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发展态势及经济结构变化

经济发展态势及经济结构变化


直占较大比重。
结论:1.整个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基本上传统农业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2.第二产业不断增长,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3.近代中国经济第三产业一开始就占相当大比重,这与传统商业的早
熟及其早期发展是相关的。
2、新旧经济成分在经济中的比重 近代新的生产要素是指近代新式产业,旧式经济成分蛀牙是传统农业、手工 业、服务业。新式包括农业中的新的生产方式,手工业中新的机器生产、新式产 业,服务中新的生产成分如市场中介。
二、近代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认为,经济不是一种直线运动。 1、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周期性的,会有上升、下降(即封点、谷底),周期不
是对等的; 2、按周期变化分为两类:古典周期和增长型周期。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古
典周期是指经济不断循环回复过程;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增长型周期认为经济发展 不断有封点和谷底,但总体趋势是增长的。
3、近代经济资本结构
各类资本在资本总量中所占比重(1894-1948)
资 本 类 1894 1911-1914 1936 1947-1948

产 业 资 10.90% 36.92% 27.53% 45.98%

商 业 资 65.85% 48.40% 24.83% 26.84%

金 融 资 23.46% 14.68% 47.64% 27.18%
熊彼特是创新理论的代表。《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史和统计 分析》(1939)
5、近代中国经济周期: 第一个地点:1884——第一个高点 1903——二个地点 1913——第二个高点 1927——三地点 1933——1937?被中日战争打断,这个周期未完成。
三、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1、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及其变化(1887-1936)
新旧经济成分比例(1914-1936) 1914
新经济成分 旧经济成分
1.89% 98.11%
1936 6.35% 93.65%
旧经济成分中的新旧比例
新经济成分 旧经济成分
1920 7.37% 92.63%
1936 13.37% 86.63%
1949 17% 83%
新式生产所占比重仍然很小,但在整个总量衰退过程中,新式生产比旧式缓 慢,新的生产方式受到的损害低于旧式生产方式,主要原因在于:①相当一部分外 资被日本侵吞,日本在东北积极发展近代工业体系;②国民政府退居西南,在西 南发展新式工业。
产业部门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1887
69.62%
10.11%
20.27%
1914
68.22%
13.28%
18.50%
1936
64.50%
15.53%
19.97%
农业所占比重在缩小,但在整个近代产业中占绝大多数,传统经济占绝大优
势。中国近代化起点时,第三产业占相当大的比重,之后在 1914 年有所下降,1936 年略有回升,这是因为第三产业与传统商业的大战相联系,近代中国商业资本一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科斯:《企业是什么》——交易成本 贾士毅:《民国财政史》 莱特:《中国关税制度沿革》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世界生产提高了 8 倍以上,世界人均收入提高了 3 倍。美国人均收入提高了将近 9 倍,欧洲 4 倍,日本 3 倍以上。除去日本之外的 其他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非常缓慢,但是中国人均收入事实上下降了。中国在世 界的 GDP 份额中从 1/3 降到了 1/20,实际人均收入从世界平均水平的 90%降到 了它的 1/4。
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态势
1、马鞍形∩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1850-1887,-0.64%,初始阶段 1887-1914,1%,上升阶段 1914-1936,,1.45%, 1937-1949,-2.40%
之前学界认为中国一打开国门就处于衰落阶段,这是误解。
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趋势一样) 1880-1887,-0.38%, 1887-1914,0.30%, 1914-1936,0.92%, 1936-1949,-2.87%
3、按照周期波段长短分:①短周期 3-4 年,小波动;②中长周期 8-10 年, 造成不同的影响;③长周期 50-60 年,经济波动。
4、按照经济学理论,经济周期产生主要原因:社会经济的不断创新。①新的 生产要素的引入;②新的生产条件的引入(即生产环境),如人文要素、政治制 度、社会组织、外部条件组合不同等。

私人资本在各类资本中所占比重
资本类型
1894
1911-1914
产业资本 商业资本 金融资本
2.27% 74.89% 22.06%
3
1936
21.36% 52.56% 28.08%
1947-1948
29.59% 66.73% 3.68%
传统社会商业资本比例较大,之后处于下跌状态,这表明近代整个经济朝着健康 方向发展:产业资本增长速度快于商业资本,商业资本本身随着整个近代化步伐 向产业资本转移;(商业资本的流向或转移问题一直是研究重点,此外传统转向 ①再次繁殖为商业资本;②买添置地;③纯粹奢侈消费)
产业资本 1936 年下跌,主要是因为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尤其是金融垄断, 这一时期金融资本迅速上升,也意味着金融寡头将出现。197-1948 年产业资本迅 速上升,主要是因为国家资本涌入近代产业,接受日本在华企业(不少是民族企 业)。
私人资本在近代产业资本中一直处于不断上升趋势,投资近代企业;商业资 本的发展则与传统商业联系密切;1947-1948 年主要是因为外货倾销,代理商; 金融资本在 1936 年之后迅速下降,这与国家资本垄断有关;此外,战争期间社 会环境不稳影响,通货膨胀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