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CONTENTS体检发现肺部小结节该怎么办? (1)肺癌手术一定要开胸做大切口吗? (2)肺癌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和顽固性咳嗽有办法解决吗? (3)恶性胸腔积液可有好的治疗方法? (4)多汗惹烦恼,手术帮你忙——手汗症的微创手术治疗 (5)拒绝“小手术大切口”——纵隔肿瘤及食管良性疾病的微创治疗 (6)倒拨肺气肿病人的生命时钟——肺减容手术 (7)眼皮抬不起,四肢没劲——重症肌无力在作祟 (8)青年人突发胸痛喘憋——自发性气胸可能性很大! (9)电视胸腔镜手术是怎么回事? (1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肺癌治疗有哪些特色? (13)体检发现肺部小结节该怎么办?每年在体检的时候,总会有个别朋友被告知肺里发现有个“阴影”或“小结节”,顿时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生活似乎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那么怎样看待这些偶然发现的肺内小结节病变?进一步又应该如何对待呢?专家提醒:肺内小结节,不容忽视。
肺内生长的小结节,种类可以说多种多样,良性的病变包括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等,恶性的病变则可能是肺癌或肺内的转移癌。
据统计学结果,直径大于1cm的肺内单发小结节,恶性病变占到一半以上。
这样的数据严正地告诫我们,决不可轻视体检时偶然发现的肺内小结节。
传统上,对于这类小结节,一直缺乏既安全又经济的诊疗方案。
一方面,肺内结节只有取得肿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后才能明确病变的性质;另一方面,传统方法,如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肿物穿刺等,受穿刺、取材、制片、染色等各种技术的影响,明确诊断的几率不高。
更加积极的办法就是开胸探查,但手术的巨大创伤常令许多患者望而却步。
另有一种办法就是定期复查,密切观察。
但常有患者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肿瘤增大或胸腔转移,错过了早期手术的宝贵机会。
可喜的是电视胸腔镜技术目前在我国得到发展和普及,并已成为解决这种两难局面的最佳选择。
这一技术通过胸壁的2~3个一厘米左右的小切口即可完成对胸腔内肺部结节的探查和活检。
在准确诊断之后,如果是良性疾病,胸腔镜手术可将其完整切除,免去不必要的担心;如果是恶性疾病,早期肺癌患者可以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既保证了肿瘤的早期根治,又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手术创伤。
转移癌患者则能够尽早的明确诊断,并进行后续的治疗。
这样也才真正使健康体检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肺癌手术一定要开胸做大切口吗?肺叶切除手术是很多肺部疾病,特别是早期肺癌治疗的标准手术方式。
以往的手术方式需要在胸壁上切开一道长约30cm左右的切口,并切断或切除部分肋骨,患者术后疼痛严重、恢复时间长、部分人需要长期服用止痛药、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特别是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风险更大。
开胸的巨大创伤使人体的免疫力受到很大破坏,术后抗病能力下降。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则彻底解决了这些难题,为惧怕开胸手术或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种技术是在胸腔内窥镜的基础上,借助胸部两个1.5cm的切口和一个4cm的小切口完成全部的手术操作,不需要撑开或切断肋骨。
整个操作过程中不破坏患者的肋骨,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是真正意义的微创手术。
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与常规开胸手术方法相比,无论是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淋巴结清扫的完全性,还是术后长期生存率都没有明显差异,同样是一种被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肺癌根治手术,尤其适应于早期肺癌的治疗;国外文献资料和我科的手术结果均显示,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全胸腔镜手术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明显降低、术后长期生存率没有差异,并且多数报道还要更好,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手术方式。
胸腔镜手术后,病人疼痛轻、对止痛药的依赖性低,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肌肉力量恢复快,术后胸廓不变形、肩关节功能受影响小、美观影响小,这些都是微创手术技术为患者带来的福音。
肺癌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和顽固性咳 嗽有办法解决吗?有的肺癌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呼吸困难及顽固性咳嗽,这往往是由于气管或主支气管受到了肿瘤的侵犯引起的。
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已经到了疾病的晚期,失去了肺癌根治手术的机会,但如不治疗,肿瘤堵塞气道将很快造成患者窒息死亡。
对于此类患者,能否改善他们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电视硬质气管镜技术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我们可利用硬质气管镜对气道内的肿瘤进行激光、电烧灼或冷冻治疗,缩小肿瘤的体积;或者可以利用硬质气管镜进行球囊扩张或放置气管支架,撑开狭窄处的管腔,维持气道通畅;还可以利用硬质气管镜进行近距离气道腔内放疗,从而控制肿瘤生长。
硬质气管镜直接经口进镜,无需切开气管。
而相对于纤维支气管镜,硬质气管镜的管腔大、操作空间大、操作同时可进行持续通气,而且硬性的镜身可直接用于扩张狭窄的气道,更加安全有效。
恶性胸腔积液可有好的治疗方法?恶性胸腔积液(胸水)是部分晚期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
积存在胸腔内的大量积液不仅压迫肺部,造成胸闷不适,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能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或并发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
所以应积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治疗的方法分两步,第一步是将胸腔积液从胸膜腔内抽出,第二步是使脏、壁两层胸膜粘连闭锁,不再产生胸水,并消除积存胸水的空间。
以往多通过向胸腔内注入药物,使脏层和壁层胸膜发生粘连闭锁,但疗效欠佳;胸腔穿刺虽可以将胸腔内的积液抽出,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但胸水往往在穿刺后数日即再次出现,且常需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和感染的机会。
