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除法》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的内容,第38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成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唤起回忆
看图说一说
()个()是(),
()个三角,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个三角,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同一幅图,可以说成几个几相加,也可以用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来表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同时初步孕伏“乘法”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作了较好的铺垫。
】
二、结合情境,理解含义
1.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场景图,讲述:小朋友,国庆假期你们出去活动了吗?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组织了外出爬山活动,他们坐缆车去山上游玩。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答师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人要坐()辆‟
(2)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可以动脑想一想,也可以用圆片分一分。
反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产生的想法有:6个圆片,每2个一份,分成3份;3个2人是6人,所以要坐3辆缆车;把每2人圈一圈,圈成了3份。
交流后,括号内板书3。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并在交流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
(3)教学除法算式。
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
也就是把6个小朋友,按每2人一份平均分,求分成了几份,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揭题:除法)怎样写算式呢?尝试说一说。
对,可以写成6÷2(介绍除号,指导写法),刚才我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么写?(边讲边板书=3)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结合这一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3各表示什么?
6÷2=3表示把6个小朋友按每几人一份来平均分?分成了几份?
2.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你能填上答案,并把除法算式写完整吗?。
反馈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可以分给4只小熊的?这里的12÷3=4表示把几个苹果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成了几份?
3.小结: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把6个小朋友,按每2人一份平均分,求分成了几份,”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同时,让学生联系问题情境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从而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
三、迁移类推,强化理解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图及文字,观察并读题。
提问:从这道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枝‟(2)直接想出得数,反馈:你是怎么知道每人分得2枝的?(生说师黑板分一分;3个2枝是6枝,每人分得2枝。
)
(3)列除法算式。
讲述: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谁能试着说说除法算式?(生答师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把6枝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枝铅笔。
)
(4)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先让学生尝试说一说)
板书 6 ÷ 3 = 2
↓↓↓
被除数除数商
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
问:你是怎么知道每组有4人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采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在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也能用除法来计算。
】
四、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读题后独立完成,集体反馈: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问:这两道除法算式有什么联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告诉学生:这就是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因为它们都是平均分,所以都用除法来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自己选一题读一读,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5.编一道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紧紧扣住算式表示的意思让学生来表述,同时通过编题练习,进一步强化“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
五、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伙伴听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参与本课的总结,既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