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团—本地生活服务行业调查报告

美团—本地生活服务行业调查报告

美团—本地生活服务行业调查报告目录一、美团出行事业部的大举进攻 (3)(一)美团:“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务电商平台” (3)(二)从“食住”到出行,美团完成生活服务生态链的闭环 (5)1、出行业务:串联本地生活服务的关键 (5)2、单车出行+本地生活服务:填充场景,提升粘性 (6)3、互联网巨头的边界拓展:美团进入出行,滴滴开展外卖 (7)二、到家业务:外卖品类扩张,转型新零售 (8)(一)外卖市场进入稳定期,美团/饿了么双寡头局势已成 (8)1、美团外卖经历“抢滩”式扩张 (9)2、2017 年饿了么市占率过半,加码2B 业务 (10)(二)单外卖业务盈利难度大,外卖O2O 转型新零售求发展 (10)三、到店+酒旅:生活服务全链条纵深发展与外延扩张 (13)(一)到店事业群:实现生活服务的全链条纵深发展 (13)(二)酒店旅游事业群:从本地生活服务到连接“异地”生活服务 (5)1、酒店业务:品质化+差异化发展 (6)2、切入在线短租,满足个性化需求 (7)3、境外游:对接商家,机酒协同,打造一站式境外消费 (7)一、美团出行事业部的大举进攻根据36 氪,2018 年4 月 4 日,美团宣布以65%的现金+35%的美团股权全资收购摩拜单车。

根据蓝鲸TMT 消息,此次交易还外加10 亿美元的债务,总金额为37 亿美元。

根据新浪科技报道,4 月28 日,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内部信中宣布,联合创始人王晓峰将卸任CEO 职位,出任摩拜顾问;胡玮炜担任摩拜单车CEO,并任命刘禹为摩拜总裁。

事实上在美团收购摩拜之前的半年,作为生活服务领域内的龙头公司美团,便高调进入了出行领域。

根据《财经》杂志报道,2017 年12 月1 日美团点评CEO 王兴发内部信宣布成立出行事业部,由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负责,出行业务计划再扩大七个城市。

2018 年 3 月21 日,美团打车进军上海,同时上线出租车和快车两种业务。

早在2017 年 2 月美团就开始在南京地区低调试运营打车业务。

根据新华网,在南京十个月时间的试点运行后,美团打车日订单量突破10 万单。

至此,根据36 氪消息,根据王兴内部信,美团已将业务升级划分为4 大场景:一是以原有团购业务为核心的到店场景;二是以外卖、生鲜零售为核心的到家场景;三是以旅游酒店业务为核心的旅行场景,前三个场景是公司原有业务基础上的组织整合和划分。

第四,出行事业部。

(一)美团:“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美团网成立于2010 年3 月,最早上线时是以“吃喝玩乐全都有”为服务宗旨的团购网站。

2013 年11 月,美团外卖平台正式上线。

根据网易财经报道,美团公布2014 年全年交易额(GMV)达到460 亿,其中移动端占比达到90%以上。

根据新浪科技报道,2015 年10 月美团网与大众点评宣布合并,双方共同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美团点评”,新公司成为了中国生活服务类O2O 的绝对龙头。

在此次合并后,美团与大众点评在品牌和业务上保持独立运营。

根据凤凰网科技频道报告,2018 年 2 月美团点评总裁王兴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显示,“2017 年美团营业收入超过330 亿元,GMV 超过3600 亿元,线上日订单量峰值超过2700 万,额外的还有线下超过700 万单的交易。

横向对比,美团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

”图1:美团历年GMV 情况(亿元)根据虎嗅网报道,美团自成立起至今共经历了8 轮融资。

2011 年B 轮融资和2014 年C轮融资中的投资方有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身影。

但是根据央广网报道,在2015 年底随着美团与点评的合并,阿里全面撤出对美团的投资,转而扶持功能类似美团点评的口碑app。

腾讯在16 年开始入股美团,并在17 年10 月成为美团40 亿元融资的领投方。

18 年3 月,随着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阿里系(饿了么+口碑)和腾讯系(美团外卖+美团点评)本地生活O2O 两大阵营正式形成。

美团在成立出行事业部前,已经在每日高频消费场景“食、住、行”中覆盖了“食、住” 两个方面,涉及了到家、到店、旅行三大场景。

除了本地的到家、到店外,每当用户到异地的进行旅游,在美团平台上仍然可以享受到家和到店的服务。

而链接用户的到家、到店和旅游行为的是出行环节。

因此从战略布局来看,出行领域成为美团实现本地生活生态全链条的覆盖的最后一道“关卡”。

从美团历年的组织架构调整来看,过去主要聚焦在“食、住”两大场景。

根据网易财经消息,在2017年末的架构调整中,出行场景与出行事业部首次被提到与团购、外卖等核心业务同样的级别,从而形成了到店事业群(到店餐饮等)、大零售事业群(外卖、生鲜、配送)、旅游酒店事业群和出行事业部的四大组织架构。

(二)从“食住”到出行,美团完成生活服务生态链的闭环1、出行业务:串联本地生活服务的关键据Wind 资讯报道,2017 年10 月美团点评获得新一轮40 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挚信资本、腾讯、Tiger 老虎基金等。

