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行业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专业特色介绍

【汽车行业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专业特色介绍

(汽车行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专业特色介绍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壹、教学改革试点的背景及试点专业基本情况(壹)高等职业教育背景在2002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尚属于新兴的教育形式,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

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是:缺乏和企业全面合作的机制,不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办学;文化课程要求较高,占用课时较多,造成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环节难以保证,很难达到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课程体系和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传统课程多,就业及工作中相关课程少,课程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学用不壹致的情况明显;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实验和实训条件差等。

(二)社会、行业背景汽车作为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必需的交通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据业内专家预测,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将突破400万辆。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目前,从业人员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比例偏低,工人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偏低,技术管理及运营管理人员队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比例较低,结构不合理。

根据广东交通发展规划,至2010年汽车检测、维修的人才需求量将达十万人。

从广东省的维修行业技术水平来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壹些国有大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国外著名品牌汽车的特约维修店,规模大,人员素质高,检测、维修仪器设备先进,因此,需要大量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高素质的汽车检测和维修人员。

(三)试点专业基本情况在上述背景下,2002年我院正式启动对“汽车制造和维修专业(维修方向)”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粤机电院教[2002]46号文件)。

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下设“汽车制造和维修专业(维修方向)教学改革工作组”。

教学改革目标是:探索高职教育教学新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教改试点班(0203班)的具体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职毕业文凭+汽车维修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学生。

二、专业教学改革成果至2005年教改试点班的学生全部毕业,历经三年的教学改革取得圆满成功,顺利结题。

三年中我们完成了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其中包括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产学合作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和实践。

该项目获学院2005年教科研成果壹等奖;《校企零距离对接的汽车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和实践——“汽车制造和维修”专业(维修方向)教学改革》项目获第三批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该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确认为2005年度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

2003年我院被教育部、交通部等确定为全国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技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63所培养培训院校之壹;2004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为了广东省中职教师汽车新技术培训基地,已连续三年暑假举办了培训班;《机械基础》、《汽车构造》课程分别被评为2004、2005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2005年我院“示范性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项目,获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立项。

试点班学生壹次就业率100%,考取汽车驾驶证95.6%,考取汽车维修高级职业资格证书100%。

在校期间试点班的班风、学风均名列学院前茅,学习主动,对学院认同度高。

已接纳试点班学生工作的企业普遍反映,该班学生定位准确,工作主动、肯学能干,技术应用能力确实高于非试点班的学生。

广州本田汽车第壹销售有限X公司的吴君副总经理、广州市电车X公司车辆维修厂高维峻厂长等多次表示希望我院提供更多类似0203班的学生到他们单位工作。

三、专业特色通过本次教学改革,我们明确了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适应,培养目标和用人标准相壹致,教学计划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相协调的专业改革和建设思路。

使学生通过校内仿真环境下的实习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具体实践,获得最为直接、有效的职业岗位经验,完成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岗位到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

(壹)专业改革为核心专业教学改革是学院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过程、方法和手段等,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且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1、充分调研、准确定位正确定位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是构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在正确定位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时,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社会、行业调研。

调研得出的结论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人员的需求量也在同步增加。

同时随着现代汽车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汽车检测和维修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人员的素质、质量、技术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同时约有75%之上的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了首要位置。

因此,我们将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面向汽车特约维修服务X公司、汽车检测中心(站)、汽车运输X公司,从事汽车检测、维修、调试、品质控制及现场管理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学院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了能力分解,且明确壹般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课程体系。

在本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的参和下,制定出以综合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能力为主线,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突出了以下特点:(1)围绕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注重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的区别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源头,是根本。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以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确定,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为此,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统壹了认识,坚定了打破按学科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的决心,组织教师广泛地开展社会调研。

根据培养目标,认真分析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结构,坚持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掌握的技能体系结构来进行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培养目标认真分析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结构,且明确壹般专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

确定主干课程:汽车构造、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技术等等。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仍要充分考虑和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的区别。

建立了汽车工程系的专业平台课,且强调够用和实用为度,以服务于后续课程的教学为主要目标进行内容的取舍。

和本科教育的区别是,不过多地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避免出现深奥的原理分析。

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课注重加强3-5门专业主干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将汽车维修高级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纳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在技能训练方面,注重高级职业技能的培训,力求使学生具备壹定的创业能力,从而区别于中职教育。

(2)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在本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将《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俩门课程经整合后形成《机械基础》课程,以此为基础,《机械基础》课程被评为2004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3)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教学计划中加大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学时比例,同时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也相应加大了汽车电子控制方面的建设力度。

(4)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55%之上在教学计划中,引入双证书课程,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链接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

有的直接列为计划中的课程,有的通过专业课程延伸,成为证书课程。

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学习内容后,可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毕业时,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仍获得汽车维修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3、根据高职教育要求,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

在高职院校相当多的教师缺乏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壹线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不强。

而教师们在提高学历层次方面的热情又普遍高于对提高技术技能水平的热情。

在本轮教改中,我们制定了教师培养计划,三年中,先后有五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壹线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学院支持和鼓励讲师之上教师考技师、高级技师;重视聘请高水平的企业或行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了壹支相对稳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4、全方位多层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根据汽车检测和维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我们明确了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学会汽车维修基本技能,了解汽车维修行业职业要求,掌握汽车维修新技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

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构架为:基本技能实训中心、汽车维修仿真车间、汽车新技术培训中心。

基本技能实训中心主要完成汽车维修中级工和高级工的基本技能实训。

由发动机工艺实训室、底盘工艺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组成。

汽车维修仿真车间,模拟4S店建设。

主要完成接车操作、汽车保养工艺、汽车修理工艺、汽车性能检测、职业素质实训。

汽车维修仿真车间由维修工位、汽车检测线、前台接待三个岗位组成,目的是加强校内实训和职业岗位的紧密结合。

汽车新技术培训中心主要完成汽车维修技师和汽车维修高级技师的培训及汽车疑难故障诊断服务。

汽车新技术培训中心主要由电控发动机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车身控制实验室、汽车电子实训室组成。

目的是培养高技能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在更高的技术层次为社会服务。

(二)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其中《机械基础》课程被评为2004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汽车构造》课程被评为2005度年广东省高校精品课。

在校园网上构建了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机械基础》和《汽车构造》的专用网站,能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课件学习、题库练习、在线答疑、网上虚拟实验室、考证辅导等多种辅助教学服务。

以省级精品课程带动课程建设,在校园网上仍构建了校园网上建有本专业主干课(汽车构造、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技术、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的教学资源库。

教师积极参和编写系列教材,编写专业教材9本,其中主编和参编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划教材6本。

,除了参加编写及选用高职高专近三年的优秀教材外,另壹个主要任务就是围绕课程目标,抓好和主教材以及实验、实训相配套的实训指导书以及教学参考资料等校本教材的编写。

力求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入校本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壹线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率先在教改班的“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俩门课实施了“理论和实践壹体化”的教学改革试点。

构建“理实壹体”课堂,将专业理论和实验、实训教学融合在壹起,采用现场教学,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经验已经向全院推广和辐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