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通用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恒定电流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课件

全国通用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恒定电流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课件

R 11.5 泡的电阻为 1.5 Ω,则 1.5=k(27+273),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其两端电压 为 3.8 V,电阻为 13 Ω,则有 13=k(t+273),解得 t=2 327 ℃.
答案: (2)0.78 2 327
(3)小灯泡的电功率P随电压U变化的图像及其伏安特性曲线可能分别是图
(乙)中的
1.实物连线图的变化. 2.画U-t图线进行数据处理.
3.电路中增加R2和S2,作用 是实验前使电容器所带的电
荷中和.
(2016·山西八校联考)
探究太阳能电池无光照时的 I-U图线
(原理图选择)

1.给出两个实验原理

图进行选择.

2.通过对I-U图线的分
样 考
(描绘出的I-U图线)
析求出太阳能电池的 电阻.
(3)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
①若 Rx>
RA RV
,则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此时
R 测= U测 I测
=Rx+RA>Rx.
②若 Rx<
RA RV
,则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此时 R 测= U测 I测

=
Rx RV Rx RV
<Rx.
【教师备用】 (2016·海南海口模拟)一只小灯泡,标有“3 V,1.5 W”的
字样,现要描绘小灯泡0~3 V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器材有:
A.最大阻值为10 Ω 的滑动变阻器
B.电动势为6 V,内阻约为1.0 Ω 的电源
C.量程为0.6 A,内阻约为1.0 Ω 的电流表A1 D.量程为3 A,内阻约为0.1 Ω 的电流表A2 E.量程为3 V,内阻约为6 kΩ 的电压表V1 F.量程为15 V,内阻约为10 kΩ 的电压表V2 G.开关,导线若干
③对分压电路,应该先把电源、开关和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丝三部分 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之中任选一个接头,比较 该接头和滑动头的电势高低,根据“伏安法”部分电表正负接线柱的情 况,将“伏安法”部分接入该两点间.(注意滑动变阻器应调到使“伏安 法”部分所接的两点间阻值最小处)
【教师备用】 在“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小灯泡额定电 压为2.5 V、电流为0.3 A.
答案: (1)见解析 (2)甲 (3)见解析 (4)增大 (5)D
方法技巧 处理图像及实物图连线的技巧
(1)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时,要注意一定要用平滑的曲线,当某
个(或某些)测量数据出现明显错误时,要舍掉.
(2)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以I-U关系图线为例)上各点切线斜率的倒数
不表示小灯泡在该电压下的电阻,此时计算小灯泡的电阻一定要使用电
2.80 30.0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 Ω ,允许最大电流2 A)
F.电源(电动势6 V,内阻不计)
G.开关,导线
(1)该同学做实验时,电压表选用的是
,电流表选用的