此轮融资过后,美团点评估值达到300 亿美元。

美团志于成为汇聚各类本地服务的消费平台,形成“Eatbetter, live better”的闭环生态链。

美团在美食、电影、酒店、旅行、外卖、生活服务等原有业务板块中,都面临着多个垂直巨头的正面竞争。

例如旅游领域内的携程、外卖领域内的饿了么、电影领域内的淘票票等。

但这些多样化的本地服务,其 B 端商户、C 端用户群体之间存在交叉,可以实现流量和数据共享。

而通过出行服务以及出行带来的庞大用户数据,则是本地消费业务形成闭环的关键点。

2017 年2 月14 日,美团在南京低调开始试运营打车业务。

打开美团APP 的南京本地页面即可看到“美团打车”入口,打车界面与滴滴的网约车平台界面几乎相同。

不同的是,根据36 氪调查,滴滴签约的司机每单车费要被平台抽取20%费用,而美团只收取司机8%。

同时,为了鼓励司机使用美团接单,美团司机在早晚高峰时段出车,外加上每天完成一定单数,可以得到几十元不等的奖励。

根据腾讯科技报道,在南京试运行10 个月后,美团打车的日订单量突破10 万单。

此时美团已经初步了解了展开网约车业务的关键要素和经营方法,具备了开发新城市业务的能力。

根据《财经》杂志消息,2017 年12 月1 日,美团点评CEO 王兴在内部信中宣布成立出行事业部,由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负责,计划将出行业务再扩大7 个城市。

2018 年3 月21 日,美团打车在上海上线,包括出租车和快车两种业务。

根据野马财经报道,21 日晚22 点左右,美团打车在上海运行不到24 小时,首日订单量即超过15 万。

第二日日订单量超过25 万单,日同比增长超过66%,司机平均的接单时长是5 秒钟。

3 月23 日,美团打车在上海的日订单量已经突破30 万单,初步拿下30%的市场份额。

目前美团打车已经拿到南京、上海、杭州和成都的网约车牌照,接下来美团的打车业务将陆续上线以上城市,并且会争取更多城市的牌照。

与美团低调进入网约车市场类似,今年4 月4 日美团突然宣布以16 亿美元现金加11 亿美元股票全资收购摩拜单车,从传言到官方宣布不到24 小时。

共享单车是近两年来的热门创业领域。

根据和讯网的梳理,摩拜单车自2015 年1 月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10 轮融资,平均每3 个半月便有一轮融资完成。

但是从2017 年6 月开始,摩拜一直没有新的融资。

据蓝鲸TMT 报道, 摩拜内部2017 年12 月的财务报表显示,摩拜挪用的用户押金60 亿元人民币,供应商欠款约10 亿人民币,收入仅有1.1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亏损达到6.81 亿元人民币。

另外,摩拜此时的日订单量不足1000 万单,如果按照摩拜投放的900 万辆单车计算,每天平均每车只有1 单。

这个期间摩拜一直在尝试独立寻找融资。

虽然采取了取消免费骑行月卡、提高每单价格等增加收入的措施,每月的运营支出依然高于4 亿元,无法获得正的现金流入。

而根据AI 财经社报道,同样在2017 年7 月后便没有融资的另一家共享单车巨头ofo 在2018 年2 月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将单车抵押给阿里系公司,从而实现共计17.7 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因此摩拜寻找“资本大树”的需求开始变得必要和急迫。

2、单车出行+本地生活服务:填充场景,提升粘性2018 年1 月,QuestMobile 发布的《2017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显示,生活服务行业2017 年的用户规模为5.24 亿人,行业渗透率为48.3%。

整体来看,行业发展正处于上升期。

反观单车出行领域。

搜狐网报道,根据摩拜官方数据在2017 年 4 月摩拜的日订单量超过2000 万,累计骑行人次超过6 亿,已经进入全球12 个国家,累计200座城市。

2017 年11 月,据极光大数据最新数据显示,在日新增用户数量方面,摩拜的日均新增用户为16.7 万人,排名第二,仅次于ofo;2017 年12 月,根据QuestMobile 的数据显示,摩拜单车12 月11 日至12 月17 日用户周总使用频次为17721.70 万次,前一月的同一周(11 月 6 日至11 月12 日)的用户周总使用频次则为24131.25 万次。

在互联网用户红利和流量增长几乎饱和的情况下,共享单车以创新的形式,满足了用户的出行需求。

同时,每天上百万辆的共享单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LBS 数据、支付数据。

根据天极网报道,美团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2017 年11 月美团点评的年活跃用户已超过2.9 亿,接入商户超过400 万家。

在美团的到店场景下,用户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打车去到餐厅用餐。

美团的数据是,在其庞大的日活跃用户中,大约30%有出行需求。

根据36 氪报道,2017 年美团外卖的用户达2.5 亿,占据外卖市场约62%份额,覆盖了1300 个城市,日订单量为1800 万单,2017 年的交易额达到1710 亿元。

美团本身就是一个拥有多入口的App,加入出行入口后,入口之间可以互相打通、提供流量,在各种本地服务场景中转换。

另一方面,从用户年龄分布上来看,美团与摩拜的用户结构较为一致,都以年轻的终端消费者为主。

根据艾瑞数据研究-指数榜单板块的统计,截至2018 年 4 月,美团24 岁以下用户占比20.71%,25-30 岁占比30.55%,31-35 岁占比31.22%;摩拜24 岁以下用户占比16.36%,25-30 岁占比25.76%,31-35 岁占比34.6%。

图4:美团与摩拜的用户年龄结构3、互联网巨头的边界拓展:美团进入出行,滴滴开展外卖根据搜狐新闻,美团打车是在滴滴垄断90%以上的网约车市占率时进入市场的。

为了拓展车主资源,前期对车主和乘客都进行了大量的补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