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心理辅导策略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心理辅导策略
五因素的具体描述 五因素 神经质 外倾性 具体描述 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 自我满意 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 丰富对含蓄 富于想像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 自主对顺从 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 合作 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 对意志薄弱
开放性
二、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
• • • • •
(一)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发展特点 1.小学生情绪的特点: 第一,情绪内容不断丰富,发展了自我体验。 第二,小学生情绪表面化,而且极不稳定,深刻 性逐步增加。情绪表现为易冲动、易激动、情绪 外露,好喜形于色,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第三,开始学会调节情绪,但是情绪自控能力差。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 情绪,情绪反应随意性很大。
•
(二)儿童青少年的需要发展特点
• • • • • • •
1、需要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生理需要(生存问题); 第二,安全需要 第三,社交/归属/爱的需要 第四,尊重/地位/成就的需要; 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 其他社会性需要:认知(求知)/审美/创造/道德/娱乐等 • 研究表明:当儿童青少年的某些需要非常重要和迫切,但
(三)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 1、什么是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 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这样思考就是 个体在进行自我意识。
•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包括主体的我和对象
的我(经验的自我),是主体的我是对自 己以及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主观反映。
• 自我意识尤指经验的自我,是一个多层次、
2 情绪和情感的涵义
• 2.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 情绪(emotion) 由拉丁文e和motion组成,表示从一个地方移到另 • 情绪是由先前具体事件引发的感受、体验及相应的身体和
• •
行为反应。情绪的范围很广,并伴有生理变化、独特的表 情和行为反应(Davidson,1994;Ekman.1992). “情绪是内心的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情绪 是“感觉、特定的想法、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相关的行 为倾向。” 情绪由主观的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评估、表达的行 为四种成分交互作用而成。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心理辅导策略 ——给中小学教师的建议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聂衍刚博士教授
内容提要
• 案例分析 • 引论:人格与情绪的概述 • 一、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 • 二、儿童青少年人格障碍及影响因素 • 三、儿童青少年人格辅导的目的和策略 • 四、积极心理学及对人格教育的启示
学习的烦恼
• (2)在适应性行为上表现出,在学习上乐学、 • • •
善学,且学业优良;在交往中乐群、友善,具有 合作精神。 (3)在认知特征上表现为是有才能的,具有科 学的认知方式,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创造性和 创新精神。 (4)从态度情感特征上讲,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乐观、有爱心,有积极的 情绪体验,时常体验快乐的感觉。 (5)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他们是心理机能正 常,心理没有缺陷的个体。
•
• • •
家庭功能
同伴关系
社会环境
社会支持
需要 生 活 事 件 社 会 环 境
动机
驱动 情绪调节
认知评估
人格(自我) 身体机能
适应行为
行为
不良行为
结果
目标
反馈 图1:个体的行为模式
导向
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格与情绪的概述
• 1 人格的涵义 • 1.1 什么是人格? • Jung(1921):一是指人格的表层,即“人格面具”, 二是指人格的深层,即“真实的自我”。 • Allport(1937):人格指“一个人真正是什么”, 它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决 定了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1961):人格 是个体内部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一 个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 Pervin(1995):人格是个体认知、情感及行为过程 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性和一致性, 反映着天性与教养的作用;人格中包含了过去的影 响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
多结构的心理功能系统,包括了自我觉察 与自我表征。 • 自我表征是由自我认识(自我概念)、自 我体验和自我监控(或自我调节)三方面 构成。
你看,我是谁?
