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大概这样的幸运儿不多。
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rú养或反之的腐shí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乏.味(_________)轻觑.(_________)挟.持(_________)麾.下(_________)(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rú(__________)养腐shí(__________)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当今社会,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只有不怕竞争,不怨天尤人....,敢于迎难而上,才能把握好人生的航船。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五万多名清华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
D.虚拟的网络世界,使不少人上当受骗,甚至走火入魔....,走上犯罪道路。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位学生虽然都是外校的学生,但他们的表演对我校的师生并不陌生。
(修改:将“他们的表演”和“我校的师生”调换位置。
)B.通过这次中学生知识竞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将“通过”或“使”去掉。
) C.这个口号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致力于构建和谐美好的城市。
(修改:将“美好的城市”改为“美好的愿望”。
)D.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
(修改:“最杰出的”调整到“20世纪”后。
)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困难?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B.一旦“巴尔古津导弹列车”投入服役,它将成为俄罗斯又一重要“撒手锏”,可有效制衡美国的军事优势。
C.“还有一个问题,”我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的话。
“如果所有的旅鼠都这样匆匆忙忙地跳进大海去自杀了,那么它们不是早该断子绝孙了吗?”D.稻谷的香气是浓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B.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故乡》《孔乙己》均选自小说集《呐喊》。
C.“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都选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D.《范进中举》塑造了一位热衷功名、懦弱无能而又圆滑世故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形象。
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A.③④①②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三、名著阅读7.名著阅读。
“那七个贩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倒:‘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
那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
”上面这段话主要描述《水浒传》中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包括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阮、刘唐、白胜等人。
四、语言表达8.根据情景,完成下列各题。
小明要参加某市庆“七一”诗歌朗诵比赛,为此他每天都练习得很晚。
有一天邻居陈伯伯对他说:“小明呀,你学习可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下了,你还在大声朗读什么东西。
”小明谦虚的回答道:“陈伯伯过奖了,我还差得很远,还需要努力。
”(1)伯伯说的话强调的意思是:(2)小明理解的意思是:(3)如果你是小明,回答是:五、综合性学习9.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
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
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
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拟写标语。
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赏评广告。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赏评示例: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
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
“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问温情。
(3)阐释观点。
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
如“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有木有”等;另一方面,有些地区的中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
六、句子默写10.古诗文积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2)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包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5)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的意思相近。
(6)李商隐的《无题》中表达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诗歌鉴赏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___,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八、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
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
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
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2)日出而林霏开.开:(3)杂然而前陈.者陈:(4)余奉使.契丹使:1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山之僧智仙也.好奇之士也.B.而.不知人之乐闻而.往游焉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余作醉翁亭于.滁州D.醒能述以.文者归而以.琴写之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16.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17.《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
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九、现代文阅读阅读顾颉刚《怀疑与学问》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是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8.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19.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21.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夏阳的《孤独的老乡》,完成下面小题。