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猩红热
中毒性病变
外毒素入血 红疹毒素 毒血症、发热、 毒血症、发热、头痛等 皮肤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 皮肤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白细 猩红热皮疹 表皮
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明显 胞浸润, 死亡、 死亡、脱皮 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水肿 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草莓舌、 草莓舌、杨梅舌
舌乳头增粗、隆起 舌乳头增粗、
猩
红
热
SCARLET FEVER
XXXX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XXX
定义
由能产生红疹毒素的β 由能产生红疹毒素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突发高热、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突发高热、 咽颊炎、弥漫性鲜红色点状红疹及恢复期脱皮。 咽颊炎、弥漫性鲜红色点状红疹及恢复期脱皮。 少数病人后期可出现心、 少数病人后期可出现心、肾、关节病变
舌乳头充血肿胀 变态反应性病变
关节炎、肾炎、风湿热、心肌炎、 关节炎、肾炎、风湿热、心肌炎、心内膜炎
化脓性病变
荚膜及M 荚膜及 M 蛋白的抗吞噬 性炎症 局部直接或经淋巴管侵入邻近组织 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 扁桃体、 细菌入血 败血症 迁徙性化脓性病变 咽后脓肿、中耳 咽后脓肿、 局部增殖 化脓
培养要求
• 需氧或兼性厌氧 , 需在氧张力低及含 需氧或兼性厌氧, 5-10%CO2的条件下生长 10% • 需氧要求高 , 一般需有血液 、 血清或 需氧要求高, 一般需有血液、 腹水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 培育18小时后菌落周围出现溶血现象 培育 小时后菌落周围出现溶血现象
抗原构造
I、J)A占95%,B、C、D、G %,B、C、D、G偶尔 C抗原 A-T(除I、J)A占95%,B、C、D、G偶尔 致病 表面蛋白抗原:T、R、SOR、M(80多个血清型) 表面蛋白抗原:T、R、SOR、M(80多个血清型) :T、R、SOR、M(80多个血清型 M蛋白为A主要毒力抗原,具有抗吞噬作用,与链球菌毒 蛋白为A主要毒力抗原,具有抗吞噬作用, 力有关
数小时
胸 、 背及上肢
下
皮疹特点
• 皮肤呈弥漫性潮红 、 充血 , 其上散布粟粒样大小均 皮肤呈弥漫性潮红、 充血, 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 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加压褪色 • 皮疹多为斑疹 , 偶呈丘疹 , 与毛囊一致 , 手感粗糙 皮疹多为斑疹, 偶呈丘疹, 与毛囊一致, 的鸡皮疹 • 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 • 热天汗腺阻塞 , 可发生粟粒样皮疹 , 如微小脓疱 , 热天汗腺阻塞, 可发生粟粒样皮疹, 如微小脓疱, 但无脓液 • 皮疹多有瘙痒
A群溶血性 群溶血性 链球菌
咽部粘膜及 局部淋巴组织 病菌不断增殖, (病菌不断增殖, 分泌毒素) 分泌毒素)
化脓性 咽颊炎
毒血症 菌血症
化脓性病变
咽颊炎、扁桃体炎、 咽颊炎、扁桃体炎、迁徙性化脓性病变
颌下淋巴结炎、 颌下淋巴结炎、颈淋巴结炎 内脏( 内脏(肝、心、肾、脾)细胞变性、坏死、充血、出血 细胞变性、坏死、充血、 中毒性病变 皮肤 皮疹 脱皮 草莓舌 杨梅舌
传播途径
• 空气飞沫传播 • 密切接触传播 • 皮肤创口或产道侵入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病后仅对同型红疹毒素及同型病菌有长期免疫 力,少数患者(3.8-10%)病后再发猩红热 少数患者( % 轻型病例及早期应用青霉素治疗者免疫力产生 不足,猩红热的复发和再感染也可发生 不足,
流行特征
• 全年均可发病 , 以冬春季节多见 , 夏季偶尔有流 全年均可发病, 以冬春季节多见, 行 • 多流行于温带,寒带及热带少见 多流行于温带, • 我国北方可见流行 , 长江流域多为散发 , 华南少 我国北方可见流行, 长江流域多为散发, 见 • 多发生于 2-10 岁 , 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 , 多发生于2 10岁 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 6月以下乳儿及50岁以上老人很少得病 月以下乳儿及50岁以上老人很少得病 50
鉴别诊断
麻疹 风疹 药物疹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病毒、 组柯萨奇 其他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病毒、A组柯萨奇 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
一般及对症支持治疗
•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 呼吸道隔离, • 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 • 注意口、鼻、咽及皮肤清洁,膜状脱皮禁用手撕,以 咽及皮肤清洁,膜状脱皮禁用手撕, 注意口、 免皮破感染 • 中毒症状严重者,应加强支持治疗,可用泼尼松口服 中毒症状严重者,应加强支持治疗, 以及血浆、能量合剂等应用, 以及血浆、能量合剂等应用,恢复期病人血清或抗血 清可减少中毒症状
–发热中毒症状 发热中毒症状 –咽峡炎 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
皮疹
