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开题报告(一)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答辩过程记录(二)
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记录(三)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过程报告(四)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答辩过程记录(五)
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小结(六)
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鉴定表(七)
研究性学习活动考查登记表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八)
课题《红楼梦》专题研究——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么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母的女儿贾敏之女,从小体弱多病,加上有点小心眼,比较多心,所以会“病如西子胜三分”,“娇袭一身之病”。
曹雪芹把她的绝代姿容与西施联系起来,拥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
然而使她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丰富且优美的精神世界。
她不是一个平凡女子,她聪明,诗思敏捷,但太过于敏感,也许是她聪慧以及不幸的身世。
虽说如此,但黛玉也并非心胸狭窄,耍小性儿的人,她“冰心玉壶”,谦和。
她的才学更是不可低估的。
她独特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使她在众多诗会中夺魁。
还有一点,她是带有叛逆的才女,也正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的原因,是为了批判封建礼教。
其实黛玉许多泪,都是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流的。
贾宝玉,贾母的孙子,贾政与王夫人的二儿子,因长相清秀出世时嘴里衔着“通灵宝玉”,且又聪慧异常,于是被荣、宁两府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贾母溺爱,淘气异常,顽劣不堪。
其身上有两个陋习。
一是喜好男宠。
养男宠是明清社会一些上层士大夫的陋习之一,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行为。
书中薛蟠、贾珍、北静王等都有此陋习。
贾宝玉的此陋习体现在他与几个人的关系——蒋玉菡、秦钟、柳湘莲。
其二是多情,爱吃人家的胭脂。
虽说他深爱黛玉,但是他先前与袭人、晴雯、鸳鸯、金钏儿更不用说,以致香菱、平儿,都套近乎。
宝玉有陋习,但更重要的是他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崇尚自由。
他不肯谈“经济学问”,他认为这是“混帐话”。
还有他性格丰富,多情多思,无事忙所以说他的品行既可笑又可爱又可叹。
薛宝钗,薛姨妈之女,薛蟠之妹,也是后来贾宝玉的妻子。
薛宝钗出身在“书香继世人家”,是大观园中受封建礼教残害最深的女子,与叛逆的黛玉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薛宝钗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惜春画大观园,她主动提出了意见,又是排笔,又是染料,又是选纸,显示出她多才多艺的另一面。
湘云为办诗社发愁之时,她主动帮助湘云办酒席,拟诗题,加上她为人憨厚、谦和、大度、宽容,使湘云常说“这些没有一个比宝姐姐更好的了!”虽然宝钗品格较好,但从她对金钏之死的冷酷,及听到两个丫鬟的私情话,怕她们怀疑自己,往黛玉身上推的小伎俩等,暴露了她本质。
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原藉金陵。
贾母的内侄孙女。
生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面貌非常美丽。
虽然亦出于仕宦世家,但幼年伤父母,寄食叔家,其际遇当然差些。
然而这种遭遇并没影响到她的性格。
在《红楼梦》十二个奇女子中,她是活泼、天真爽朗,乐观主义的典型代表;如冒失地以戏子比黛玉,大吃鹿肉,抢联即景诗等,无不显出她的天真可爱。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
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
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
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妙玉,自称槛外人,有时亦称畸人。
出身世宦之家,因自幼多病而遁入空门,她有洁癖,性情孤僻。
文墨极通,经典极熟从她送宝玉生日帖,宝玉索红梅一索即得,
以后宝玉伴送她回栊翠庵,窃听黛玉弹琴走火入魔看来,她实尘心未尽后遭强徒劫去,不知所终。
贾迎春,别号菱州。
贾赦庶出女儿,排行第二。
生得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她性情诚厚怕事。
贾巧姐,小名巧姐儿,又名大姐儿。
凤姐的独生女。
虽然自幼多灾多病,而且自凤姐死后,几乎被他舅舅王仁和叔叔贾环卖给藩王作妾。
但却同她母亲生前偶然间济助村妇刘姥姥,终得逢凶化吉。
她的结局,在大观园偌许奇女子中,算是幸运。
贾探春,别号蕉下客。
贾政庶出女,排行第三。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
脸儿,俊眼修眉,颊盼神飞。
她精明能干,不亚凤姐,才意天赋,足以与其她姊妹匹敌。
试看她和李纨,宝钗等代理家务时,兴除利弊,把这个复杂的大家族处理头头是道。
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
自幼由贾母教养。
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
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
后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家为迎接她省亲,特建了一座省亲别墅。
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
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终无意趣”“得见人处”。
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机会,后暴病而亡。
李纨,字宫裁,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
她出身金陵名宦,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
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
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
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
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花袭人,贾宝玉的丫头。
细挑身子,生得非常姣俏。
她原是贾母房里的,本名蕊珠,贾母疼宝玉,恐别人服侍得不周到,便把她拨给了宝玉。
宝玉读诗见有花气袭人知昼暖因改名袭人。
她性情温柔诚厚,服待宝玉,无论衣食冷暖,真是无微不至。
晴雯,从小被卖给贾府的奴仆赖大家为奴。
赖嬷嬷到贾府去时常带著她,贾母见了喜欢,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
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
她的反抗性最强,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是“哈巴狗儿”;抄检大观园时,唯有她“挽著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著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还当众把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
她的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
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
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便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去了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
当夜,睛雯悲惨地死去。
宝玉深感哀伤,特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
《红楼梦》中最难辨好坏的人物形象就是王熙凤。
王熙凤,确实是书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初识凤姐,也曾疑惑:“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在读《红楼梦》的时候,读王熙凤的段落,最好玩,最易懂,如果没有凤姐这个形象,《红楼梦》会大失颜色。
人们称王熙凤为凤辣子,她的确辣,管理荣宁两府,显然是个“女强人”,还要管着“琏二爷”不能越轨,导致了尤二姐悲惨命运。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各有优缺点,更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