惜 这些人不懂英语,哨岗最后只能挥动手臂示意他们离开,谁知水中的人 还以为让他们赶紧游过去,所以都全力以赴向前游。忠于职守的岗哨 无奈之下开了枪,造成两个人死亡的惨剧。这仅仅是跨文化交际中手 势语使用失效的一个案例。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迅 速发展,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碰撞,我们将处在一个更加复杂、更国际化 的社会。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能够正确又灵活的运用各种手势语,就会 使我们的交际活动更加顺利,从而避免交际陷于困境。因此,了解和学 习手势语及其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3.不同文化中的手势语 由于很多手势语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再加上手和手指能够表达出 大量的信息和含义,手势语这个家族是很庞大的,要穷尽所有的手势动 作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手势动 作及其内涵。在这些手势动作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使得以下三种情况 普遍存在。第一,动作相同,含义有别;第二,含义相同,动作有别;第 三,动作、含义基本相同。现在逐一举例介绍: 3.1 动作相同,含义有别 手势语具有区域性的特征根源在于文化差异所呈现的文化习俗的 不同,因此,在不同国家、民族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同一手势所 表达的涵义往往是不一样的,换言之,手势语反映了民族的文化个性。 通过以下列举的一些手势语例子及其起源,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到手势 语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1)OK 手势,即用食指与拇指组成圆圈,其他三指伸直。关于这个 手势的起源,有不少的说法。比如,有学者认为这起源于有人偶然地把 “All Correct”错拼为“Oll Korrect”;也有人解释说,这代表“Old Keokuk”, 这是一位印第安人首长的名字,据说他曾经用自己名字的首字母签署 协议;还有另一说法就是这个手势是来自美国第八任总统 Martin Van Buren 的拥护者的 O.K. (Old Kinderhook) Club(O.K.俱乐部)。究竟哪种 说法正确,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在大部分国家,包括 英国、美国、印度、泰国等国家,它的含义是积极的,可以传递的信息主
作者简介:庄财永(1982-),男,汉族,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管理系助教,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硕士研究生。
— 196 —
科技信息
出,手指慢慢合拢至碰到拇指时,手稍微下降的动作来表示。 (7)要通过手势招呼某人过来时,欧美国家跟中国的招呼方式有所
不同。如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人们通过用右手(手心向上)的食指、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向后不断重复曲伸来招呼某人到自己身边来。然而,此 手势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东方国家,却有不太正经或挑逗之嫌。 在中国,如果想通过手势招呼某人过来时,则手心向下,四指带动手掌 向自己身边不断挥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招呼人过来的手势刚好跟 美国人叫人走开的手势类似。
3.2 含义相同,动作有别 当人们通过运用手势语进行交流去表达一种思想或感情,比如高 兴、悲伤、焦虑、生气、恐惧等时,不同的民族总是按照本民族约定俗成 的文化展示规则去表达。因此,通过手势语去传达一种具体的思想或 感情时,不同民族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同样反映了手势语具有区 域性的特征,如: (1)表示“我”这个含义时,中国人一般用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 “我”,而欧美国家则用手指着自己的胸膛来表示。 (2)在路上拦车时,中国人是伸出一只手臂,手掌向迎面开来的车 辆张开做拦车状或是摆手。而欧美人是面对开过来的车辆右手握拳, 拇指翘起向右肩晃动。所以在美国开车,看到有人向你翘起拇指时别 以为人家在夸你车技好,而是想搭你的顺风车。 (3)在计数的时候,中国人用一只手就可以从一算到十;而欧美人 则必须用两只手才能表示出一到十,正因为此,美国人看到中国人用一 只手可以数十个数字时往往都是惊叹不已,其中,表示一、三、六、七、 八、九和十时与中国不同,如表示一是竖起大拇指;三是举食指、中指和 无名指,同时用拇指按住小指;其余的六、七、八、九、十的表示,则在一 手伸开的基础上,依次将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和拇指加 上。 (4)要表达恼火、焦虑不安时,中国人用抓耳挠腮表示;法国人用手 模仿吹长笛的动作表示;而俄国人则用一只拳头去击另一只拳头表示。 (5)在会餐的时候,如果要表达“我吃饱了”,在各个国家也有不同 的表示形式。如在中国,人们往往会把一只或双手张开,慢慢地拍拍肚 子表示;而在美国,人们用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手心向下,同时说 一句“已经到这儿了”来表示已经吃饱了,不能再吃了。 (6)表示对其他人的赞扬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会采用竖 起拇指的动作来表示。在希腊、土耳其等其他国家,人们则通过将手伸
