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日本的大举进攻使中国的大片土地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在这些地方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1、正面战场,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阻击日本人军的战场。
在抗战初期,它起了主要抵抗日军的作用,但是在国民党的“五届五中全会”以后,展开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国民党正面战场出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退却、失败而结束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是日军的军事能力强大。
主观原因是国民党的战略指导方正上的错误。
2、敌后战场,以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广泛开展游击战,游击敌军。
在战率防御阶段,国民党战场的正规战是最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在战争的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命运。
2、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胜利的主要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的抗争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主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的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