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6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地质类专业名称:地质工程
专业代码: 081401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国际视野和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要求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学生毕业5年左右,具有从事资源地质勘察的初步能力和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勘察与评价、管理和各类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为国内外地质工程相关事业服务。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质工程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础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地质工程相关知识用于解决地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地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地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地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地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
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熟悉国家和地方相关的地质工程领域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地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地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地质工程
四、主要理论课程
高等数学、几何与代数、大学外语、大学物理、大学化学、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地史古生物、工程物探化探、工程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测量学、土质学与土力学、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工程地质原理、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等。
专业核心课程: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原理、专门水文地质学、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等
双语课程:构造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工程物探化探、专业英语
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岩体结构分析、地下水动力学
创新课程:地质工程设计、专门水文地质学
五、主要实践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土力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矿物岩石实验、构造地质实验、工程物探实验),课程实习(测量学实习),专业实习(普通地质学实习、地质测绘实习、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此外还包括军事训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等。
六、专业特色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地质工程设计、地下资源勘探、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评价、岩土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立足于解决水利水电、交通、能源、城建等行业中的重大地质工程问题。
七、课程框架及学分要求
八、毕业条件
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通识课程、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及实践课程,成绩合格,且各部分所得学分均不少于相应规定学分数,累计获得不少于172.5学分,同时素质拓展学分获得不少于10学分方可毕业;符合河海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九、教学计划
地质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理论教学)
地质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实践教学)
地质工程专业辅修教学计划
地质工程专业学程安排表
附录:地质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对应矩阵表
地质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理论教学)
(一)通识课程(共33学分)
*大学英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小班化教学;已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可继续修读大学英语,也可选修拓展英语课程,直至修满9学分。
(四)个性课程(最低应选16学分)
地质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实践教学)
*实验:20学时计1学分;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1周计1学分。
地质工程专业辅修教学计划表
地质工程专业学程安排表
提醒: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在第3—8学期任意一学期内修读通识选修课和专业拓展课。
11
附录:地质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对应矩阵表
12
注:表中“▲、▲、△、”依次代表体现的程度,由强至弱;一门课程可体现不同程度的主要知识/能力/素质,一种知识/能力/素质也可体现在多门课程中。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