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不可替换)
3、假定产品X的生产是劳动密集的,即生产X的劳 动/土地比例比生产Y的高。相应地,Y的生产就是 土地密集的。这里必须注意,劳动或土地密集度的 定义是指生产中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而不是要素 与产出的比例。因而,一种商品不可能同时既是土 地密集的,又是劳动密集的。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不可替换)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
另 一 位 瑞 典 经 济 学 家 伯 梯 尔 · 俄 林 ( Bertil
Ohlin, 1899~1979)继承和发展了赫克歇尔的贸易思想。俄林 1933 年出版了他的成名著作《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 (Interregino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对要 素禀赋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论证。由于俄林在国际 贸易理论研究领域里的卓越贡献,他与詹姆斯 · 爱德华 · 米德 分享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列昂惕夫之谜
出口 劳动力(人数/年) 182313 进口 170004 进口与出口 0.93
资本(人数/年) 2550780 3091339
1.21
资本/劳动力
13991
18183
1.3
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一、劳动者技能水平的差异 1947年美国工人的生产率是其他国家的3倍。 因此,美国工人的人数应是实际的3倍。这样, 美国就成为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相对短缺的国家。 这样,就符合H-O理论。
租金率r
2 X
P aTX
1 PX aTX
产品X价格上升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PY aTY
r1 r2
1 2
O
w1
w2 工资率w
1 PX aLX PX2 aLX PY aLY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不可替换)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一商品相对价格的提 高会提高该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报酬并 降低另一个要素的报酬。 当产品X的价格上升时,工资率的上升会更大。
PX D PY D
CIC1 CIC0
F O D
PX PY W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的产出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一)假设条件: 本国和外国的唯一不同在于它们的资源禀赋 不一样,本国的劳动/土地比例要比外国的 高。这就是说,本国劳动相对丰裕些,而外 国是土地相对丰裕。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不可替换)
因此,在一个两要素经济中,商品相对价格的变 动对收入分配有很强的影响。这里存在着一种商 品价格对要素价格的放大效应。由于产品X的价 格上升会使土地租金率下降,因此靠土地租金收 入为生的人会发觉他们以两种商品衡量的购买力 都下降了。同时,由于工资率的上升幅度比产品 X价格的升幅还大,因此,收入全部来自于工资 的人会发现他们以两种商品衡量的购买力都提高 了。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由于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强调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 的自然禀赋,即不同要素的自然比例,以及它们在 生产不同商品时的不同比例,这一理论又被叫做要 素禀赋论或要素比例论。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不可替换)
(一)有关模型的假设 1、两个国家(本国、外国),生产两种产品X和Y 2、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土地。前者以小时衡量, 后者以公顷衡量。假定生产技术是固定系数形式的; 这就是说,生产每种商品都只有一种方法。每单位 产品X都只能用一定数量小时的劳动和公顷土地来生 产,不能多也不能少。同样,每单位Y也需要固定数 量的劳动和土地。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贸易使相对价格趋同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总之,从上面对贸易模式的讨论知道,本国的劳 动/土地比例比外国高,这就是说本国劳动比较 丰裕而外国土地比较丰裕。X的生产比Y的生产 需要更高的劳动/土地比例,即X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劳动丰裕的本国会 出口劳动密集的X,而土地丰裕的外国会出口土 地密集的Y。 更—般的结论: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禀 赋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二)相对价格和贸易模式 本国劳动/土地比例较高,本国是劳动丰裕的 国家,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外国相比就更 朝生产布的方向扩展。因而,在其他条件相同 的情况下,本国就会相对生产较多的X,即本 国生产的X/Y比例较高。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开展贸易后相对价格会趋同,因此两国X与Y的相对 价格就会相等。由于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对于任何 给定的X与Y的相对价格,本国生产的X/Y比例都会 较高,即本国X的供给相对较多,因而本国X的相对 供给曲线就在外国的右面。 在本国,X的相对价格上升使生产增加而消费减少, 因而,本国就成了X的出口国,Y的进口国。外国则 正好相反,X的相对价格下降使生产减少消费增加, 从而外国就成了Y的出口国,X的进口国。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W/r 与T/L 关系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可替换)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Edgeworth 方框图
T OY
OX
L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可替换)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Y的产出 本国
D
O
D X的产出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可替换)
Y的产出
F 外国
O
F
X的产出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可替换)
下面分析商品价格变动对要素收入变动的影 响: PX =产品X的价格; P Y =产品Y的价格; w =工人的劳动工资率; r =土地使用者的土地租金率。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不可替换)
租金率r
要素价格的决定
PX aTX
PY aTY
r1
1
O
w1 PX aLX
PY aLY
工资率w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不可替换)
a LX =产品X的单位劳动投入; aTX =产品X的单位土地投入; a LY =产品Y的单位劳动投入;
aTY =产品Y的单位土地投入;
L =本国的劳动供给; T =本国的土地供给。
产品X的生产是劳动密集的,产品Y的生产 aLX aTX aLY aTY 是土地密集的,即满足: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不可替换)
Y的产出
三.封闭经济下的均衡
本国
D
PX PY D
CIC0 D O X的产出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可替换)
Y的产出 F 外国
O
PX PY F F
CIC0
X的产出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可替换)
Y的产出 F
PX PY F
四.开放经济下的均衡 开放经济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埃利· 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1879~1952),犹 太裔瑞典经济学家,其学术成就主要是在经济史学领域,他 最负盛名的著作是1931年出版的两卷本《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 Two Volumes)。埃利· 赫克歇尔在国 际贸易理论上的卓越贡献集中体现在他1919年发表的长篇论 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中。 在那篇重要论文中,赫克歇尔在学术界第一次提出并论述了 后来被概括为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的基本观点。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要素价格均等化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两国 进行贸易时,并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要素价格也不一定能够均等化。 三个假设在现实中都不成立: (1)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 (2)两国的技术相同; (3)贸易使商品的价格在两国都相等。
列昂惕夫之谜
列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 :根 据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美国应当出口资本 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实际 上美国的出口品不如它的进口品资本密集度 高。
4、两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5、国内外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各国生产的 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 6、两国间的贸易无运输成本。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不可替换)
(二)生产可能性 使用的劳动不能超过劳动的总供给:
aLX QX aLY QY L
使用的土地不能超过现有的全部土地:
aTX QX aTY QY T
土地约束放松,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展。 然而,很显然,这是一个有偏向的扩展。这 就是说,如果一国Y与X的生产比例越高, 则生产扩大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如果该国 要想提高X对Y的生产比例,则土地的增加 一点也不起什么作用。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不可替 换)
QY
L aLY
T2 aTY
T1 aTY
O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可替换)
一.假设条件:
1.本国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土地相对不足。外 国相反。
2.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可替换)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成本最小化条件
T
MPL MTRSTL OCTL MPT
Q(L,T)
L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可替换)
L a LX
T1 aTX
T2 aTX
QX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可替换)
罗勃津斯基定理(Rybczyski Theorem)
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某生产要素的增长会增 加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出,而减少密集使 用其他要素的商品产出。
两要素经济的生产结构(要素不可替换)
资源的增加对生产可能性的偏向效应对于理解各 国资源的不同会导致国际贸易是极其关键的。土 地供给的增加不成比例地扩大生产可能性,它朝 产品Y生产的方向偏;而劳动供给的增加则使生产 可能性朝产品X的生产方向偏。因此,一个有较高 土地/劳动比例的国家比一个有较低土地/劳动 比例的国家在产品Y的生产方面相对更好些。更一 般地说,一国生产密集使用该国禀赋较多的要素 的商品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