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激励

第十章激励



本案例描述的事件对亨利的工作动力会产生什
么样的影响?哪一种激励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 亨利的困惑?为什么?

你觉得埃德华的解释会让亨利感到满意吗?请
说明理由。

你认为公司应当对亨利采取些什么措施?这些
措施的利弊是什么?
(三) 波特-劳勒的期望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劳勒于1968年在
期望值理论和公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

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M =V × E
激发力量(motivation):激励作用的 大小; 效价(valence):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 需要的价值; 期望值(expectancy):指采取某种行 动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①一定要选择员工感兴趣、评价高,即认为 效价大的项目或手段。 ②凡是想起广泛激励作用的工作项目,都应 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能实现的。
(三)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20世纪50
年代提出的,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 足以后,还有三种基本的激励需要,即: 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
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来说,成就需要
比较强烈。这一理论常用于主管人员的激 励。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这一 理论通过人们的努力行为与预期奖酬之间的因果 关系来研究激励的过程。 基本内容:这种理论认为,人们对某项工作积极 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 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把成功和失败归于何种因 素,对以后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进而对人们 的行为和工作绩效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把成 功归于内部原因会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归于 外部原因会使人感到幸运和感激。把失败归于 稳定因素会降低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 定因素可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等等。 总之,利用归因理论可以很好地了解下属的归 因倾向,以便正确地指导和训练职工的归因倾 向,调动和提高下属的积极性。
反馈
二、激励的作用
激励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 一起来 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 部各部门的协调统一

第二节
激励理论
几种代表性的激励理论

需要层次论 双因素理论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
波特-劳勒模型
过程型激励理论
横向比:
个人所得的报酬 另一个人所得的报酬 = 个人的投入 另一个人的投入
纵向比:
现在个人所得的报酬 = 以前个人所得的报酬 现在个人的投入 以前个人的投入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必须将相对报酬作为有效激励的方 式; (2)尽可能实现相对报酬的公平性。
案例1:亨利的困惑

亨利已经在数据系统公司工作了五年。在这期间, 他从普通编程员升到了资深的程序编制分析员, 他对自己所服务的这家公司相当满意,很为工作 中的创造性要求所激励。 一个周末的下午,亨利和他的朋友兼同事迪安一 起打高尔夫球时,了解到他所在的部门新雇了一 位刚从大学毕业的程序编制分析员,尽管亨利是 个好脾气的人,但当他听说这新来者的起薪仅比 他现在的工资少30美元时,不禁发火了,亨利实 在迷惑不解,他感到这里一定有问题。

周一早上,亨利在人事部主任埃德华那里证实了 所听说 的事 , 但埃德 华试图 解释公 司的处 境: “亨利,编程分析员的市场相当紧俏,为使公司 能吸引合格的人员,我们不得不提供较高的起薪。 我们非常需要增加一名编程分析员,因此,我们 只能这么做。” 亨利问能否相应调高他的工资。埃德华回答说: “你的工资需按照正常的绩效评估时间评定后再 调,你干得很不错!我相信老板到时会给你提薪 的。”亨利在向埃德华道了声:“打扰了!”便 离开了他的办公室,边走边不停地摇头,很对自 己在公司的前途感到疑虑。
例:
一位公司销售经理对他的一位销售员说:如果你今 年完成1000万元的销售额,公司将奖你一套住房。 这时组织的目标是1000万的销售额,个人的目标是 住房,效价和期望值可能会这样影响对此人的激励 力: 效价--销售员的可能的反应是: A1:天哪,住房!这正是我梦中的东西,我一定要 努力去争取。 B2:住房?我现在住的已经够好的了,况且如果我 一人拿了住房,同事们会不满的,这对我没有什么 吸引力!

