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体会[摘要] 笔者将近年来在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的一些肤浅的体会与心得从分组方法、实施方法、教师角色、注意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国务院XX年5月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小学英语新课标》)更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现在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不下百种,可以说“合作”是一上宽泛的概念。
我们国内大致把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四种:即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
而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和我们应给予关注的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曾总结: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理论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现在笔者将近年来在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的一些肤浅的体会与心得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合作学习分组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
类型不同,小组的成员也会不断调整,这样使全班同学都有成为自己合作伙伴的机会,使小组的合作内涵更广,使学生随时愿意与同学合作。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分组的方法。
1.均衡型:将整个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小组。
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在活动中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感到这种比赛是公平的。
而小组的胜负在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能调动每个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发挥了小组内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困难生一起前进(目前笔者贯穿整个教学学期的就是这种分组方法,以便于过程性评价。
)2.分层型: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一组,较困难的学生一组。
这样对于学习优秀生来说能够通过互相的学习、交流和比较,能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落后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受帮助者,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
在小组分层中我们对不同组的学生活动要求也可以进行分层。
如在Topic “family”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庭,老师则规定学生必须说的内容,然后根据水平要求一些小组加以丰富。
并以初定目标进行评价。
3.自主型:就是让学生自由搭配,学生在自由编组时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去找合作伙伴,这样会使他们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小组活动内容,满足他们的想象,发挥创造能力。
这样能使交谈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更加真实。
如可以以”Topic”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合作进行角色对话。
当然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未完善,因此教学中应以均衡型小组活动为主,而其它形式为辅,这样既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又能防止形式模式化,使学生厌烦。
这几种模式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采用,或者交叉使用,以达到教学最优化。
二、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1、合作目标与任务呈现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建立合作小组和设计小组合作结构。
可在课前、课上或课后进行以具体的课文或单元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活动。
以Primary School English Book 6 Unit5 Where were you yesterday ?单元为例,合作目标与任务可设计为:Before class: List the place where you were on weekends. Finish the task with your deskmate before class and write down your answers individually.In class: List the place where you were on weekends and where you are today. Have a discussion with team members and reach an agreement.After class: Work out a plan where you will be. Cooperate with team members and exchange your ideas.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合作任务时,教师应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学习任务,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教师所期待的合作行为,并根据教师的期待制定小组合作计划和个人学习计划。
2、小组预习与合作讨论小组预习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并布置给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有目的地预习。
在小组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教师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培养能力。
例如,Primary School English Book 6 Unit14 I came by plane是一个介绍交通工具的单元。
在教学该单元时,先播放一些学过的交通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先组内尽所能搜集“the name of the vehicles”“How did you come to school”“Do you know more about the vehicles?”等关于交通工具所能涉及到的话题资料,然后将各小组所有讨论的话题集中一起呈现在投影屏上:(1)How many vehicles do you know?(2)How did you come to school /go to Changsha/Beijing…?(4)What vehicles did you take?(5)Can you make a riddle about a vehicle?…小组再展开讨论之后,可以以个人自述、全组合作陈述、甚至是角色表演等方式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要求学生课后以书面形式将各自讨论的问题进行反馈并上交。
3、组际交流与集体讲授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组内中交流过渡到组际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应进行适当的讲解,起到点拨的作用。
例如,Part D Let’s practice/ act这一部分题目的完成可做如下安排:(1)学生A、B两人为一小组,两个两人小组组成一个组。
(2)学生A解答并分析题目,解释所选答案。
学生B 则检查解题是否正确,并在必要时提供鼓励和帮助。
(3)两人交换角色。
(4)完成所有题目后,这个两人小组与另一个两人小组互相检查答案。
如果另一组有不同的答案,他们四人就得重新作答,直到两组达到共识为止。
(5)教师任意抽查一组员回答,对回答不够准确,或有质疑的问题,教师集体讲解,进行方法点拨。
4、小组评价与反馈补救课堂小组活动结束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
评价既可给学生思考归纳的机会,又可锻炼学生的组织概括能力。
评价的对象应以小组为单位,尽量不涉及个人评判。
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效果(测验)等等。
反馈补救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类型——个别的问题,在巡视小组活动中个别解决,而共性的问题应集体解决。
不必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全批全改,可随机或有针对性地从各个小组中抽取小部分进行批改,其余的则由各个小组根据答案进行互批,发现问题上报教师,以便及时补救。
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三、合作学习组织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在进行小组教学中,传统的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从主宰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同时他们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对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
具体说来,教师扮演以下角色:1、决策者:教师决定小组的划分及活动时间,指定组长人选。
在建立小组时,教师应同时考虑“质”的“量”的两个因素。
在人员“质”的方面,既可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来搭配,也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在“量”的方面,则把小组成员控制在2—6人。
小组长还可由学生推选,既代表学生的看法,又能采纳教师的意见,同时小组长还可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
2、指挥者:教师安排活动空间、分派职责、指挥组间合作。
教师应安排好活动场所,让小组成员之间坐得很近,以便他们共用材料,并进行眼神与语言的交流。
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分配给各组员互补的或相互联系的任务,使他们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激发学习热情和创造潜能。
3、解释者:教师解释学习任务、成功的标准以及期望行为。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解释课程目标、概念、学习程度等,并给出一些例子以及问一些问题,使学生明白在小组中该干什么。
教师以明确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并明确地告诉学生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投入、乐于助人和细心听讲,鼓励别人参与以及积极主动地提问、请教。
4、监督者:教师监督学生的行为,并提供帮助。
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到脚勤、口勤、眼勤和耳勤,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
教师的帮助可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引导学生正确选题;(2)介绍科学研究方法;(3)解答学生疑难,提供反馈意见;(4)提供教学辅导资料;(5)穿插性教授合作技巧等。
5、评价者: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及合作情况。
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学生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反馈给学生。
评定小组的合作情况:评定可由个人、小组或全班来进行。
首先,让小组按顺序列出三件自己做得好的事情,然后再说出一件他们认为下次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最后就全班情况作总结。
四、应注意的问题面对班级授课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
但是,在操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开展时,把握好尺度我们在听课时不难看到,有些课堂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而且看似很热闹,可是学生讨论才几十秒,有的学生刚投入,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拍手叫停,这种假讨论的现象是不可取的。
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
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