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取向电工钢的市场需求分析

无取向电工钢的市场需求分析

无取向电工钢的市场需求分析
1、前言
我国是电工钢的消费大国,也是生产大国。

目前,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电力消费大国,又是电力非常缺乏的国家。

消费的能源占世界的30%左右,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中国创造的GDP不到世界总量的4%。

所以电工钢的质量优劣和数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能源的发展,因此,发展冷轧电工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数量、质量、规格牌号还不能满足能源(电力)工业发展的需求。

在生产技术、设备、管理及科研等方面与日本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要在尽短的时间内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是我国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2无取向电工钢市场需求情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将全面进入家庭,此外,汽车工业的兴起等,都为无取向电工钢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前景。

中国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在“十五”期间共生产549·25万t,年平均增长率为20·36%。

在2006年的相关文献预测的无取向电工钢需求见表1,此文献未包括太钢、曹妃甸大厂、邯钢和马钢等几家公司“十一·五”规划情况。

2007年有关文献预测2010年,无取向电工钢需求量为530万t左右,冷轧取向硅钢70万t 左右。

根据文献介绍,结合已调研的其它几家公司“十一·五”规划情况,不考虑热轧电工钢,把2007年的相关文献预测汇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2006年和2007年的预测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并且2006年预测2007年的需求与2007年的供需情况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说明电工钢的市场是很难预测准确的。

3国内电工钢主要供应情况
到2007年,国内生产冷轧电工钢的企业有武钢、太钢、宝钢、鞍钢和马钢。

到“十一·五”规划后期,曹妃甸大厂、邯钢也将生产冷轧电工钢,到2010年国内无取向电工钢将达到560万t的生产能力。

3.1武钢
武钢是我国目前生产冷轧取向硅钢的最大硅钢生产厂家。

1974年,武钢首次引进日本新日铁公司冷轧硅钢全套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共引进12个钢种牌号、0·35mm和0·50mm 两个厚度规格)。

1978年,武钢开始生产冷轧无取向硅钢,成为国内首家冷轧硅钢生产厂。

1985年达到年产7万t设计能力,其中生产取向硅钢2·8万t、无取向硅钢4·2万t。

1992年,武钢投资30亿元,再次引进日本新日铁公司中高牌号冷轧硅钢生产主体设备和专利技术扩建硅钢厂。

2002年超过年产40万t的设计能力,生产取向硅钢12·9万t、无取向硅钢28·3万t。

武钢二硅钢工程建设始于2004年,总投资48·83亿元。

项目建成后,武钢已能生产所有牌号的无取向硅钢和大部分取向硅钢,其产品规格已达150个,冷轧硅钢的年生产能力由40万t跃升至142万t(其中取向硅钢为28万t),2006年,已生产无取向电工钢88万t。

今年,武钢计划生产无取向硅钢110万t。

目前,武钢正在规划建设第三电工钢厂,2010年前三硅钢厂投产,电工钢总产能162万t,其中无取向电工钢122万t。

能生产的高、中、低牌号冷轧无取向电工硅钢、家用电器用冷轧无取向电工硅钢、电磁开关用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和特殊用途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等品种,武钢成为国内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生产厂家。

3.2宝钢
1550mm冷轧生产线是宝钢三期工程的主要项目之一,设计生产汽车板、镀锌板和中低牌号的冷轧电工钢板等高技术、高难度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该项目于1996年与日本川崎、日立和三菱公司签订合同,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5万t,可生产14个中低牌号冷轧无取向电工硅钢。

钢板厚度为0·35mm、0·50mm和0·65mm,宽800~1300mm,是目前国际上最宽板幅。

生产线2000年5月热试车,同年12月正式投产。

2003年宝钢电工钢产量达到50·8万t。

宝钢充分发挥1550轧机的优势,2004年产量超设计能力52·86%,已具有75万t的生产能力。

2006年已生产无取向电工钢86万t。

3.3太钢
太钢冷轧无取向电工硅钢生产线1997年投产,生产工艺为自主开发,热连轧是日本引进的二手设备,冷轧20辊森吉米尔轧机由法国引进,连续退火涂层机组为法国引进的二手设备并进行了改造。

