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健康教育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1-05-13T11:42:33.9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郭利芳
[导读]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胰岛素应用后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教他们学会观察和处理低血糖反应。
郭利芳(湖北鄂州市葛店卫生院湖北鄂州(436032)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4-0085-01
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原因。
良好的糖尿病控制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病发生的发展,做好糖尿病人健康教育,取得病人主动合作是达到良好控制的前提。
近二年来,我们对病人实施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了解了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掌握自我保健及自我鉴测自护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我们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8年1月-2010年2月收治14例糖尿病患者,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12例。
糖尿病无并发病6例;糖尿病发生并发症者有8例。
男性10人,女性4人。
年龄30-75岁,病程1年-15年。
2 健康教育前的评估
通过我院自制病人入院基本资料评估表了解到患者寻求健康的信息,以便有针对性的施教。
入院评估结果,100%患者希望得到糖尿病知识的指导。
100%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病的危害性不了解。
17.8%产生悲哀、焦虑。
28.5%对本身疾病产生无能为力的不良情绪。
3 健康教育内容
3.1对疾病的认识:患者缺乏相应和必要的知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新病人对疾病不予重视,不了解糖尿病的合并症会给健康带来严重后果;老病人有相当一部分认为疾病不能根治并出现一些合并症时而忧心忡忡,悲观失望。
所以应首先向患者传授糖尿病的有关发生、发展、并发症出现及预后等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认真对待自己,消除不健康意识,提高患者自身健康维护能力,做到坚持治疗,与医生密切配合,长期稳定地控制糖尿病,就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及寿命。
3.2饮食指导:饮食治疗对糖尿病人尤为重要,它可以减轻胰岛素负担,纠正代谢紊乱,维持正常体重。
3.2.1患者饮食控制时大部分有饥饿感。
一方面我们要向其讲明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应自觉坚持饮食治疗;另一方面可采用低热量、高容积、含碳水化合物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大白菜、油菜、冬瓜、南瓜、豆芽菜、莴笋等补充解决饥饿感。
3.2.2指导患者控制主食同时也应控制副食。
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该严格控制在每日5两。
但副食中如肉类、豆类、花生、植物油它们都含有蛋白和脂肪,蛋白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85%变成葡萄糖。
脂肪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有10%变成葡萄糖。
因此副食不加控制,摄入过多也可使血糖升高,而达不到饮食的治疗。
3.2.3指导患者要适当限制钠盐,一般每日食盐量在10g(约2小茶匙)以下。
糖尿病合并肾病水肿时,钠盐摄入要更低。
3.2.4指导患者三餐的主食量为早1/5、中2/5、晚2/5,对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病情不稳定的病人每日须进食5-6餐,加餐的食物一般是从正餐中匀出的25-50%主食。
3.2.5指导患者蛋白摄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占总热量的12%-20%。
脂肪摄入每日每公斤体重0.6-1.0g,占总热量的20%-30%。
3.3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对糖尿病尤为重要,它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速糖分解,使血糖下降;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
增加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增加抗病能力,预防控制并发症。
3.3.1指导患者运动时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力、个人习惯等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
首选的运动方式为步行运动,它最安全、最可行、最易坚持。
3.3.2指导患者运动强度要适当,即不能盲目的大量运动,也不能运动量过少而起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坚持经常锻炼,至少每周3次以上,每次运动量不少于20-30分钟,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3.3.3指导患者进餐时间要固定,饭后1小时左右参加运动较为合适。
若在运动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原地休息。
3.3.4指导糖尿病并发心脏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病人,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合并有严重心、肾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并发感染者不能进行体育运动锻炼。
3.3.5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运动时要避开药效高峰期,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3.4用药指导:对口服胰岛素的患者,我们要教会病人掌握无菌的操作技术,选择注射部位,轮换注射,抽取胰岛素及皮下注射方法。
3.4.1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我们要教会病人掌握无菌的操作技术,选择注射部位,轮换注射,抽取胰岛素及皮下注射方法。
3.4.2指导病人正确贮存胰岛素,此药应贮存在4-10℃之间的冷藏室内。
如有外出时应将胰岛素随身携带,避免药瓶暴露于阳光、高温或温度过低等情况下,而使药效下降。
3.4.3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胰岛素应用后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教他们学会观察和处理低血糖反应。
如出现饥饿感、头晕、软弱、出汗、心悸、手抖、脸色苍白、脉率加速应立即用温水将白糖或红糖25-50g化开喝水,或吃些面包、馒头等食物,严重低血糖神志不清者,应送医院抢救。
3.5尿糖自我监测及自我判断的指导:向病人讲解自己定期监测尿量、尿糖可判断血糖控制,调整治疗、使患者在任何时候,血糖都得到理想的控制。
3.5.1教会病人及家属使用尿糖试纸法测试尿糖及正确取四次尿,即指三餐前半小时及睡前半小时共四次留尿,测量尿量及尿糖定性。
若病情处于稳定阶段,可每周测1-2次。
3.5.2指导病人如有身体不适、外伤、感染等应及时测尿糖,如并有肾功能不全时,此时尿糖不能代表实际的血糖水平,应定时监测血糖。
4 体会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病症,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眼、神经、肾脏、心血管及感染等多种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
我们认为实施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控制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从而延缓和减少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4.1对病症的认识:教育后患者掌握了有关疾病知识,提高了病人的遵医行为,懂得了影响血糖的因素及怎样通过自我感觉判断病情控制情况,这将能有效地稳定病情,减轻和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
掌握了一定的糖尿病基本技能,不仅为其提供治疗和观察病情之方便,还
为回家后继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4.2并发症:教育后自我监测、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平均血糖水平显著下降,进而减少和延缓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和寿命。
4.3疗效:健康教育配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临床用药,使血糖得到有效地控制,加强了疗效。
4.4生活质量:教育后患者能更理智地对待自己所患疾病,情绪稳定,精神好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