(二)公平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来的。 基本内容 :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 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 这种相对报酬是指个人付出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的 比较值。包括两种:
(1)横比,即在同一时间内以自身同其他人的相比 较; (2)纵比,即拿自己不同时期的付出与报酬比较。 前者可称为社会比较,后者可称为历史比较。
变动比率:不考虑时间因素,通常需多种行为 发生后才给一次强化。
案例2:怎样对待李民的迟到
假如你是一位在企业担任基层领导多年的管理人 员,有位叫李民的工人,上班老是迟到半小时以 上,经常受到你的批评,最近他有所改进,但还 总是迟到一刻钟时间,今天也是这样,而你所在 的单位对准时上班有严格的规定。 假如你是李民的顶头上司,试回答: 1、对员工行为的强化,理论上有几种不同的方式? 结合本案例的情况,请将各种不同强化方式下相 应要求进行的沟通用简要话语形象地表述出来。 2、对李民此次的迟到行为,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 行为强化方式更好?为什么?
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有利
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
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四种方式:
正强化(积极强化);
负强化(消极强化);
惩罚;
自然消退。

强化的间隔安排:
固定间隔。如按周、按月付薪金。 可变间隔: 固定比率:不考虑行为的时间间隔,在行为达 到一个固定数字后即给强化。如计件工资
2、心理学家威纳的归因理论 人们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结 为四种因素:即努力程度、能力、任务 难度和机遇。这四种因素可以按三个方 面来划分: (1)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努力程度 能力 任务难度 机遇
(2)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能力 任务难度 努力程度 机遇
(3)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努力程度 能力 任务难度 机遇
种比较完善的激励模式,并把他主要用于
管理人员的研究。
效 价
从事指定 工作的能力
所想取得的 公平报酬
努力
完成业绩
外在 报酬 的认识
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强化理论

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基本内容: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
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
后来,补充了求知的需要 和求美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 (1)只有低一层次需要 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较 高层次需要才发挥对人 行为的推动作用(低层 次需要并未消失); (2)人的行为主要受优 势需要的驱使。
自我实现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需要层次理论与管理措施相关表
需要的层次 诱因(追求的目标)
(二)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1、保健因素 这属于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 如公司的政策和管理、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的条件、 工作的安全性、工资和福利等,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 满足时,只是消除了不满,却不会调动人们的工作积 极性。
2、激励因素 这属于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包括的: 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工作中得到的认可与赞美、 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才与晋升的机会等。当人们 得到这些方面的满足时,会对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产生很大的工作积极性。

期望值--他可能的反应是: A1:1000万元的销售额,照今年的行情,如果我比去 年再卖力一点,是能做到的。 B2:1000万元?简直是天方夜谭,经理要么是疯了, 要么就是根本不想把住房给我,我才不会白花力气呢! 激励力 A1:只要销售到1000万元就能得到住房,我一定好好 努力! B2:经理向来说话不算数,我打赌经理到时一定能找 出10条理由说:我也不想说话不算数,但我实在是无 能为力。

可现在细想起来,他觉得自己并没有成就什么,心 里老是空落落的。他现在是企业生产的总指挥,可 他看着企业一年比一年不景气,很想在开发新产品 方面为企业做些更大的贡献,而他在研究开发和销 售方面并没有什么权力。他多次给企业领导提议能 否变革组织设计方式,使中层单位能统筹考虑产品 的生产、销售及研究开发问题,以增强企业的活力 和创新力。可领导一直就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所以, 李英想换个单位,换个职务不要太高,但能真正发 挥自己潜能的地方。可自己都步入了中年,“跳槽” 又谈何容易。
思考题:
1、请运用有关激励理论,对李英走过历 程中所体现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情况以及他 目前的困惑心境作出分析。
2、如果李英有意跳槽到你所领导的单 位来工作,你应该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以 吸引他并给他提供所看重的激励?请说明 理由。
(二)归因理论
1、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归因理论研究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对人们心理活动的归因 对人们行为的归因 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 归因理论的特点:强调一个人的知觉与其 行为之间的关系。
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 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 作 地位、名分、权力、责 任、与他人薪水之相对 高低 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 的接纳、与组织的一致 职位的保障、意外的防 止
管理制度与措施
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开发计 划、劳资会议 人事考核、晋升、表彰、奖励制度,选 拔进修制度、委员会参与制度 协谈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团体活动制 度、互助金制度、娱乐制度、教育训练 制度 雇佣保证、退休金制度、健康保险制度、 意外保险制度


公平理论
强化理论 归因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