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定义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定义


5. 通过学习,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砖
石结构和钢结构在各种受力状态下的工作性能、破坏形态、 计算原理、设计和构造要求等问题 。
二、 本课程的特点: 1. 本课程为专业过渡课程,由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研究方法 既有继承,又要注意其中本质的区别。 材料力学:研究单一、匀质、连续的弹性材料,侧重于构 件的应力分析和变形计算,它们中问题的解答是唯一的。
结构设计原理
王爱兰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公路系
2013年9月
绪论
Introduction
土木工程的三大飞跃: 人类早期:利用土、石、木等天然材料从事 营造活动。

第一次飞跃:公元前 113 世纪,发明了砖、 瓦以承压为主的人工材料,即木、砖(石) 结构兴起的年代,例如:万里长城、金字
塔、阿房宫;

1. 2. 3. 4.
选择截面形式;
拟定截面尺寸;
配筋设计计算; 进行各项验算(强度条件、刚度、稳定性、抗裂性)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 2. 3.
认真学好课堂内容,把握内容体系的内在联系和细微差别;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试验、经验和规范的规定; 深入掌握材料性能。因为结构的许多特性都是由材料性能决 定的。
的出现。钢铁和水泥产生后,直至本世纪初,
总论
《结构设计原理》主要讨论土木基础设施
工程中各种工程结构的基本构件受力性能、 计算方法和构造设计原理。 包括: 混凝土结构(Concrete Structures ) 钢结构(Steel Structures) 圬工砌体结构(Masonry Structures ) 木结构(Timber Structures ) 学习和掌握桥梁工程和其它道路人工构造 物设计的基础
用范围和应用条件
3.设计具有多方案性
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遵循“安全、适用、 经济、合理”的原则。当给定荷载时,同一构件的设计答 案往往不是唯一的,需进行综合分析 破坏形态→ 计算原理 → 设计构造
受力、变形→ 应用公式→ 适用范围、限制条件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定义:预先人为地给混凝土引入一个应力,以改善混凝土在
使用期间的应力状态;

适用范围:跨径>50m的桥梁;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使用高强材料; 重量轻; 跨越能力大; 抗裂性能好。
工艺复杂、
需要设备多(设计、计算、 施工难度大)。
3、砌体结构


定义:将砖石等块材按照一定砌筑规则建筑而成的结构。
对于桥梁结构,根据主要承重结构受力的 不同,可将桥梁结构分为:


梁式桥(受弯为主)
拱式桥(受压为主) 刚架桥(梁柱组合) 悬索桥(受拉为主) 斜拉桥(组合受力)
梁式桥
连续梁桥
虎门大桥辅航道270m连续刚构
刚架桥
重庆大桥复线
拱式桥
万县长江大桥
悬索桥
润杨长江大桥
斜拉桥
sutong 大 桥
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本课程的指导意见 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 学习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
2.学习各种工程材料设计计算原则;
3.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破坏形态、计算方法和 连接部位的设计; 4.学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受力特点、破坏形态、计算方法和 连接部位的设计;
南京长江三桥
南京长江二桥
1.钢筋混凝土结构:

定义:由钢筋、混凝土两种性能不同的材料组成,能发 挥各自优越性的一种建筑材料。

适用范围: 中小跨径梁、板,墩台,拱,塔;工业或民
业建筑、烟囱、水塔等特种结构。

优缺点 优点 缺点 自重大; 抗裂性能差; 施工受季节影响大。
就地取材,节约钢筋; 耐久性、耐火性好; 可模性强。
适用范围:以受压为主的构件(墩台、护坡);房屋结构
中的竖向承重结构(墙、柱等)

优缺点:
优点
材料来源广; 抗压能力大; 耐久; 施工简便。
缺点
自重大; 费工费时。
4、钢结构: 优点
缺点
自重轻; 易建特大跨径桥梁; 轻钢住宅等材质均匀; 弹性模量大,是理想的弹性材料; 施工方便,速度快。
造价高; 需经常维修; 耐火性差(钢材在 500℃~ 600℃软化)。
5. 学会运用规范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004) 《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2 -85) 《公路桥涵钢结构与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三、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选择结构的材料类型;
第二次飞跃: 17世纪的生铁、 19世纪的熟铁、 19世 纪中叶优质钢材(人工制造的耐拉、压材料)的出 现,即钢结构兴起的年代,例如,高 300m的埃菲尔
铁塔、主跨512m的福斯海峡等钢结构;

第三次飞跃: 19 ~ 20 世纪,钢筋混凝土结构 解决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以及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损失、锚固,配筋混凝土 结构有了蓬勃发展,并在土木工程中占据了 统治地位。
4.
结构设计方案的多样性特点,没有绝对的唯一的答案,只有 合理的合适的结果;
§0.1 基本概念 一、构件: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按其受力特点分:受弯构件(梁和板)、受压构件、
受拉构件、和受扭构件等典型的基本构件
二、结构:在工程中,由建筑材料制作的若干
构件连接而成的承受作用的空间或平面体系。
(构造物的承重骨架部分)
例如:桥梁的桥跨、墩(台)及基础组成
了桥的承重体系,它们就被称为桥梁结构。
配筋混凝土结构:研究两种材料组成、非匀质、非连续的
弹塑性材料,它不同于《材料力学》研究的范畴,不仅研究
强度和变形的计算问题,更主要是结构构件的设计,包括方
案、截面形式及材料的选择,配筋构造等。
2.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方法是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方法对试验的
依赖性很强,应注意各理论分析的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