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信成长在学生心灵
发表时间:2012-05-17T11:11:42.563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5月总第83期供稿作者:何小林
[导读] 让学生在拥有自理能力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使自信心在能力的支柱上不断成长。
何小林甘肃省陇西县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748000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自信的火把可以点燃希望的灯,照亮前进的道路。
有人曾问居里夫人:“你认为成才的窍门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说:“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
可见,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成才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当一个职校学生有了自信心的时候,他才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从而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职校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正确认识自我。
自信心是人生成功的动力源泉。
自信心是一粒种子,深藏在一个人的心灵之中,随时都可能发芽,并开出绚丽夺目的花朵;自信力是一个人心中的灯光,时刻照亮着人生的坐标,辉煌着人生的过程;人生需要进取的力量,而自信则是力量的沃土,在这片沃土中孕育着厚重茂盛的力量。
当前的职校生,基本都是不能进入普高学习的“学困生”,同时也是思想上的“后进生”,他们往往思想压力较大,对前途感到渺茫,对学习缺乏自信,对主动发展缺乏积极性。
具体表现在一是判断失误,没有认清自己发展的有利条件;二是不结合实际地与同学攀比,觉得自己不行;三是缺乏坚强的意志,无端怀疑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发展潜力。
因此教师要做他们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特点和长处,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人生发展方向,树立信心,磨练意志。
在学习生活中逐渐树立信心,不要说我不行,而是要说我试试;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与肯定,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和胆怯心理,努力增强自尊和自信。
二、树立积极心态。
自信心就像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
教师不能因为职校生的“身份”而低估他们的自我观察和学习能力,也不能因为不和教师的思维模式相同,而对他们的观点大加鞭挞,这样就会一点一点地抹杀他们的自信。
要引经据典,让学生构筑积极心态,让进取思想指导学习生活。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使人联想起“瑶琴三尺胜雄狮”的诸葛孔明,就充分说明了自信心不仅能够战胜敌人,保全自己,更是取得成功,赢得未来的法宝。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成功者身上更能看到他们超凡的自信,并在这超凡自信心的驱动下,敢于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并能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三、引导建立自信。
实现目标的起点是建立信心。
每一名职校生都具有进取的心态,但需要引导,这样学生才能事半功倍地克服自卑心理,避免学生让自卑淹没睿智,鼓励学生让自信激励潜能。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具备自我实现的能力,但只有极少数成功,原因是多数人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总认为自己无足轻重,认为自己命运不好,因而消极的思想成了阻碍成功的极大障碍。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十分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形成,让他们成为学生腾飞的翅膀。
四、鼓励伴随行动。
要提高学生自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每个学生都需要不断的鼓励,就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
但在学校教育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鼓励的重要性,常常忘记鼓励,误认为学生需要的教育,更多的是训导和批评,从而本应使完善的教育出现缺失,不时地出现对学生自信心的打击,以及不良行为的误导。
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时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经过努力,就会使成功成为一种可能。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在于这个人的天资如何,而更多的在于这个人为达到目标,孜孜努力的程度如何。
自信和勤奋是人生腾飞的双翼。
有自信的人,在忙碌中依然能感受到阳光的温馨,依然能盛开人生的多彩光环。
一个人如果有确定的目标,且具有强烈达到目标的自信心,那么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他去实现梦寐以求的愿望。
五、躬行实践,从现在做起。
确立了奋斗的目标,但又老是拖延而迟迟不付诸行动,将一事无成。
要让学生懂得只有从此时此地开始,每天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每天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作出一些成绩,随着日积月累,你实现目标的信心也就越来越增强了。
另外在学生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师不能过分地保护,妨碍学生锻炼自我。
学生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实践自己的能力。
不要为学生做任何他可以做好的事。
否则就剥夺了学生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就剥夺了他们的自立及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把事情办砸,甚至带来不应有的结果。
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懂得“不怕失败,大胆尝试”的道理,让他们在实践中“吃一堑,长一智”,积累宝贵经验,从而提高各方面的应对能力。
让学生在拥有自理能力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使自信心在能力的支柱上不断成长。
总而言之,就是播种希望,收获成功。
俗话说:“顽强拼搏功到自成,固步自封百事空”。
只要心随着希望在动,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教师只要用真情去感化学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用微笑带给学生力量与信心,就会点燃学生自信的火种。
信心加上行动是实现梦想的途径。
只要把没有信心变成百倍信心,就会使每个学生都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