• 时间:多在起病1-2天,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 时间:多在起病 天 偶有迟至第5 • 顺序 : 颈部 、 上胸部 顺序: 颈部、 肢 皮肤经数天延及全身, 皮肤经数天延及全身,下肢可无疹 一般面部潮红, 无红疹, 一般面部潮红 , 无红疹 , 而口围则因口轮匝肌处血 管分布稀少而呈苍白色, 称口围苍白( 管分布稀少而呈苍白色 , 称口围苍白 ( circumoral pallor) )
变态反应性病变
• 细菌某些型别与心肌、心瓣膜、肾小球基底膜等 细菌某些型别与心肌、心瓣膜、 交叉免疫反应 • M蛋白或其他抗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 蛋白或其他抗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 心瓣膜及肾小球基底膜
临床表现
潜伏期:数小时至12日 一般为2 潜伏期:数小时至12日,一般为2~5日 12 特征性表现: 特征性表现:三主症
治疗
缩短病程、减轻病情、 缩短病程、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 病原治疗:早期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病原治疗:早期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 首选药物:青霉素 首选药物: – 疗程:5-7天。用药 小时后可退热 疗程: 天 用药24小时后可退热 –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并发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对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也要抗生素病原治疗
血管脆性增加
• 皮折红线(巴氏线,P 皮折红线(巴氏线,Pastia line) 关节屈侧皮 ,P ) 肤邹折处如肘窝、腋窝、 肤邹折处如肘窝、腋窝、腹股沟部可见瘀点密集 呈红线状 • 束臂试验(Rumpel-L 束臂试验(R -Leede征)阳性 肘上用 (R -L 征 止血带后, 止血带后,远端出现多数瘀点
系统功能、抗体形成及吞噬作用, 系统功能、抗体形成及吞噬作用,增强机体对溶血素 O及内毒素的反应
传染源
主要是病人及带菌者。发病后 主要是病人及带菌者。发病后24h至疾病高 至疾病高 峰时期传染性最强, 峰时期传染性最强,至皮肤脱屑阶段多无 传染性
说明
患者在急性期得到及时、恰当和充分的治疗, 患者在急性期得到及时 、 恰当和充分的治疗 , 病原菌 于治疗24h 于治疗24h后即被消灭 24 链球菌其他感染(如丹毒、咽颊炎、扁桃体炎、 链球菌其他感染 ( 如丹毒 、 咽颊炎 、 扁桃体炎 、 中耳 炎)也可成为传染源 链球菌带菌者,也可成为传染源,且数量大,学校中 链球菌带菌者, 也可成为传染源, 且数量大, 儿童咽部带菌率可达15-20% 流行期, 儿童咽部带菌率可达15-20%,流行期,带菌率可高达 15 50-70% 不易发现, 50-70%,不易发现,应予重视
外毒素及酶
红疹毒素 链球菌溶血素O 链球菌溶血素O 链球菌溶血素S 链球菌溶血素S 玻璃酸酶 链激酶 链道酶
红疹毒素
产生: 产生 分型: 分型 作用: 作用 A群,少数C、G群,与感染噬菌体有关 少数C、G群 C、G 5种,以α型为最多 引起皮疹、心肌炎、心肌梗死,抑制网状内皮 引起皮疹、心肌炎、心肌梗死,
舌像
• 草莓舌(strawberry 草莓舌( tongue)发疹同时,舌充血红肿、 )发疹同时,舌充血红肿、
乳头肿大, 乳头肿大,突发于灰白色舌苔上 • 杨梅舌(raspberry 杨梅舌( tongue)第三天起,舌苔开始剥落, )第三天起,舌苔开始剥落,
第一周末舌苔尽消,舌面呈深红色, 第一周末舌苔尽消,舌面呈深红色,表面浸润发亮或干 燥,有裂纹,乳头粗大突起 有裂纹,
其他
• 淋巴结肿大,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多见于颌 淋巴结肿大,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 下及颈部淋巴结 • 发热:持续2-3天后渐降,一般出疹后5天内达 发热:持续 天后渐降 一般出疹后5 天后渐降, 正常
脱皮期
时间多自皮疹消退后一周开始, 时间多自皮疹消退后一周开始,第5天--第2-3周 第 顺序与出疹顺序一致, 顺序与出疹顺序一致,程度也与皮疹轻重成正比 自皮疹顶端开始,为糠秕状脱屑,可融合成片 自皮疹顶端开始,为糠秕状脱屑, 手掌、 手掌、足底皮厚部位多见大片膜状脱皮 指趾甲末端下皮肤裂痕脱皮 脱皮一般持续约2 脱皮一般持续约2-4周 严重者可见暂时脱发
实验室检查
• 血像 血像:WBC计数增加,核左移,胞浆中有中毒颗粒及 计数增加,核左移,胞浆中有中毒颗粒及Döhle小体。出 小体。 计数增加 小体 疹后及疹退期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疹后及疹退期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病愈时大多恢复正常 • 尿常规 早期可有一过性轻度蛋白尿,晚期并发肾炎时尿蛋白增加 , 尿常规:早期可有一过性轻度蛋白尿, 晚期并发肾炎时尿蛋白增加, 早期可有一过性轻度蛋白尿 且有RBC、WBC及管型 、 且有 及管型 • 鼻咽试子:培养有A 群 β 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免疫荧光法或胶乳凝 鼻咽试子 培养有A 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培养有 集试验检查咽试子涂片可作出快速诊断 • 皮肤试验 • ASO 恢复期可见
诊断
• 流行病学资料 • 冬春季节 • 病前数日内有患者接触史 • 既往猩红热病史 • 临床表现 骤起发热,咽颊炎, 骤起发热,咽颊炎,典型皮疹及血象改变即
可作出初步诊断;如见口围苍白、 可作出初步诊断;如见口围苍白、草莓舌或杨梅舌或血 涂片查见Döhle小体, 即可作出临床诊断,恢复期膜状 涂片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