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拼音小关卡。
看拼音,写词语。
肖邦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bào fā()了反抗沙俄的起义,当他听到起义失败的消息后,悲愤欲绝,他把全部的精力都qīng zhù()在音乐创作中,完全没有了时间的gài niàn(),导致fèi jié hé()病复发,客死异乡。
2. 词语梦工厂。
读句子,想想加点词的意思,写出近义词。
(1)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
..着薄薄的雾霭。
()
(2)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
..的房间里。
()
(3)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
..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
(4)弥留之际
....,肖邦紧紧握住姐姐路德维卡的手…… ()3. 名人纪念馆。
根据你对肖邦的了解和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肖邦是 (国籍)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他的创作以为主,还涉及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
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被称为“”。
他的作品主要有《》《》等。
由于肖邦的音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出波兰人民热爱自由、渴望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所以德国著名音乐评论家舒曼对肖邦的音乐评价极高,他说:“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里的一尊大炮。
”
4. 词语立交桥。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填序号)
(1)疾:①疾病②疼痛③速度快④恨
疾.驰而去()积劳成疾.()痛心疾.首()疾.恶如仇()(2)凌:①冰②侵犯③升,高出④迫近
欺凌.()凌.晨()凌.空而过()滴水成凌.()
(3)辞:①告别②不接受,请求离去③解雇
辞.职()辞.别()与世长辞.()辞.退()
(4)绝:①断②完全没有了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④死;呼吸停止
弹尽粮绝.( ) 悬崖绝.壁( ) 络绎不绝.( ) 悲愤欲绝.( )
5. 课文拷贝室。
理解答题。
(1)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为什么说肖邦
离开祖国是“不得不”?朗读时应用什么语调读?表达了肖邦怎样的感情?)
(2)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才39岁。
(从“才”字
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双“眼睛”,我读出了
;课文中跟这个题目互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6. 超级模仿秀。
读句子,仿写。
埃斯内尔紧紧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肖邦的同学紧紧拉住肖邦的手说:
“”
7. 肖邦请求姐姐在他死后将心脏带回祖国的原因是()
①肖邦客死他乡,希望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葬也要葬在家乡的土地上。
②肖邦在巴黎的生活异常窘迫,生不能回到家乡,死了也要回到家乡。
③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至死不
忘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感。
8. 精彩展示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báo bó)的雾霭。
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
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
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chéng shèng)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心里默默地说: )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1)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这个片段写了、、等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
送“盛满泥土的银杯”给肖邦的目的是。
(3)“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作者在文中借景抒情,表现了肖邦_____的心
情。
(4)埃斯内尔在《即使你远在他乡》中,可能会写:即使你远在他乡,
;即使你远在他乡,。
(5)展开合理想象,在文中横线上写出肖邦的内心独白。
9.名人纪念馆。
写出下列音乐家的美称。
肖邦——()李斯特——()贝多芬——()海顿——()莫扎特——()舒伯特——()10.美文欣赏屋。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把音符化作利剑
肖邦在波兰民间音乐的乳汁抚育下成长起来了。
他不但热爱波兰民族的文化,更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波兰。
那时,他的祖国正遭受沙皇的奴役和欺辱,波兰的大地被俄、奥、普瓜分得支离破碎。
波兰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如同地下的岩浆冲击沸腾,那时的波兰就像一座一触即发的火山。
年轻的肖邦为苦难深重的祖国担忧,为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所鼓舞。
一天,肖邦看到了波兰进步诗人维特维斯基的一首题叫《战士》的诗。
这是一首激动人心的诗篇,肖邦爱不释手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他情不自禁地轻声朗诵出来:
时间已到,
战马嘶鸣,
马蹄忙不停。
再见,母亲、父亲、姐妹,
我告别远行。
乘风飞驰,
扑向敌人,
浴血去斗争。
我的战马快如旋风,
一定能得胜。
我的马儿,
英勇战斗,
如果我牺牲,
你就独自掉转头来,
向故乡飞奔。
他深邃(suì)、沉静的大眼睛由于战斗的召唤而炯炯闪烁。
他推开窗户,遥望天空,乌云密布、阴霾(mái)沉沉。
但是,他在沉寂中听到了惊雷,维特维斯基的《战士》这首诗正是划破这沉寂的呐喊,它抒发了波兰人民为摆脱奴役而渴望投身战斗的革命激情。
窗外起风了,乌云在翻滚。
肖邦仿佛看到红旗在飘飞,战马在驰骋(chěnɡ),一个个音符化作一把把利剑向敌人的心脏刺去。
他转身俯到写字台前,拿起五线谱纸,为《战士》这首诗谱上了曲。
由肖邦作曲、维特维斯基作词的这首《战士》之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波兰爱国青年中传唱起来,这支歌鼓舞着波兰青年纷纷投身于革命洪流。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鼓舞( ) 担忧( ) 抚育( ) 欺侮( )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成语。
①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 )
②比喻事情已经十分紧张,稍一触碰就会马上爆发。
( )
③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 )
(3)用“”画出第2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写一个。
(4)第4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从哪方面对肖邦进行了刻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用“”画出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描写肖邦想象的句子。
(6)品读《战士》这首歌词,谈谈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与提示
2.(1)弥散(2)昏暗(3)专门(4)临终之时
3.波兰钢琴作品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革命练习曲E小调钢琴协奏曲
4.(1)③①②④ (2)②④③① (3)②①①③ (4)②③①④
5.(1)波兰被欧洲列强瓜分,为创作更好的音乐而不得不离开。
要用悲痛的语气朗读。
表达了肖邦热爱祖国的感情。
(2)这种“亡国之恨”让肖邦死不瞑目,从中可以体会出他至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当时他才39岁”,告诉我们肖邦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3)炽热的爱国情怀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6.肖邦,不管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波兰人呀!
7.③
8.(1)画去:bó shèng (2)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要他永远记着祖国(3)悲伤(4)示例:也不要忘记家乡的亲人也要把祖国时刻惦念(5)亲爱的祖国,我暂时离去了,我还会回来的!
9.钢琴诗人钢琴之王乐圣交响乐之父
音乐神童歌曲之王
10.(1)鼓励忧虑培育欺辱(2)①支离破碎②一触即发③情不自禁(3)波兰人
民的反侵略斗争如同地下的岩浆冲击沸腾,那时的波兰就像一座一触即发的火山。
(4)表情。
从中可以体会出肖邦被《战士》这首诗所深深打动,引发了内心的共鸣,他的心里充满了战斗的豪情。
(5)肖邦仿佛看到红旗在飘飞,战马在驰骋,一个个音符化作一把把利剑向敌人的心脏刺去。
(6)从《战士》这首歌词中可以感悟到战士们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们为祖国而战的炽热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