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
通过电视辅助的胸腔镜,首先将胸水彻底抽吸干净,并解除肺表面的粘连,使肺重新张开,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然后向胸腔内均匀地喷入消毒滑石粉,使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不再产生胸水,从而有效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缓病情恶化进程,并且可以为病人赢得进一步化疗和/或放疗的机会。
多汗惹烦恼,手术帮你忙——手汗症 的微创手术治疗说到多汗,相信多数人都不陌生。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头面部以及双手等身体暴露部位的多汗,让不少朋友或羞于同他人握手,或不敢登台演讲,甚至连与恋人拉手也让他(她)们感到难为情;在办公室工作的朋友甚至常常为手上的汗珠打湿了稿纸或键盘而苦恼不已。
长期多汗让这些朋友整天郁郁寡欢,不敢参加社交活动,甚至不愿结交恋人。
可以说多汗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工作、社交甚至婚姻,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事实上这往往是一种病理状态,医学上称之为“手汗症”、“头面多汗症”或“腋汗症”。
多汗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收敛剂、止汗剂、镇静剂、抗胆碱能药物、催眠疗法、心理疗法、电子透入疗法、针灸等,但所有的这些治疗办法都没有十分肯定的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多汗症已出现了微创手术的根治办法,那就是“电视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该手术尤其适用于手汗症的治疗,部分头面部多汗症及腋汗症也同样可以利用这一手术得到治疗。
电视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利用在腋下的1-2个1cm的小切口完成整个手术的,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效果确实而持久等优点。
病人一般只需住院2-3天,手术前做一些必要的检查。
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总计的手术时间在半小时左右。
病人多数在手术后当天便可下地活动,次日可以出院,一周之内可正常上班,伤口拆线后胸壁基本不留下什么疤痕。
术后多汗症状能够得到持久有效的改善。
不会给病人带来明显的后遗症。
拒绝“小手术大切口”——纵隔肿瘤 及食管良性疾病的微创治疗纵隔和食管的良性疾病并不少见,但因其位置特殊,以往通常需要开纵隔和食管的良性疾病并不少见,手术中,胸腔内手术切除的难度并不太高,但因其位置特殊,以往通常需要开胸甚至纵行劈开胸骨才能进行手术治疗,这也就是所谓的“小手术大切口”。
开胸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并且对美观影响很大,许多病患者因此拒绝手术。
但是有些良性疾病本身就有恶变的可能,或者虽未恶变,但因肿物生长而产生严重的压迫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胸腔镜的出现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让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小手术大切口”说不。
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随着病变的增长,常会出现压迫症状而导致吞咽困难,且具有恶变的倾向。
因此大于1厘米的食管平滑肌瘤一经确诊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传统的开胸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是典型的“小手术,大切口”,创伤大、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大,术后恢复慢且会留下较大的疤痕。
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不但可以达到与开胸手术同样的手术效果,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完全可以取代常规开胸手术。
目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95%以上的食管平滑肌瘤都是在胸腔镜下成功切除的。
纵隔的良性肿瘤或囊肿开始常常毫无症状,但由于其会逐淅长大,压迫邻近器官,甚至出现恶变或继发感染,因此要在早期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而这些纵隔肿物的切除最适合的方式便是胸腔镜手术,无需开胸或者劈开胸骨,只需在胸壁上开3个1cm左右的小口就可以解决问题,大大减轻了开胸手术带来的痛苦。
倒拨肺气肿病人的生命时钟——肺减 容手术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它的病理生理改变通俗地说,就是肺内很多的小气道堵塞,肺充气膨胀。
这种变化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穿、脱衣物,进食都感到“气不够用”。
.传统上,肺气肿的治疗以内科为主,包括吸氧、预防肺部感染、支气管解痉等,疗效有限。
具统计,终末期肺气肿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50%。
外科治疗肺气肿的办法之一是肺移植,但这一技术尚在发展阶段,且费用昂贵,风险高。
上世纪90年代,国外开展了一种治疗肺气肿的新术式——肺减容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实,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运动能力、肺功能指标都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用病人家属的话说就是“简直换了一个人!”而且这种疗效多可持续3-4年以上,换而言之是将病变发展的时钟倒拨了4年!究竟什么是肺减容术呢?简而言之是切掉一部分没有呼吸功能的肺,让有功能的肺更好地发挥作用,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因为病人基础呼吸功能差,又是老年人,术前准备及手术过程均有一定难度。
手术切一部分肺,怎样确定切除的部位和范围,如何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期,对医务人员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科王俊教授,1995年率先在国内报告了肺减容的概念;并于1996年完成了国内第一例手术;1998年承接卫生部“肺减容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材料研究课题”,取得了重要成果;1999年举办了全国第一届肺减容手术学习班;2000年主编了国内第一部肺气肿外科学的专著《肺气肿外科诊治》。
现我科在肺减容手术开展的例数和经验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
眼皮抬不起,四肢没劲——重症肌无 力在作祟上睑不能抬起而下垂,象打瞌睡似的;咀嚼不便、吞咽困难,并逐渐出现四肢无力,不愿活动,容易疲劳,休息后好转,这可能是一种神经相关性自身免疫疾病,医学上称为“重症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