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教学目的】1、掌握健康、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及健康促进的主要活动领域。
2、掌握健康教育理论的核心,健康教育评估的内容、计划制订的原则和要素等。
3、熟悉发展社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4、了解健康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健康、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及健康促进的主要活动领域。
2、健康教育理论的核心,健康教育评估的内容、计划制订的原则和要素。
【教学难点】1、健康、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2、影响健康的因素及健康教育目的。
【教学过程】案例红星社区,辖10个街道,5万人口,居民以工人、市民为主,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2%。
60岁以上者占居民总体14%。
大多数家庭经济处中下等水平。
一年来35岁以上人群疾病顺位依次为:流感、高血压病、急、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脑血管病、癌症。
高血压患病率18.8%,血压控制率3.7%,肥胖率23%。
成年男性吸烟率58%;盐摄入量15克/日。
社区内无公共文体设施。
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医生、护士11人,其中2人参加过全科医生培训。
试问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导入新课第一节社区健康促进一、概述(一)概念1、健康促进1986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中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所处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目前多用的是美国教育家劳伦斯•格林和他的团队提出的概念,即“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2、社区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与社会影响,降低本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而进行的活动。
(二)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支持性环境3、强化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三)健康促进活动的主要战略1、政策倡导。
2、倡导发展强大的联盟和社会支持系统。
3、普及社区群体的卫生知识,改善其态度和技能。
二、健康促进相关理论(一)健康促进计划设计模式科学制定健康促进计划,是保证健康促进活动有目标、系统地进行的基础与必要前提,掌握健康促进模式的基本理论是每一个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具备的一项工作能力。
1、格林模式又称健康诊断与评价模式,格林模式将健康促进计划设计为两个阶段,9个步骤。
第一阶段:PRECEDE,评估阶段,在环境的评价中应用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英文首字母排列而成,包括社会诊断、医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和管理与政策诊断前5个步骤。
第二阶段:PROCEDE的含义是继续进行,即执行与评价阶段。
其中第6个步骤为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第7~9 个步骤分别为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和结果评价。
格林模式注重第4步的教育与组织诊断,强调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这3个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并强调促进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整体人群的生活质量。
2、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模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编撰的培训资料中,也将健康促进计划分为两个阶段9个步骤。
第一阶段:计划前研究阶段,中心任务是评估需求。
第二阶段:计划活动研究阶段,核心任务是制定对策。
结合我国健康促进工作实际情况,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程序可以总结归纳为7个步骤:(1)评估社区需求。
(2)确定优先项目。
(3)制定目标和具体评价指标。
(4)确定干预策略。
(5)安排活动日程。
(6)制定监测与评价方案。
(7)项目经费预算。
(三)影响健康促进活动的主要因素1、组织与动员社区参与,开发领导是首要策略。
2、干预与支持是中心环节。
3、加强信息传播是重要手段。
4、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是保证。
5、加强人员培训是基础。
6、注重计划设计和评价是关键。
三、健康促进发展趋向(一)国内外健康促进发展概况1974年,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长拉朗德最早提出健康促进。
1986年,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提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
1997年,第四次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在一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召开,发表了《雅加达宣言》,进一步思考有效的健康促进经验。
2000年,在墨西哥召开第五届世界健康促进大会,会议主题为“架起公平的桥梁”,强调健康促进必定是各国卫生政策与规划的基本组成部分。
2006年,在曼谷召开了第六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大会发表了《曼谷宣言》,明确提出要通过政策制定和伙伴行动改善健康的决定因素,使健康促进成为全球性发展的中心。
在我国,1984年,“健康教育“一词正式使用。
2009年协会更名为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
1995年,我国开始引进健康促进理论。
进入21世纪,我国健康促进实践开始与国际接轨。
国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联盟国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IUHPE)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组织、机构密切合作,通过推广公共卫生技术与宣传教育,提升了全球公共卫生发展水平。
IUHPE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球性学术会。
2010年7月11日至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20届大会主题为健康、公平、可持续发展。
(二)社区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社区健康促进是推进初级卫生保健和实现“健康为人人”全球战略的关键要素。