.(填器材前字母)
(2)请在图(甲)所示的框内画出测量时使用的电路图.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该发光二极管的I-U图线.
实验九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基础 热点定位 跟踪训练
实验基础·理解落实
夯基础
●注意事项 1.电路的连接方式 (1)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 (2)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目的是为了使小电珠两端的电压能从 零开始连续变化. 2.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到使小电珠分得电压为零的一端, 从而使开关闭合时小电珠两端的电压能从零开始变化,同时,也为了防止 开关刚闭合时小电珠因两端电压过大而烧坏灯丝. 3.I-U图像在U0=1.0 V左右将发生明显弯曲,故在U0=1.0 V左右绘点要密, 以防出现很大误差. 4.当小电珠电压接近额定电压值时,要缓慢地增加到额定电压值,记录I 后马上断开开关. 5.误差较大的点要舍去,I-U图像应是平滑曲线. ●误差分析 1.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会带来误差. 2.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带来误差. 3.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带来误差.
D.按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将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得出小灯泡的
伏安特性曲线
步骤
错误,修正
.
步骤
错误,修正
.
解析: (3)步骤B不妥,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并联部分的阻
值为零;步骤D有错,应按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将各点用一条平滑
的曲线连接起来.
答案: (3)见解析
热点二 实验连图与数据处理
(4)由伏安特性曲线知,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 “增大”“减小”或“不变”). (5)根据伏安特性曲线,可判断出图(4)中正确的关系图像是 中P为小灯泡的功率,I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选填 (图
〚核心点拨〛 (1)I-U图线的斜率变化反映了小灯泡电阻倒数的变化. (2)根据P=I2R,分析P-I2图线的形状. 解析: (1)如图(a)所示.
方法技巧 器材和电路选择方法 (1)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选择 ①根据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或最大电压)进行选择. ②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或额定电压)进行选择. ③根据电源的参数进行选择. (2)滑动变阻器的选择 ①当采用分压式接法时,一般应选用最大阻值较小、而额定电流较大的滑 动变阻器. ②当采用限流式接法时,一般应选用最大阻值比待测电阻稍大或差不多的 滑动变阻器.
I/mA
0
0.9 2.3 4.3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A.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约20 kΩ )
B.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约100 kΩ )
C.电流表(量程0~50 mA,内阻约40 Ω )
D.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2 Ω )
1.60 6.8
2.00 12.0
2.40 19.0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解析:(3)根据 P=UI 可知 I= P ,即 P-U 图像的斜率为电流 I,I-U 图像的斜率的 U
倒数为电阻 R,由(乙)图可知随电压的增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P-U 图像的斜 率应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②正确;由(乙)图可知随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
增大,故 U 越大,所以 I-U 图像的斜率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故③正确,应选 C. I
答案: (1)D E
(2)据实验数据,计算并描绘出了R-U的图像,如图(甲)所示.由图像可知,当
所加电压为3 V时,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
W.假设灯丝电阻R与其
温度t的关系是R=k(t+273)(k为比例系数),室温为27 ℃,可知该灯泡正常
发光时,灯丝的温度约为
℃.
解析: (2)当电压为 3 V 时,由图可知小灯泡的电阻为 11.5 Ω,故此时小 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 P= U 2 = 9 W=0.78 W;由图可知当不通电时小灯
(填字母).
解析:(2)两节干电池电动势为3 V,电压表量程选择3 V,最小刻度为0.1 V,读为1.50 V,灯泡功率为P=UI=1.50×0.16 W=0.24 W. (3)在伏安特性曲线中,电阻大小为 r= 1 = 1 ,且通电时间越长,电阻越
kI U
大,图线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越小,选项 C 正确.
【例2】 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 (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了8组数据,且已经描在了图(1)所示的I-U坐标 系中,请在图(1)中画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图(2)中,该实验正确的实验电路图是
(选填“甲”或“乙”).
(3)根据所选电路图,请在图(3)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实验仪器连接成 完整的实验电路.
新题体验
某实验小组要描绘一个标有“3.8 V,1 W”的小灯泡RL的R-U曲线,除了导线 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A.电压表V(量程5 V,内阻约为5 kΩ ) B.直流电源E(电动势4.5 V,内阻不计) C.电流表A1(量程150 mA,内阻约为2 Ω ) D.电流表A2(量程300 mA,内阻约为1 Ω ) E.滑动变阻器R1(阻值0~10 Ω ) F.滑动变阻器R2(阻值0~200 Ω )
(2)观察小灯泡的I-U图像,可以看出实验是从电压为零时开始描点,说明 电压从零开始调节,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因此甲电路正确. (3)电路实物连接图如图(b)所示. (4)由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知, I 随电压增大
U
逐渐减小,而 I = 1 ,则小灯泡电阻变大. UR
(5)根据电功率表达式P=I2R可知,图像P-I2的斜率即为小灯泡的电阻,由 于电阻随功率增大而增大,因此应选D.
(1)实验中为较准确测量、方便调节,电流表应选用
选用
.(填写器材前字母)
,滑动变阻器应
解析:(1)待测小灯泡为“3.8 V,1 W”,故其额定电流为 I= P = 1 A= U 3.8
0.26 A,故电流表只能选择 D;要描绘小灯泡 RL 的 R-U 曲线,电压要从 0 开 始连续可调,故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而分压接法时滑动变阻器的 阻值越小越便于调节,故选 E.
阻的定义式R= U,而不能使用表达式R= (只 U 有当I和U为线性关系时
I
I
二者才相等).
(3)实物图连线的技巧
①总的原则:先串后并,接线到柱,注意量程和正负.
②对限流电路,只需用笔画线当做导线,从电源正极开始,把电源、开关、
滑动变阻器、“伏安法”部分依次串联起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 柱和量程,滑动变阻器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1)电压表应选
,电流表应选
.(填器材前的字母)
解析: (1)由“3 V,1.5 W”字样,得I= P =0.5 A,故电压表应选E,电流表
选C.
U
答案: (1)E C
(2)在该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为了减小误差,应选取的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