太钢冷轧无取向电工硅钢设计生产能力为10万t/a,实际可达13万t/a。

此外,太钢2006年在建设新的电工钢生产线,新线规划年产能为15万t。

至今已经能够生产50W350~50W800各牌号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

到2010年,太钢冷轧硅钢规划产量增至145万t,其中新增取向硅钢品15万t,无取向电工钢达到130万t的生产能力。

3.4鞍钢
热轧硅钢生产线改为冷轧硅钢生产线是鞍钢“十五”期间重点技改项目。

该工程于2002年12月正式动工,其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冷轧无取向电工硅钢80万t,设计生产的主要产品为中低牌号冷轧无取向电工硅钢50W470~50W1300。

4无取向电工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难点
4.1质量要求
无取向电工钢根据用途的不同其质量要求也不一样,总的来说是要求铁损低、磁感高、同板差小及绝缘性能好等。

4.2钢质纯净度控制
现今电工钢炼钢技术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提高钢液纯净度、控制钢中夹杂物和添加再结晶形核抑制剂及应用薄板坯连铸等领域,旨在进一步提高产品使用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

无取向电工硅钢的材料性能设计原则为低铁损和高磁感。

为了达到低铁损化,以前通过添加硅和铝来降低涡流损耗,但是采用该种方法,钢的磁感将下降,很难同时获得低铁损和高磁感。

而通过提高钢液纯净度使钢板晶粒大小最佳化来降低磁滞损耗,则不会使磁感下降,是所期望的获得目标性能的方法。

4.3热轧温度控制
电磁性能是电工钢产品的一项最重要指标。

影响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电磁性能的因素很多,中低牌号的无取向电工钢在炼钢工序的控制水平达到稳定后,对其成品电磁性能影响的决定因素就在于热轧工序的温度制度。

由于对电工钢材质以及性能要求的特殊性,其生产对热轧工序的控制也提出了特殊要求。

制定合理的热轧工序温度制度并控制好热轧温度,是改善无取向电工硅钢织构和电磁性能的重要技术措施。

4.4冷轧以及退火涂层工艺
冷轧是电工钢生产中控制产品质量的最后工序。

与热轧技术相比,电工钢冷轧技术复杂,涉及领域多,包括轧制、退火和涂层三大工艺。

(1)轧制工艺
除设备因素外,轧制工艺对电工钢的板形及厚差的影响也非常显著,调整好轧机设备状态,控制好轧制工艺参数是提高电工硅钢板形及厚差精度的两大关键。

(2)退火工艺
由于碳高会导致电工钢的磁时效使其铁损增高,而在炼钢过程中又很难将钢中碳控制在极低的水平。

因此与普通冷轧板退火不同,电工钢退火目的不仅是通过再结晶消除冷轧产生的应变和促使晶粒长大,而且还需要将钢中的碳进一步脱到0·005%、甚至0·003%以下,以保证钢板的磁性、硬度以及磁时效符合要求。

电工钢退火工艺复杂,制约因素较多,生产控制难度很大。

(3)涂层工艺
冷轧无取向电工钢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机磁环,其在工作频率下运行时,交变磁场将导致铁芯中的涡流损耗。

涡流损耗与铁芯中每片电工钢板厚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减薄钢板厚度是降低电工钢铁损的主要措施。

为了做到叠加铁芯的每片钢板间相互绝缘,开发了绝缘涂层,即在电工钢板表面涂覆一层无机、有机或半有机型涂料,烘烤后形成皮膜。

随着电工硅钢产品不断地发展,钢板涂层除了绝缘作用外,还提供防锈性和改善冲片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