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兰州交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2012年7月一、原始资料及设计条件1 概述1.1 工程概况某水电站位于沅水一级支流巫水下游峡谷河段,下距会同县若水乡镇2km,距洪江市15km。

坝址下游2km有洪江~绥宁省级公路从若水乡镇经过,交通较为便利。

该工程初拟正常蓄水位191m,迥水至高椅坝址,库容0.0708亿m3,装机16MW,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电工程,枢纽建筑物由溢流闸坝、重力式挡水坝、右岸引水发电隧洞和引水式厂房组成。

1.2. 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本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

水库正常蓄水位191m时库容为0.0708亿m3,电站装机容量为16MW。

2 水文气象资料2.1 洪水各频率洪峰流量详见下表1。

2.2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1)下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详见下表2。

表2 下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高程系统:85黄海)(2)上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详见下表3。

(3)厂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详见下表4。

多年平均含沙量: 0.0893kg/m多年平均输沙量: 22.05万t设计淤沙高程: 169.0m淤沙内摩擦角: 100淤沙浮容重: 0.93t/m2.4 气象多年平均气温:16.6℃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 -8.6℃多年平均水温:18.2℃历年最高气温:34.1℃历年最低气温: 2.1℃多年平均风速: 1.40sm/历年最大风速: 13.00sm/,风向:NE 水库吹程: 3.0km最大积雪厚度: 21cm基本雪压: 0.252KN/m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3.1 工程地质资料(1)该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不考虑地震荷载。

(2)基岩物理力学指标如下上坝址饱和抗压强度:20~30MPa抗剪指标: f=0.6~0.65砼/岩=0.8~0.9 抗剪断指标:f′砼/岩c′=0.7~0.8MPa下坝址饱和抗压强度:15~25MPa=0.6~0.62抗剪指标: f砼/岩抗剪断指标:f′=0.7~0.8砼/岩c′=0.70MPa3.2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1)上坝址工程地形、地质条件上坝址位于河流弯曲段下游,流向2790,基本为“U”型横向河谷。

河床基岩裸露,高程181~184m,河床宽136m,水深0.5~3.0m。

坝轴线上游100~350m,河床深槽较发育,一般槽宽20~40m,槽深11~14.5。

当蓄水位192m时,河谷宽161m,左岸冲沟较发育,坝轴线上、下游分别分布2#及3#冲沟,边坡具下陡上缓特征,高程227m以下坡角450,以上坡角250,山顶高程271m;右岸地形较平顺,上游有一小冲沟分布,边坡较陡峻,坡角350~450,山顶高程292m。

坝址区除两岸均分布有宽度较窄,厚3~4m冲积阶地堆积及左岸分布厚1~3m残积堆积外,基岩大部分裸露,出露的主要岩性为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夹长石砂岩、厚层长石砂岩、含砾砂岩、含砾砂质板岩。

坝区岩层走向与河流交角700~800,倾上游偏左岸,坝址区构造较简单,仅上游见F1断层及物探探测的F3断层,破碎带宽0.1~0.6m,延伸长度均小于50m。

主要节理有四组。

坝区岩石风化受岩性与地形等因素影响,长石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强,风化较浅;板岩、绢云母板岩抗风化能力较弱,风化深度较大,两岸山顶受地形切割呈弧立小山包,则强风化深达25~36m。

据钻孔压水试验和地下水观测资料,坝区岩体透水性较差,地下水位坡降陡达40~50%,埋藏较浅,远高于设计正常蓄水位。

坝基岩体透水率小于5lu占96.8%,基本属弱透水岩体;防渗帷幕下限(q<5lu)埋深,左岸5.2~20m,河床5~7m,右岸2.5~12m。

(2)下坝址工程地形、地质条件下坝址位于上坝址下游660m,基本为“U”型横向谷,河流流向2650,河床大部分为冲积砂砾石覆盖,河床高程182~183.5m,河床宽202m,右河床为浅滩,水深0.5~1.0m, 左河床为人工改造河槽,水深1.5~2.0m。

当正常蓄水位192m时,河谷宽232m。

两岸地形对称,边坡较陡峻。

左岸坡角400~430,为崩坡积物所覆盖,山顶高程324.74m;右岸坡角420~450,基岩裸露,山顶高程315.25m。

坝区除少部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外,基岩大部分裸露,出露的主要岩性有绢云母板岩夹中薄层长石砂岩。

坝区地质构造较简单,断层未见。

岩层产状N200~250E,SE<600~700,其走向与河流交角600~650,倾向上游偏左岸。

坝区岩石风化主要受岩性所控制,坝基及坝肩大部分为绢云母板岩,其抗风化能力较弱,两岸肩强风化相对较深。

据钻孔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左坝肩地下水位埋深9.5~40m(高程225m以上),右坝肩地下水位埋深3 ~23m(高程226m以上),远高于蓄水位。

据钻孔压水试验资料表明,基岩的透水性与岩体风化程度密切相关,强风化带及弱风化带上部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透水性较强,为中等透水带,弱风化带中下部和微风化岩体透水性较差,基本为弱透水或微透水带。

