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润滑与密封概述(《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3版)解析

2.润滑与密封概述(《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3版)解析


两物体接触区产生阻碍运动并消耗能量的现象,称为摩擦。 有些情况下却要利用摩擦工作,如带传动,摩擦制动器等。
摩擦与磨损
根据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将摩擦状态分为四种: 1.干摩擦 两物体的滑动表面为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的纯金属。 2. 液体摩擦 两摩擦表面不直接接触,被油膜隔开。
一、干摩擦 摩擦理论: 库仑公式
磨损量q
t
O
2、稳定磨损阶段 经磨合的摩擦表面加工硬化,形成了稳定的表面粗糙度,摩 擦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磨损较缓,该段时间长短反映零件的寿命
时间t
3、急剧磨损阶段 经稳定磨损后,零件表面破坏,运动副间隙增大→动载振动 →润滑状态改变→温升↑→磨损速度急剧上升→直至零件失效
q
二、磨损的类型 1、粘着磨损 当摩擦副受到较大正压力作用时,由于表面不平,其顶峰 接触点受到高压力作用而产生弹、塑性变形,附在摩擦表面的 吸附膜破裂、温升后使金属的顶峰塑性面牢固地粘着并熔焊 在—起,形成冷焊结点。在两摩擦表面相对滑动时,材料便从 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成为表面凸起,促使摩擦表面进 一步磨损。这种由于粘着作用引起的磨损,称为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按程度不同可分为五级:轻微磨损、涂抹、擦伤、 撕脱、咬死。 合理地选择配对材料(如选择异种金属),采用表面处理(如 表面热处理、喷镀、化学处理等),限制摩擦表面的温度,控制 压强及采用含有油性极压添加剂的润滑剂等,都可减轻粘着磨 损。
F f f Fn
新理论:分子—机械理论、能量理论、粘着理论 简单粘着理论:
b a Fn A ri
F f Ar B
Fn
sy
B
B f Fn sy
Ff
干摩擦
机械摩擦啮合理论 分子机械理论 粘着理论 能量理论
二、边界摩擦(边界润滑) 物理吸附膜如图 常温、轻载、低速
3、表面疲劳磨损
两摩擦表面为点或线接触时、由于局部的弹性变 形形成了小的接触区。这些小的接触区形成的摩擦副 如果受变化接触应力的作用,则在其反复作用下,表 层将产生裂纹。随着裂纹的扩展与相互连接,表层金 属脱落,形成许多月牙形的浅坑,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磨损,也称点蚀。
合理地选择材料及材料的硬度(硬度高则抗疲劳磨 损能力强),选择粘度高的润滑油,加入极压添加剂或 MoS2及减小摩擦面的粗糙度值等,可以提高抗疲劳磨 损的能力。
处于摩擦、液体摩擦与边界摩擦的混合状态。
干摩擦—最不利
弹性变形
液体摩擦
塑性变形
边界膜
边界膜
液体

边界摩擦—最低要求
混合摩擦
边界膜
液体
磨损
物体表面物质在摩擦过程中不断损失的现象。
§2—1.2 磨损
一、典型的磨损过程 1、跑合磨损过程
磨合磨 损阶段 稳定磨损阶段 剧烈磨损阶段
I
II
III
在一定载荷作用下形成 一个稳定的表面粗糙度, 且在以后过程中,此粗糙 度不会继续改变,所占时 间比率较小
2、磨粒磨损
由于摩擦表面上的硬质突出物或从外部进入摩擦表面 的硬质颗粒,对摩擦表面起到切削或刮擦作用,从而引起 表层材料脱落的现象,称为磨粒磨损。这种磨损是最常见 的一种磨损形式,应设法减轻这种磨损。 为减轻磨粒磨损,除注意满足润滑条件外,还应合理 地选择摩擦副的材料、降低表面粗糙度值以及加装防护密 封装置等。
润滑剂
液体润滑剂:石油润滑剂、合成润滑剂 润滑脂: 气体润滑剂:空气、氢气、氦气、氮气、一 氧化碳和水蒸气 固体润滑剂:石墨、二硫化钼、氮化硼、尼 龙、聚四氟乙烯、氟化石墨
润滑油
2.2 润 滑
润滑的主要作用是:
减小摩擦系数,提高机械效率;
减轻磨损,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还可起到冷却、防锈、密封、 吸振等作用。
一、润滑剂的性能与选择
润滑剂种类:润滑油、润滑脂(常用) 固体润滑剂 气体润滑剂 1.润滑油 主要有矿物油、合成油、动植物油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为 矿物油。 润滑剂的最主要性能指标:粘度 粘度的大小表示了液体流动时其内摩擦阻力的大小,代表液体稀稠程度 粘度愈大,内摩擦阻力就愈大,液体的流动性就愈差。
3

ρ为密度,单位为 kg / m
ν 为运动粘度,单位为 m s 。
一般润滑油的牌号就是该润滑油在40C(或100C)时运动粘度
2
(以
mm2 s 为单位)的平均值。
2、粘度常用单位 (1)动力粘度η
F =1N
v=1m/s
单位:N· s/m2
1m
1m
(2)运动粘度v
v ( Pa s) / (kg / m )
第2章 润滑与密封概述
§2.1 摩擦与磨损 §2.2 润滑 §2.3 密封装置
2.1 摩擦与磨损
摩擦是机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世界上1/3~1/2的 能源消耗在摩擦上,各种机械零件因磨损失效的也占全部失效零件的一 半以上。磨损是摩擦的结果,润滑则是减少摩擦和磨损的有力措施。
一、摩擦及其分类
粘性定律与润滑油的粘度
1、粘性定律
u y
u=v
牛顿粘性定律 η——流体的动力粘度
A F =1N x u
O
y

u=0
B
润滑
粘度可用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条件粘度(恩氏粘度)等表示。
我国的石油产品常用运动粘度来标定。 (1)动力粘度

η为动力粘度,单位为Pa•s (2)运动粘度

4、腐蚀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摩擦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 产生物质损失的现象,称为腐蚀磨损。腐蚀磨损可分为氧化 磨损、特殊介质腐蚀磨损、气蚀磨损等。腐蚀也可以在没有 摩擦的条件下形成,这种情况常发生于钢铁类零件,如化工 管道、泵类零件、柴油机缸套等。
2.2 润滑
相对运动物体表面加入第三种物质—润滑剂, 降低摩擦、减少磨损。 改善摩擦副的摩擦状态以降低摩擦阻力、减 缓磨损的技术措施。一般通过润滑剂来达到 润滑的目的。 另外,润滑剂还有防锈、减振、密封、传递 动力等作用。
(a)
化学吸附膜 中等载荷、速度和温度
化学反应膜 重载、高速和高温 三、混合摩擦(润滑) 膜厚比
hlim /( Ra1 Ra 2 )
(b)
λ越大,油膜承载比例大,,f越小
四、流体摩擦(润滑) 膜厚比λ >5 全液体摩擦
摩擦与磨损
3.边界摩擦
两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
4.混合摩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