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贯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改善环境、持续发展”的环境工作方针,加强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确保新、改、扩建项目建设(以下简称为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减少污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国内的所有建设项目,包括涉外项目(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建设项目)。
第三条 建设项目应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采取能够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
第四条 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简称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编制填报程序和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要求,保证建设项目投产后污染物达标排放。
第五条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是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由建设单位环保管理部门负责,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程序和本细则的有关要求,完成各阶段的环保工作。
第二章 管理程序第六条 建设单位必须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有关规定,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和试生产与竣工验收五个主要阶段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项目建议书阶段:(一)建设单位结合选址,对建设项目构成和污染物特征、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主要污染防治措施进行简要说明(或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二)对选址有争议的建设项目,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做进一步论证或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厂址选择论证。
(三)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委托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在委托前向股份公司环保主管部门报告。
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可委托有相应资质和石化业绩的环评单位开展环评工作。
第八条 可行性研究阶段:(一)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及有关规定,针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向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确定编制报告书、报告表或填写登记表。
(二)建设单位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或污染负荷,确定编制报告书的项目是否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评实施方案),并向环保主管部门申报,同时抄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附立项文件及环评经费概算);需上报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原则上均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三)建设单位根据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对环评大纲评审意见和要求(主要包括评价范围,选用标准,确定的保护目标、环境要素和评价经费等),作为签订评价合同的依据。
(四)建设单位将编制完成的“报告书(表)”,按审批权限上报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需要上报国家环保管理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先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组织内部审查;报告书(表)的审批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并作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环保篇的依据。
(五)建设项目如有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及评价单位应及时向环保管理部门报告,根据要求编制补充报告、调整报告或重新开展环评。
(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应按照有关规定编制环境保护专篇,必须落实报告书(表)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和投资估算。
(七)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以及其他形式引进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和规定的要求,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的项目及先进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装备;不得引进污染严重的项目;对产生的污染国内不能配套解决的,必须同时引进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
引进的工艺技术和对环境有影响的设备,必须提供该技术和设备的环保技术指标,明确环保保证值并符合我国环保标准和规定。
国内尚无标准的,参考技术设备引进国的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九条 设计阶段,即初步(基础)设计和施工(详细)图设计:(一)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股份公司《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以及油气勘探开发和储运的有关设计规定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应以批复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结论为依据,具体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所确定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概算;未经审批该项目的环保主管部门同意,任何部门不得随意更改项目环保内容和降低设计标准;(二)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会审前,要向上一级环保主管部门报送设计文件。
(三) 根据初步设计审查的审批意见,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中落实有关环保工程的设计及环保投资;按照集团公司有关基础设计(初步设计)规定及有关专业设计规范开展施工图设计。
第十条 施工阶段: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负责落实环保管理部门对施工阶段的环保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
建设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修整和恢复在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环境。
第十一条 试生产与竣工验收阶段:(一) 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即环境保护设施),必须先于主体装置完成中交,并先于主体装置投入试运行。
(二)建设单位须在项目试生产前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试运行。
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三)建设项目竣工环保专项验收必须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总体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必须熟悉油气勘探开发、储运、石化等专业,具有符合建设项目要求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并在石化行业有一定业绩。
报告书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化导则、风险评价导则等技术规定开展工作。
依托原有治理设施的建设项目,必须在报告书中详细论证原有设施的运行状况和能力平衡情况,明确可依托的条件和范围,确定“填平补齐”和“以新带老”的内容。
报告书的结论必须能为规划、设计、竣工验收和项目投产后的环保管理提供依据。
有关项目的后评价报告应报环保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建设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必须对钻井、采油(气)、井下作业等工作提出明确的治理方案、要求,以及设计、施工、完井标准。
第三章 监督管理与职责第十四条 集团公司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级管理。
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上报省级及以上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将项目建议书抄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对直接进行可行性研究(代项目建议书)的建设项目,必须将可行性研究报告抄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
对省级以下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评文件的投资项目,由建设单位环保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环保管理。
第十五条 需报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必须在报批前报送集团公司环保主管部门组织内部审查。
集团公司组织环评内审的项目,总体评价单位应在内审后10天内,根据评审意见完成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修改,经集团公司环保主管部门确认后上报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内容、方案在环境报告书审批后,如发生重大变更,建设单位必须及时向股份公司安全环保部报告,经研究后向该项目环评原审批部门报告。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变更:(一)建设地点变更。
(二)主要生产原料、燃料变更。
(三)生产工艺或重大设备变更。
(四)生产装置或生产规模变更。
(五)环保治理方案(工艺、规模、处理能力等)变更。
以上变更需征得原项目审查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七条 环保管理部门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参加厂址现场踏勘,并签署意见,纳入项目建议书作为立项依据。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的环保管理部门根据立项批复,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查制度。
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对所提出的数据、评价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总体评价单位负责编制环评大纲和报告书,组织协调各专题评价单位按环评大纲的要求完成专题报告,对各专题报告负总责。
负责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在组织评审会时,必须有同级环保部门参加并提出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在完成建设项目环境报告书(表)并取得批复意见以后,方可上报。
不能按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程序审批立项的建设项目,必须征得该项目环保审批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环保手续不全的不得上报或擅自批复。
引进项目的考察、谈判必须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在签订的合同中应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具体条款,明确当事人各方在环境保护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合同中不得有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和损害环境公益的内容。
环保管理部门必须参加引进项目的考察、谈判。
第十九条 集团公司总部各有关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将项目中与主体工程配套的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所需的资金、用地、设备、原材料等同时列入计划,为环保项目与主体工程的同步实施提供保障。
特大型(重点)建设项目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参加初步设计审查,必要时可单独审查环保篇章。
负责审批项目初步设计的部门应根据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进行综合审批。
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得安排设计会审和批复初步设计,施工单位不得施工。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应严格环保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加强施工图和设备选型的监督,严格按照施工管理规定选择施工队伍。
建设项目的工程施工监理人员,应了解环境治理工程的要求和规范。
环保管理部门应检查环保报批手续是否完备,环保工程是否纳入施工计划及建设进度和资金落实情况。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的环保管理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环保监督管理,保证落实各阶段的环保要求。
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变更建设项目中已确定的环保内容,不得拖延环保配套工程的施工建设。
环保配套工程未完成的,不得进行投料试运行。
第二十二条 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的环境监理。
第二十三条 集团公司对环保欠账较多的企业,原则上不再批准建设项目,确需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制定环保综合治理计划,加大“以新带老”力度,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详细列出该建设项目中“以新带老”的具体内容。
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必须与生产装置同时进行标定考核,环保设施的专项竣工验收应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完成。
专项验收未能达到要求的,主体工程不得通过验收。
建设单位必须根据环保欠账的具体情况,落实整改方案和资金并限期完成,经重新监测验收合格后,可进行主体工程竣工验收。
项目竣工投产时,外排污染物必须达到经过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五条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根据《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程序及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组织对重大项目进行环保后评估(或清洁生产评估),评估环评报告和工程设计对于生产过程消耗指标预测、污染源预测、污染治理对策、环保管理等是否符合实际。
后评估原则上纳入环保专项验收。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第二十六条 集团公司对环境报告书和环评单位实行评分考核。
考评优秀的单位给予表彰,对考评不合格的单位提出批评并给予暂停集团公司内项目环评资格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