坝基防渗帷幕下限(q<5lu)埋深,左岸10~28m ,河床2~10m ,右岸6~20m 。

(3)坝基岩石物理力学指标坝基岩石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在下表1-5中列出。

3.3 引水发电隧洞及厂房工程地质条件 (1)引水发电隧洞下坝址引水隧洞进口位于坝线右岸上游,洞段穿越河间地块,出口位于河湾下游9#冲沟口附近。

洞轴向N16°W。

进口段(0~40m ):地形坡角28°~60°,上覆岩体厚6~18m ,围岩为Z aj 2-4岩组灰绿色绢云母板岩,劈理发育,岩层产状N20°E,SE∠65°,倾向洞外偏右侧,与洞轴线交角36°,主要发育产状N70°W,SE∠78°,N50°W,SW∠87°及N10°E ,SE∠85°三组节理,面多闭合平直,延伸长0.5~1.0m 。

强风化带下限埋深8~12m ,岩体因节理裂隙发育较破碎,成洞条件差,建议采取明挖。

开挖坡比5.0:1=永久i ,75.0:1=永久i 。

洞脸边坡由于受层面与多组节理组合切割稳定性较差,建议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洞身段(40~110m ):上覆岩体厚18~66m ,围岩为Z aj 2-3岩组上部灰白色厚层状长石砂岩,围岩呈弱~微风化状态。

岩层产状N22°E,SE∠64°,与洞轴线交角38°。

主要发育N50°~60°W,SW∠85°~87°及N10°E,SE∠80°~85°两组节理,面紧密闭合,延伸长0.5~1.0m 。

该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岩体完整性较好,基本稳定,成洞条件较好。

其中平距40~70m 段属Ⅲ类围岩,f=4~5,K 0=35~40cm MPa /;平距70~110m 段属Ⅱ类围岩,f=6~7,K 0=50~55cm MPa /。

洞身段(110~350m ):上覆岩体厚24~107m ,围岩为Z aj 2-3、Z aj 2-2岩组灰绿色绢云母板岩夹中厚层长石砂岩,围岩呈弱~微风化状态,岩层产状N22°E,SE ∠64°,与洞轴线交角38°,板岩内产状N15°E,NW∠75°劈理较发育。

主要发育N50°~60°W 及N10°E 两组高倾角节理,面平直闭合,延伸长0.5~1.0m 。

该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岩体完整至较完整,大部分洞段基本稳定,成洞条件较好,但局部洞段(310~350m )劈理、节理较发育,稳定性较差。

其中平距110~310m 段属Ⅲ类围岩,f=4~5,K 0=30~35cm MPa /;平距310~350m 段属Ⅳ类围岩,f=3~4,K 0=15~20cm MPa /。

出口段(350m 以后):地形坡角15°~45°,上覆岩体厚2~24m 。

围岩为Z aj 2-2岩组灰绿色绢云母板岩夹长石砂岩,板岩内劈理发育。

岩层产状N15°E,SE ∠65°~70°,倾向洞内偏右侧,与洞轴线交角31°。

主要发育N30°E,NW∠35°,N85°W,SW∠86°,N15°W,SW∠79°及N80°E ,NW∠36°四组节理,面多闭合,延伸长1~5m 。

强风化带下限埋深5~16m 。

该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岩体因节理、劈理发育完整性差,成洞条件差,建议采取明挖,开挖坡比,5.0:1=永久i ,75.0:1=永久i 。

由于N10°E 及N80°E,倾向洞外的两组缓倾角节理较发育,加上与NWW 向、NNW 向高倾角节理组合形成不稳定块体,对洞脸边坡与开挖边坡稳定不利,建议采取锚固处理措施。

(2)厂房下坝址厂房位于河弯下游9#冲沟出口的冲积堆积Ⅰ级阶地一带,阶地宽10~12m ,阶面高程183~184m ,后山坡坡角45°,基岩裸露。

阶地上部为灰褐色粉质粘土,下部为砂砾石,厚1.0~1.8m ,基岩为Z aj 2-3、 Z aj 2-2岩组灰绿色绢云母板岩夹灰白色长石砂岩。

岩层产状,N15°~20°E,SE∠65°~70°,板岩劈理发育,主要发育NE 向、NEE 向、NNW 向及NWW 向四组节理,面多闭合,延伸长1~5m 。

强风化带下限埋深2~5m ,厂房基础持力层为弱风化岩体,其强度满足建筑物地基应力要求。

但NE 及NEE 向两组缓倾角(35°~36°)节理较发育,且倾向坡外,对厂房开挖边坡稳定不利,建议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推荐的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弱风化长石砂岩MPa R g 5045-=,65.06.0/-=岩砼f ;弱风化绢云母板岩Rg=15~20MPa ,55.05.0/-=岩砼f ;开挖坡比5.0:13.0:1-=单i ,75.05.0:1-=永久i 。

3.4 天然建筑材料本阶段勘察按普查精度要求进行,除对原规划料场进行复核外,重点对石料进行了勘测,共勘查储量:砂砾料180.85×104 m 3,土料77.5×104 m 3,石料988.22×104 m 3,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

(1)土料共调查了7个料场,总储量77.5×104 m 3,均分布在团河Ⅱ级阶地,为黄褐色、红棕色粘土、土层较密实,呈可塑~硬塑状,中~ 低压缩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