• 自我意识是个体人格的核心,不仅影响着个体人 • •
格发展的水平而且还与个体的学习、生活、交往、 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当前有 众多心理学家都在自我意识领域进行研究。 人格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咨询与治疗心理 学家等都从不同领域关注自我问题的研究。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与外界关系的主观反映, 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心理功能系统。它是由 自我认识(自我概念)、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或自我调节)三方面心理机能相互作用构成。
一个地方,原意是活动和骚动的意思,这里指心理的波动,是一种内心的心 理过程。
• 我们认为,情绪是个体对外界事物和内部
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欲求而产生的 感受、体验及相应的身体和行为反应。 • 情感是人的稳定的、本质的情体验。如亲 情、友谊、爱情、爱国主义情感、自尊心 等 • 二者的关系:现象与本质。
满意程度。它与的自尊心、需求水平、生活目标、 社会比较、人格特质等都有关系。
• (5)情绪与学习、工作效率 • 情绪与学习效率 • 关于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研究 • 习得性社会无助感实验 • 学生的厌学 • 情绪与工作效率 • 关于员工积极性与效绩的研究 • 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个案研究 • 团体心理、团队精神的作用
•
•
问 题
• 1、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自杀、
攻击、退缩、杀人等)?是生理因素或心理因素? 是情境因素所致还是人格特质使然? 2、导致青少年心理失衡(危机)、行为不良的内 在原因是什么?人格、自我意识起了什么作用? 3、我们应该怎么帮助(辅导)这他们,使他们学 会应对危机? 4、儿童青少年的种种问题行为和社会上发生的众 多心理危机事件对我们的学校、社会尤其是家庭 (家长)有何启示? 5、我们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
• 2.中学生情绪特点 • 第一,发展了自我意识情绪,自尊感、自豪感、内疚感等 •
•
自我情绪逐渐深刻。 第二,情绪内容更为丰富,发展了社会性情感。青少年的 情绪可以由很多事情引起或改变。情绪不仅与家庭、同伴、 学习有关系,还扩展到社会政治、经济等事件。 第三,体验情绪弥散性更为明显,情绪持续时间更长。儿 童情绪的持续时间是很短的,即使一些很强烈的情绪爆发, 也是转瞬即逝的。但对中学生来说,即使一件小事引起的 不快也不像以前那样容易摆脱了,甚至会持续好几天。
宜人性 认真性
1.3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理解——“主体型人格”
• 我们认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要具有自主性、创造性、
• •
•
适应性、合作性、和谐性、积极性、健康性等特点,培养 学生的健全人格就是要塑造学生的“主体型人格”。 青少年健全人格主要体现在自我修养、适应行为、认知特 征、情感倾向以及心理健康等五个大的方面。 借鉴马斯洛的 “成长尖端统计学”,我们认为具有健全人 格的青少年主要应具有以下几项特征和表现: (1)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养,又可以分为五个小的方面,分 别是:品德良好;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有主体意识,包括 有较强的责任感、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良好的合作性; 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自知自控,不畏挫折;具有现代 观念,具体包括法制观念、民主意识、环保思想、效率观 念、时间观念、竞争观念等。
是不能从外界获得满足时,易出现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
• 2、儿童青少年(90后)最重要的需求: • 同伴认同(社交的需要)、他人尊重(自尊的需
要)、求知探索、自由快乐、自我发展(成就需 要)、利他爱人(道德需要)
• 3、需要的欠缺与人格不良 • 童年时期的欠缺:家庭亲情、同伴关系、社会温 •
暖、学业成功 人格缺限:自我中心、焦虑、冷漠、孤独、攻击 性、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感、虚拟妄想等
• 戈尔曼情绪智力的维度包括: • (1)情绪的自我觉知能力:观察自己和识别自己情绪的能 • •
力。 (2)管理情绪的能力:恰当地管理感情的能力,意识到感 情之所以发生的能力,寻求对付恐惧、焦虑、愤怒和悲伤 的方式的能力。 (3)产生自我动机的能力: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调动情绪 的能力,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延迟满足和扼制冲动的能 力。 (4)移情能力:敏锐地感知他人情绪并能够站地他人的角 度思考的能力,认可不同人对于同一事物之不同体验的能 力。 (5)处理关系的能力: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社会能 力和社会技能。
2.2 情绪的种类
• (1)中国古代的分类:七情说,六情说。 • (2)基本情绪(12种) • (3)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 (4)社会情感与情操:道德感、理智感、
美感;爱与恨、同情、成就感与挫折感、 自尊感与羞愧感等。
2.3戈尔曼(D.Goleman)的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 • •
1.2 人格的五因素理论
• (1)Tupers和Christal在1961年提出了“大五”
• • • • •
因素,即: (Ⅰ)精力充沛(健谈,自信,活跃); (Ⅱ)愉快(合作、可信、善良); (Ⅲ)可以信赖(正直、负责、有条理); (Ⅳ)情绪稳定(安静、没有神经质、不易发 怒); (Ⅴ)文雅(明智、有修养、独立思考)。
• 第四,日常情绪体验,消极情绪比儿童时期增多,幸福感
•
增强; 第五,情绪的波动趋于频繁和剧烈。刚进青春发育期的少 年,心情波动很厉害。有时会因一句很平常的话而大发雷 霆;有时会因很小的挫折,感到泄气,绝望,甚至觉得活 着无聊,产生轻生的念头。 第六,情绪的自主性增强,逐渐独立于父母,情绪自控能 力还较差,易冲动。当愤怒、悲伤、痛苦等强烈的情绪出 现时,理智的控制力十分有限,会在冲动情绪的支配下做 出一些很不理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