(3)X 型手势,即把中指叠在食指上,两指交叉成 X 状,此手势由于 像基督教中的十字架,因此,在英美国家表示“好运”、“上帝保佑”等意 思 。 人 们 在 使 用 这 个 手 势 的 同 时 ,通 常 都 会 加 上 一 句“Fingers crossed!”,用来为自己祈福或对他人在考试、面试、比赛等时所说、所做 的祝福。此手势在西方,特别是英国,是非常流行的,比如笔者之前工 作的单位——西苏格兰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就有一位 同事把此手势用得“淋漓尽致”,比如申请项目等待结果的阶段,一旦跟 他聊上此话题,他都会不厌其烦地“教”你如何使用此手势。当然,它在 英国非常流行的另外一个证据就是被用作英国国家彩票的标志。而在 中国,此手势一般用来表示数字十。
(8)不同国家的人对他人表达“不”的时候使用的手势语也有所不 同,如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人们用摆手的动作表示“不”的意 思,即一手掌心向前,左右快速摆动,伴之以拒绝的面部表情来表示;而 在日本,则通过右手伸开,掌心向左,在脸前来回移动,就像在扇火的动 作来表示;在一些国家,还有用掌心向前,两手来回交叉移动的动作来 表示。
3.3 动作、含义基本相同 虽然手势语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但不同的文 化间总有些相同或相似之处。作为人类最早的交流工具,一些身体语 言,包括手势语,不受地域的限制,似乎一开始就普遍适用,从而使得我 们即使身在地球的另一边,我们同样能够很好的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意 思。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贸易、文化以及政治等因素的不断发展,世 界正日趋一体化,其过程则包括了各种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从而逐 渐形成了一些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像一些手势语的同化就是一个例证。 (1)当人们鼓掌的时候,一般都是表示欢迎、鼓励、赞成等意思。至 今,这个动作以及其作用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及使用。至于鼓掌的 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谈到马可波罗传教士到中国的故事。讲的 是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期就跑到中国来学习、取经。到了中国之后,他以 西方传统方式拥抱及接吻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达他对中国人民的尊敬时,只懂作揖的 老百姓一下子慌了起来,忙乱中不知谁急中生智,用两只手拍起手掌 来,以示对马可波罗行为的不满。马可波罗也很聪明,识相的跟着鼓起 掌来。就这样,眼见即将交际失败的紧张局面由于鼓掌而微妙化解 了。从此以后,鼓掌在中西方传开了,成为一种固定的礼节。 (2)握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手势语言,此 动作在全世界最为普及。两手一经接触,则传达了各种积极的信息,比 如合作、友情、鼓励、欢迎、告别、祝愿、消除误会等。总之,人与人之间、 团体与团体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了这个动作丰富的内 涵。虽然此手势在不同文化间能够传递相同的内涵,但在使用中,特别 是跟外国友人交流中,我们还是需要注意握手的一些具体的使用方 法。一般是见面双方伸出右手,彼此握住对方的手,摇动几下。西方人 通常摇动三次,而中国人的握手时间的长短则由双方之间亲密程度来 决定,比如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往往在见面时握着对方的手不放,这对 于西方人来说是很不习惯的,因此,我们在跟西方人握手的时候应该尽 量避免长时间的握手。此外,在欧洲、亚洲等地区,男女双方见面,男士 一般不主动伸手,而是由女士先伸出手后,男士再握住女士的手。在跟 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着女士的手指部位。如果要表示对对方 的尊敬,则可以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 (3)食指贴着嘴唇一般表示让人安静,不要出声或小声点,有时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