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周边其他国家
的关系和周边安全环境
《左传》有云: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国家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
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周边围绕着为数众多的邻国,而有些邻国又往往对中国并不友好,有的甚至虎视眈眈。
中国周边的人文环境也非常复杂,这里的政治社会制度和文化宗教差异巨大。
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面临如此复杂、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
中国的周边按区域划分,主要由东亚、中亚和南亚三个区域组成。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在近20年的全面改善和发展之后,正在步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越过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建设和谐世界的设想将获得更加坚实有力的战略依托,整个亚洲板块在全球力量分布中的上升态势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中国与周围各国的关系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已处在新的历史起点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开始于1989年中苏(俄)关系正常化。
在以后的几年里,中国大力开展睦邻外交,把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作为首要目标,使传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
中国通过和平谈判与平等协商,先后与巴基斯坦、俄罗斯、老挝、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邻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妥善地处理边界问题,缔结了相关协定。
这些重大举措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跨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扫除了历史性障碍。
(二)周边区域次区域合作日益拓宽加深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之所以需要转入扎实推进务实合作、深化区域次区域整合、加强利益共同体建设的新阶段,是由于经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努力,周边区域次区域合作已经全面展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三)区域次区域合作亟待协调整合
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与覆盖整个亚洲地区的亚洲合作对话机制、亚洲论坛等诸多机制共同存在,并行发展,彼此竞争。
这种态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发展,有利于各国扩大共同利益,增进合作和拓展发展空间;有利于中国继续贯彻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方针,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和谐的地区环境。
与此同时,也必须客观地看到,如此众多的组织机制之间已经初步形成了相互竞争和牵制的局面。
特别是随着区域次区域合作渐成主流,有关多方谋求更多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意识已经明显上升,战略角逐态势日益突出。
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形势与分析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我国周边国家众多,是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除接壤的邻国外,还有不接壤的邻国。
中国政府一贯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主张“睦邻、富邻、安邻”。
特别是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谋求建立与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良好关系,创造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愿望与诉求。
经过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睦邻友好关系得到明显发展,现在是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
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吸引外资总额的70% 以上。
2001 年,中国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宣布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这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的诞生。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双方的经济关系将更为密切,政治合作也具有更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双方关系的长远发展及地区繁荣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我国周边所面临的情况极其复杂,既有历史以来存在的领土、领海归属争议,又有较长时期以来政治、军事利益上的冲突; 既有侵略与反侵略斗争的热点,又有争霸与反霸的意识形态上的长期对抗。
伊拉克战争表明,
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无论什么时候,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作后盾国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国家军事实力。
建设可靠的核自卫和常规防务力量是绝对必要的。
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会大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更加多样,但强大的国防力量对国家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总而言之,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内的成功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双方之间的互信,开始发挥“安邻”的良好作用。
进一步推进中国与周边关系纵观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关系的发展,我们可看出,保持中国与周边各国之间良好、稳定的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地区的和平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