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对高师音乐教育的扩展与补充
音乐是一种享受,我一直认为大学的音乐选修课,是我们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21世纪的我们似乎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大大超越了对民族音乐的品味。
我认为,音乐本质是相通的,不管是现今的流行音乐,还是民族音乐,他们所蕴含的修养是一气的。
音乐发展到现在的状态,一定有其必然趋势,及流行音乐对高师音乐教育是有所扩展与补充的。
我认为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全面的音乐修养。
全面的音乐修养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基础与起点,所以面对教育改革,在课程数量的设置、结构、内容更新和扩展上都必须有新的突破。
如课程中增加了电脑音乐制作、现代舞、拉丁舞;利用电脑课件的教学、教学中互联网音乐资源的运用等,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这里有一项内容应引起重视,那就是在现代社会和音乐界都占有很大比重的流行音乐。
当今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流行音乐已形成了音乐领域中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还属于一个新的学科,也是一个全新的音乐教育领地,我国90年代后期才在一些音乐艺术院校开设了少部分专业,因此在高师开设流行音乐范畴的课程是具有挑战性的,它的开设同时具有广阔前景。
一、流行音乐的界定
“流行音乐”一词是根据英语“popularmusic”翻译过来的。
对流行音乐的解释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研究者那里是各不相同的。
英国音乐学家柯伯特·劳埃德指出:在整个音乐艺术领域中,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之间有着一个广阔的地带,流行音乐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其一端伸向民间音乐,另一端伸向艺术音乐。
但大多数情况下,民间音乐、流行音乐与艺术音乐之间的界限还是非常清楚的。
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特性是界定流行音乐的标准,它的特定的演唱方法、演奏编配与配置以及表演形式,它的通俗性、娱乐性、流行性、商品性以及表现出的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倾向性都应成为它的鲜明的标志。
在我国,长久以来在声乐曲的演唱中人们已经习惯用发声的方法来区分流行的成分,全国范围的歌手大奖赛更是以官方的名义用通俗唱法加以界定;而器乐曲的流行性与电声、电子合成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当然,乐队的配置并不能肯定其流行性,其编配和内容的非古典性和非纯民族性是关键,在世界范围有许多着名的管弦乐队之所以被称为流行乐队是与他们演奏的内容、配器方式有关联的。
就像曾风靡世界的曼托瓦尼、詹姆斯拉斯特乐队,他们将各地好听的通俗歌曲加以改编,或将一些古典风格的音乐以新的方式加以演绎,乐队虽以管弦性着称,但人们仍将其定位为流行风格。
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将成为我们界定流行音乐的参照,更将成为我们在高师增设流行音乐课程的指导性因素。
二、增设流行音乐课程的必要性
1、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影响广泛
流行音乐作为世界三大音乐种类之一,它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它能被最广大的群众所接受、认同和喜爱,它能深入到高雅、严肃的音乐所无法探入的角落,它能以最简洁的音乐形式表达复杂的人类情感”。
人们在忙碌之后的闲暇时光大都选择倾听流行音乐来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心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愉悦,它的娱乐性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充分的伸展,当我们走在街上,走进酒吧、歌舞厅以及各种娱乐场所,流行音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由于其强烈的商业性、商品性,流行音乐已成为众多行业垂青的焦点,作为各种文化传播先锋的影视界,它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影视音乐的领域,而且也在更深层次以它的特性影响着影视音乐的创作。
我国第一部自己创作的具有迪斯尼动画特质的动画片《宝莲灯》,投入大量的资金聘请港台流行巨星来演唱为其度身定制的主题曲,以望扩大该片的影响力。
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无论是《泰坦尼克号》还是《卧虎藏龙》,其庞大的交响性音乐之上总不能缺少流行音乐歌手的加盟,它的点缀犹如深夜暗香突袭的昙花那么清爽,又像深渊中绽开的小野花那样令人感动,电影的成功它们功不可没。
2、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与高师培养对象相吻合
作为流行音乐,它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更多的是从个体出发,满足个体情感的要求,更多的强调感官的刺激功能和娱乐功能,一般以平民或亚文化群体为其接受消费主体,更容易成为青少年群体上行为认同的重要文化标志。
因此流行音乐的创作大多表现出青少年的文化心态,迎合青少年的欣赏品位。
作为高师培养的对象,作为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流行音乐范畴的教育正是符合了兴趣教育的轨迹,如果我们的教育无视他们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倾向,那将是失败的。
三、流行音乐内容对高师其他课程的补充
在高师流行音乐的教学中,流行音乐可作为独立的专业课程来设置,也可以作为高师传统音乐课程内容的一种补充。
1、对音乐史课的补充
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是比较短暂的,大约在19世纪中后期逐渐兴起,这一时期也正是传统音乐体系开始崩溃,各种新兴音乐纷纷登台亮相,流行音乐作为世界新兴音乐的一部分,也应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它既是传统音乐的延续,又从内容和形式对传统音乐形成巨大的挑战。
因此流行音乐作为对高师世界音乐史课程的补充是理所应当的,它不是另起炉灶,它是传统音乐在历史中的自然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种补充使高师世界音乐史的时间跨度大大增加,内容上更丰富,更贴近现代生活,也是目前学生了解最少又最想探寻的知识层,必将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2、对音乐理论课程的补充
当前,高师音乐系所开设的音乐理论课程(和声、复调、曲式、配器)过于繁杂,技术性过强,并且具有一定的时段(古典、浪漫)局限,这不符合高师音乐系进行全面的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高师是培养全面的人才,不是培养作曲家、理论家,过强的技术性是没有必要的,流行音乐小型性、简洁性、通俗性的特点作为高师理论课程补充和改革的方向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和声课的内容里加入一些现代和声(包括流行和声),可加宽知识面,消除时段的局限性。
以小型电声乐队和小型曲式为例传授流行音乐的编配和创作,对学生来说可能更实用更现实一些。
3、对视唱练耳课的补充
流行音乐是更靠近人们的音乐,将会对听惯了传统音响的耳朵有一种新鲜感的吸引力。
目前视唱练耳课的内容是采用传统的或一些民族的旋律与节奏,这种训练不能适应现代音乐多样复杂的特点,如把流行音乐补充进课程,其多变灵活的节奏将大大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敏感性;新鲜的音响的储存,将增加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能力;贴近生活的旋律更容易激发其热情,有利于全面提高视唱练耳课程的水平。
我觉得将流行音乐贯穿到高师音乐中这一想法,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兴趣上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中增设流行音乐课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还提高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力,这必将对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