1、社区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不仅仅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他卫生部门,而应是政府各部门的核心义务和职责。
2、社区健康促进涉及正太人群健康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非仅限于疾病的预防。
3、社区健康促进直接作用于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行为与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政策和资源等。
4、社区健康促进是跨学科、跨部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增进社区群众的健康。
5、社区健康促进强调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的全过程。
6、社区健康促进是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学基础上,强调健康—环境—发展三者合一的活动。
第二节社区健康教育一、概述(一)健康教育1、概念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目的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1、概念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
2、目的(1)提高和促进社区人群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培养居民的责任感。
(2)增进居民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技能。
(3)促使居民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合理利用社区的保健服务资源。
(5)减低和消除社区健康危险因素。
3、意义(1)合理利用、节约社会资源。
(2)健康教育可促进社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其健康责任感。
(3)广泛开展不同领域的护理健康教育实践和研究,对于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额理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社区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角色二、健康教育理论(一)知-信-行模式“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
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实质上市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该模式主要阐述了对于行为的改变,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基础,正确的信念和态度是动力。
知识、信念、行为之间只存在着因果关系。
行为改变时目标,必须以健康知识作为基础,以信念作为动力。
态度是转变行为的前奏,要转变行为必须先转变态度。
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有一下几点1、信息的权威性2、传播的效能3、恐惧因素4、行为效果和效益例:肥胖是引起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而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与合理的饮食即不良生活方式为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首先,让人们了解肥胖对健康的危害,适当运动与合理饮食的好处,以及运动与饮食的相关知识。
具备了知识,肥胖者才会形成肥胖有害健康的信念,对减肥形成积极态度,进而采取行动。
(二)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健康信念的形成主要涉及一下几方面因素:1、感知疾病的威胁即对疾病易感性的感知和对疾病严重性的感知。
(1)对疾病易感性的感知:通常指个体对自身罹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可能性的判断。
(2)对疾病严重性的感知:疾病的严重性既包括疾病对生理健康的不良影响,还包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采纳健康行为的障碍(1)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
(2)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
3、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评价和判断,即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自信心。
(1)自己成功完成某种行为的经验。
(2)来自他人的间接经验。
(3)口头劝说。
(4)情感激发。
4、提示因素是指诱发健康行为产生的因素。
5、其他相关因素(三)行为转变阶段模式转变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时十分复杂的、连续的、渐进的过程。
1、无转变打算阶段2、由于不决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三、健康教育程序(一)社区健康教育评估1、教育对象2、教育环境3、医疗卫生服务资源4、教育者(二)社区健康教育诊断1、确定健康教育诊断(1)分析资料,列出健康教育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2)分析健康问题对教育对象的健康构成威胁的程度。
(3)分析开展健康教育的可利用资源。
(4)挑选出能够通过健康教育改善或解决的健康问题。
(5)找出与健康问题相关的行为、环境和促进行为改变的因素。
2、确定健康教育的优先项目(三)社区健康教育计划科学的健康教育计划,是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组织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必要前提。
1、设计原则(1)目标:每一项计划都必须明确目标。
(2)整体性: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工作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社区卫生服务而独立存在。
(3)前瞻性:计划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在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时要预测未来,考虑并把握未来发展要求。
(4)弹性:在制定计划时,要尽可能预见到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留有余地。
(5)从实际出发:制定计划时不能从主观意愿出发,要依据社区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因地制宜地计划。
(6)参与性:使社区群众参与到项目立项、计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个过程。
2、设置目标要明确通过健康教育,最终期望达到什么目标,包括制定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3、确定教育者和教育对象(1)健康人群(2)高危人群(3)患病人群(4)患者家属及照顾者4、确定内容(1)一般性教育(2)特殊性教育(3)卫生管理法规教育5、选择方法(1)语言教育(2)文字教育(3)形象化教育(4)电化教育:广播、录音、视频材料、电影等教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