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指导

儿童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指导

儿童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指导
南京师范大学傅宏
--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协助人们健康、有效地成长
•毕生发展:儿童-成人-老人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毕生发展观看儿童发展特点
1.儿童阶段的发展变化最明显
2.儿童阶段的发展变化是不等速的
有两个显著加速期(幼儿前期、青春期)
3.儿童世界介于成熟人与动物之间:易冲动、难沟通
•儿童身体发展的次序:
(1)从上到下:儿童身体的发展严格地遵循着从头-颈-躯干-下肢的次序;
(2)由近及远:儿童运动发展的顺序是从躯干-四肢-手、脚趾的小肌肉运动;
(3)由粗到细: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视崖实验(Visual-cliff )
•如果母亲表现出害怕,婴儿就不敢向前爬
•如果母亲向他微笑,大多数的婴儿能够爬过视崖
•1、感觉运动阶段(0-1岁)与照料者、玩具和物体一起进行的感官练习性游戏;•2、前运算(直觉)阶段(2-7岁)以假装为特征的象征性游戏(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
•3、具体运算阶段(7 ~ 11、12岁)受规则制约的、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规则型游戏(儿童已经形成了量和数的守恒,并且能够对实物加以排序和分类)。

罗森兹韦格等(Rosenzweig et al.)小鼠生存环境对大脑发育的比较研究。

•一组小鼠被饲养在丰富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丰富的环境条件包括:大的笼子,有小梯、轮子、小箱、平台等¡°玩具¡±。

•另一组小鼠则置于单调的环境条件下,每天除了定时有食物供应外,没有丰富的环境刺激。

•80天以后,对两组白鼠分别进行解剖。

解剖的结果是,成长于丰富环境的白鼠,大脑皮质更重,所含的蛋白质更多,大脑结构比成长于单调环境的白鼠要复杂得多,脑的化学物质也更为丰富。

该研究充分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动物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

•从认识自我开始:身体-心理-社会
•健康的心理学含义
•大部分儿童都是属于健康范畴的,只有当行为问题严重突出,并妨碍了个人正常学习或生活,或在不该出现的年龄阶段出现了一些有关的行为障碍时,我们才应该考虑这种问题是否应被列为行为偏差或心理障碍。

•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临床特点:
a.具有比较严重的和广泛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损伤,并且,其损伤原因主要是精神性
的,如孤独症儿童的比较深刻的语言障碍;
b.持续时间长久,通常不会随年龄自行消失;
c.许多问题与家族继承性有关。

儿童行为偏差临床特点:
a.问题突出发生在某一个年龄阶段,在这之前或之后表现都不明显,如害羞;
b.无论是情绪或行为问题,通常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如仅有害羞的症状,不存在明
显的综合症状群,也就是说,个体的其他行为基本良好;
c.没有类似的人格缺陷或家族继承性,通常与父母管教方式或生活环境有关。

在我
国,行为偏差的儿童青少年的检出率约在20%左右。

•行为偏差。

•儿童注意力缺陷伴随多动综合障碍(ADHD)
•儿童孤独症(Autism)
•儿童睡眠障碍:梦魇(nightmares)、夜惊(sleep terrors)等
•儿童强迫症(OBD)
•精神发育迟滞(IQ<70)
•儿童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儿童焦虑与抑郁障碍:
焦虑:儿童广泛性焦虑症,分离性焦虑症
抑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钝,并伴有动作迟缓,即通常意义上所谓的三联症。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发展
(1)权威型
(authoritative)
(2)专制型
(authoritarian)
(3)溺爱型
(permissive)
(4)忽视型
(indifferent)
•少数民族地位
•职业
•母亲的受教育水平
•家庭规模
•父亲缺失
•压力大的生活事件
•养育观念
•母亲焦虑
•母亲心理健康状况
•母亲与孩子的互动
儿童行为管理策略:
1.行为改变法 (Behavioral Modification):
•奖赏:在出现适当行为时给予增强物,使该行为出现次数增加。

•惩罚:在出现不适当行为是时给予厌恶性刺激,以减弱或除去其不适当行为。

2.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
•具体
•对应
•及时
•伴随口头描述
•奖赏优于惩罚,避免单独惩罚
•注意持久影响:关于行为习惯养成
•注意对训练长期效果的监控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傅宏
fuhon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